写心得体会是能够让我们很好的记录下在生活中得到的感受的,经过多年来累积的经验,大家对体会一定都十分熟悉了,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听语文评课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听语文评课心得体会篇1
近期,我们学校组织了小学语文教师集体听评课活动,收获很多。置身于课堂教学中,看到各位老师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他们或浅唱低呤,或手舞足蹈,或激昂文字,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我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安xx老师教学的思路明晰,崔xx老师幽默的语言,郭xx老师课堂中的娓娓道来,都让我学到了很多,赞叹之余,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为什么会有如此的魅力?为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乐此不疲?从中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 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郭xx老师在教学《搭石》这一课时,她让学生一边观看图景,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唤起了学生的思绪。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安xx老师和蔼可亲的语言,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崔xx老师课堂语言简洁,准确,他用自己的挥洒自如的语言引领着学生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练后训、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安老师所执教的《少年闰土》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本课教学有这样三个层次
1、初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2、局部分析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
3、深入综合阅读阶段的自读感悟。安老师让学生边读边想,将少年闰土的形象完整地展现给大家。而在开放引导这一环节,安老师采用了“三多”,即多元反馈、多维评价、多向调控。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的多维评价:“虽然你说得不完全正确,但老师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和胆量”。“
你说的观点很有创见,非常可贵,老师想请你再响亮地说一遍”。“这个地方你再读上一遍,老师相信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以上这些评价,我认为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呀!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我们是能办到的。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一句教育名言说得好:“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其中我更喜欢安老师的教学——严谨、科学。
安老师的课严谨到“环环相套,丝丝入扣,行云流水,滴水不漏”。情景导入,教学设计是那么合理,流畅。 “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看似平常的提问,却把学生的思路引向了更高层次的探究世界。安老师的课亲切、自然,看似平淡,却彰显出多么精湛的功底和高超的教学智慧。
榜样就在身边,我们需要更加努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我们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听语文评课心得体会篇2
听课是当老师的开始,是老师走上讲台的开始;听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教师走上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听课,是教师与智者及时交流、分享智慧的过程。好的听课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把别人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然而,我非常庆幸参加了这次优质课的听课评课活动,这次活动,可以说使我受益匪浅。
几个老师,讲课各有特色。他们在备课的过程中认真仔细地准备。理清了文章的思路,突出了教学重、难点。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他们还具备了一名老师基本的素质,自然地教态,流利精炼的语言,并能恰到好处地调控课堂。同时,又展示了各自的特色。
其中我感受最深的几点:尤其几个新老师的那份从容,那份自信。我总觉得这一点对于刚站上讲台的老师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没有丰富的经验,也谈不上有博学的知识,我们有的是青春的朝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我们就应该用我们的那份激情感染学生,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点几位新老师都做得非常好。另外一点是老师在们课下备课非常认真。对我印象最深的是袁老师的课,她对课文内容做了精准的理解,语言非常简练,准确,最好的一点是对文本的挖掘非常深刻,到位。对文本有这样的理解,足见她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他老师的课,也都各有所长,各有千秋。他们能精准地把握课堂进程,教学能突出重难点,授课的语调抑扬顿挫,很有吸引力,用词准确、形象。
经过这次听课活动,我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疑惑,第一,我们上课,尤其是语文课,是不是就课文上课文。在教每篇课文之前,我们是否想过,通过这节课想让学生学到那些知识。我们是否仔细斟酌过每篇课文实际的教学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把教和学结合起来?第二,要想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应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一提到互动,我们想到的只是分组讨论,除了这个之外,难道没有别的办法可采用?难道每节课的互动只能用这单一的方法?时间长了,学生会产生审美疲劳,失去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应丰富教学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第三,我觉得我们老师把问题提出来以后,没有给足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我们作为老师,应该把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学会学习,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我总感觉,我们的语文课堂的容量太单一,就只是讲课本上的东西,很多知识不能扩张开来,让语文和生活脱离了关系。其实文学创作来源于生活,而我们却把它变成了固定的文字标本,不能活化。这一点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但我们首先应该有这样的意识,然后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
总之,这次听课评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此,我要感谢领导们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听语文评课心得体会篇3
听了高老师、马老师两堂声情并茂的两节语文课,我受益匪浅。现从一下几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两位老师都能将多媒体和语文课程有机整合,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巧妙而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文本。
例如在教学第二、三自然段中,为了让学生体会到山谷李蝴蝶五彩缤纷、上下翻飞、五颜六色、金光灿灿时,高老师、马老师都能层层深入进行教学,先引导学生说表示颜色的词语,当丰富多彩的词语从学生口中蹦出时,两位老师立刻出示飞舞着的色彩斑斓的画面、活灵活现的金光灿灿而十分壮观的蝴蝶画面,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五彩缤纷、五颜六色、色彩斑斓、金光灿灿、十分壮观的含义,体会到蝴蝶谷的美丽,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二、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例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两位老师都能先让孩子自读课文,边读边体会第二句话中飞过、穿过、越过这些词的准确运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让学生自读并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从读中体会蝴蝶谷的美,以及让学生做导游介绍蝴蝶谷的美丽迷人。
三、在教学中重视学法和写作方法的指导。
在教学中,两位老师巧妙地利用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来聚会这一细节,体会几个动词使用恰当时,高老师联系写话,教给学生用词准确的必要性;马老师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穿插“中心句”以及“总分结构”形式的教学,让学生从课文中理解抽象的概念。
四、在教学中适时进行说话指导。
例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后,两位老师都能让孩子想象还有什么样的蝴蝶谷。在说话时,还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把话说具体,说优美。马老师还让学生把想象后的想法写出来,让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高老师这节课优美的板书画面如果能在加上及时的板书,就真的是色彩斑斓,我也会忍不住“拍案叫绝”了。
马老师这节课如果能再多点激情,这节课就更精彩了。
听语文评课心得体会篇4
这次听课对我来说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也深感到自己的教学不足之处,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深感不虚此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像这些优秀教师学习。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教师语言要具有艺术的魅力
听完学校举行的评优课后,我被几位教师的语言深深的吸引住了,教师语言竟有如此的魅力,有的老师擅长设计教学环节,课堂气氛活跃;有的老师课堂语言丰富、幽默、娓娓动听,极具感染力。有的课堂紧凑,主题突出,激情饱满,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兴趣高涨,而且也令听课老师连声赞叹。
二、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我想,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完一堂课后,该问问自己:当学生把这堂课所学的知识点忘记以后,还剩下些什么?十年,几十年以后,当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以后,我们给他们留下些什么?我们的教育,能否给孩子们留下正确的思维方式,留下解决问题的能力,留下他们真正需要的种种?几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思索,经历,从而解答疑惑'让他们充分体验思考所带来得成功,树立起学生我能行,我一定行的理念。
三、本次听课赞叹、感慨之余。
更多是深深的沉思,今后我们要像优秀老师一样成为学生的引导者与组织者,如何才能让课堂有如此的魅力,让学生轻松度过还意犹未尽?如何让学生乐此不疲、有说的欲望?通过此次听课与评课,我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1、充分调动学生资源,让学生互学。
2、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地说,教学生把话说完整,说得有条理。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希望以后我也能站在这样的课堂上。
听语文评课心得体会篇5
?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童话。这篇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是本文的意图所在。这堂课的教学较好的抓住课文的主线,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进行朗读、想象与感悟,确保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抓住主线,走进文本
老师在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个水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神奇)从哪些地方发现它的神奇?这样两个问题,虽然简单,可是却成为后来学生学习课文的主要线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水罐发生神奇变化的句子。
教师归纳:
(1)装满水
(2)水没有洒
(3)变成银罐。
(4)变成金罐。
(5)跳出七颗钻石
(6)变成七颗星星。这是本文的明线,接着作者围绕这条主线展开教学:为什么水罐会产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故事,去了解水罐变化的真正原因。课堂上,无论是朗读还是想象,都围绕教学的主线展开,为教学重点(暨随着故事情节发展体会逐渐升华的爱心)服务。而文中爱的情感的逐渐升华则是本文的又一条线索,两条线一明一暗,相辅相成,可见教师设计之精心。
二、注重方法,阅读文本
在指导学生了解了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走进文本,探寻文本的主题,挖掘文本的内涵。这是由文字表层的故事进入文字丰富内涵的主体环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经历感知、思考、质疑、探究、发现、交流等多种学习活动中,从而让他们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进而有所感悟和生成。本课也体现了以上思想的运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特别注重了阅读方法的渗透与指导。
三、拓展延伸,超越文本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爱”的主题非常鲜明。学生在感知课文“爱”的同时,可以让学生以课本为引子,感悟生活,关注社会。本课的教学的难点也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关爱,树立正确的“爱心”观。在课堂的结尾,老师有感情地诵读爱的名言:爱是雨露,――――为下一步学生的讨论做了无言的指点。接着总结:爱不仅在童话的世界里,也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请同学们说说身边的爱心小故事。全班同学交流描述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爱”的点点滴滴。
这一环节让学生由课堂走向生活,由他人的感受引发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进行心灵的交流,为学生课后的行动作无声的提示。作为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又设计了以下两个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复述故事给爸爸妈妈听。四人小组,演一演这一课本剧。让学生的课堂思考延续到课外,让学生的课堂激情成为课后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