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村心得体会范文6篇

时间:2023-11-22 作者:Trick

大家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来记录自己内心的感悟,心得体会是经验的沉淀,是将所学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动力源泉,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色村心得体会范文6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村心得体会范文6篇

红色村心得体会范文篇1

天福山位于文登市区东20公里处,海拔110米。这里群山拱卫,林木茂盛,山泉甘冽,环境幽雅,古有“天赐福地”之称,故名天福山。

天福山幽静远阔,抗日战争时期,中共胶东特委在此举行了威震胶东的抗日武装起义——天福山起义。特委书记理琪同志根据北方局的指示,利用天福山的有利地形和周围良好的群众基础,经过周密组织,于1937年12月24日,发动了天福山起义,打响了胶东抗日第一枪。为胶东人民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创建了胶东人民第一支抗日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这支军队如燎原之火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地方抗日战场和解放战场上的一支劲旅。即后来为新中国的创建立下卓越贡献的27、31、32、41集团军的原始火种。从此,天福山起义闻名遐迩,也留下了为强我中华奋斗不息、为抗日救国不惜牺牲、在艰难逆境中勇于奋进的“天福山精神”。现珍藏于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的火红军旗,当年就插在天福山顶峰上。

天福山山上现存庙屋5间,是天福山起义时胶东特委临时会议遗址,遗址内陈列着一组重现会议场景的泥塑一组;另外还有特委书记理琪发布起义动员令时的起义会场旧址;起义时的军旗竖旗地址和供游客观光游览的纪念建筑红旗亭。傲据天福山顶的“天福山起义纪念塔”雄伟壮观,由汉白玉和青石精工构筑而成,修建于1972年12月,塔高12.24米,塔上阴刻毛泽东手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和郭沫若手书“天福山起义纪念塔”。

“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始建于1974年,位于纪念塔西,掩映于苍松翠竹之中,肃穆庄严。建筑面积102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420平方米。馆藏革命文物和民俗文物300多件。展带200多平方米,文图并茂,翔实完整的记述描绘出中共胶东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史和由此产生的第27、41军由弱到强、由小到大、南征北战英勇杀敌所走过的辉煌战斗历程。

鉴于天福山教育基地在党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天福山革命遗址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其特殊性,2004年,文登市在天福山革命遗址投建了一个党史馆。新建党史馆馆名“文登党史馆”由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题写,设计建筑面积318平方米,总投资70多万元,采用现代化的布展方式科学布置展览,以数百幅珍贵的历史图片、十几万字翔实的党史资料从文登第一个党小组的建立到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文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之成为党员教育的大课堂,为天福山革命遗址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增加了新的内容,为文登红色旅游事业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为纪念天福山起义,1977年山东省人民政府把起义遗址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立了天福山革命遗址管理所。把遗址周围108亩山岚划归管理所管理使用,并拨专款建立天福山起义纪念馆。建馆后,天福山纪念馆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封山育林行动。先后从南京雨花台、胶东各地园艺场和民间购置了大量名贵风景树、奇花异木栽植在起义旧址上并与其毗邻的天福山国家森林公园、天福山革命烈士陵园交相辉映,已成为人们仰慕的革命圣地和休闲游览的最佳去处。

红色村心得体会范文篇2

伴随党的91岁生日,带着对x革命圣地的无限向往,6月30日,耐德公司组织全体党员踏着晨曦,登上了前往红色革命圣地的列车。

x这片神奇的土地,天生就有着秀绝天下的山水景色;她和中国革命史一起走进我的心灵深处。为期2天的红色之旅,近距离地凭吊那一段震撼心灵的历史,净化渐已浮躁的心绪。

首先,我们一行人来到了红军山烈士陵园,陵园坐落在市内凤凰山周岁麓的小龙山上,在陵园项端的平台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气势雄伟磅礴,造型设计新颖别致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碑的正面,红军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阴刻贴金。公司全体党员肃然起敬,举行了向红军烈士敬献花篮仪式,重温入党宣誓,我自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面对鲜红的党旗,参加此次红色之旅的我们,在烈士碑前,再次庄严地许下了对党和人民的忠诚誓言。

x会议之后的四渡赤水战役,x习水是中央红军转战的主战场,历时三个多月。毛泽东曾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其时,中央红军 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之下,此战成为毛泽东领导的一次决定性运动战战役。横断山、路难行,敌重兵、压黔境,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

此后参观了x会议会址,信步走进会议旧址,只见大门上高悬一块牌匾,上书六个大字:x会议会址。大门里,再普通不过的一幢两层青砖小楼,狭窄的楼梯,低矮的房间??70年前,就是在这里,一次会议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航向,决定了中国革命的命运,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

在陈列馆内,睹物思昔,我们聚精会神地观看着馆里每一张图片,每一件文物:枪炮子弹、油印的党章宣言、墙上的斗笠和小米袋。握住那根渡江时用过的

粗麻绳,仿佛听到了飞夺泸定桥那激战的枪声,看到了强渡乌江时勇士们那前仆

后继的身影,嗅到了马蹄声碎的娄山关头那弥漫着的硝烟??这里的一切都在潜

移默化的向参观者传达着革命先烈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仰望青砖小楼,大家仍意犹未尽的在议论中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70年过去了,有一种声音,穿透了历史的时空,在这块红土地上激荡飞扬:

这里是中国红色军队的转折的地方,更是得到重生地方,中国人民军队的成长、

壮大与这里紧密相连。红色之旅,一处处的革命历史遗迹,闪耀更加璀璨的光芒。

我们参观学习的最后一站:娄山关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娄山关隘口,城墙高大宽厚、山势险峻、密林丛丛,一字排开横跨在公路上,

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通往x城的必经之瓶颈。中国工农红军

为了进驻x,与x军阀王家烈部队进行了多次的殊死的攻歼争夺战,很多红

军战士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付出他们年轻的生命。最终娄山关被攻破,红军占

领了关口,为挥师进军x扫平了道路。毛主席曾为此题诗《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赞扬红军战士们取得了娄山

关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通过参观学习,追忆历史,使我感悟颇多,体会颇深,在建党九十一周年的

今天,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带着信心、带着勇气阔步在

新的长征路上,一路披荆斩棘,携手共创美好明天。

在公司领导带领下,各项业务正在有序开展,为做好这一系统工作,我作为

一名共产党员必须立足本职岗位,追寻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足迹,继承和发扬优

良传统,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努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为公司的发展做贡献。

红色村心得体会范文篇3

红色资源作为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的记录,承载着红色基因、红色传统、红色使命,无论岁月如何更替,世事如何变幻,始终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奋发图强的巨大精神动力。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就能够传承好红色传统、红色精神、红色基因,让我们党永葆生机与活力。

红色村心得体会范文篇4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路不在长,有故事才能让人铭记。挑粮小道就是这样一条路。

在中国共产党刚拿起枪的岁月,失败像是串在捻绳上的佛珠,一个接着一个。

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挺进。南昌起义军主力失败后,朱德、陈毅“拖队上山”。于是,在1928年4月,以朱毛为首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了。

井冈山位处湘赣两省的交界,罗霄山脉中段,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从军事角度来说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是天才之举。但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山外的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红军会师后,根据地人数上万,但山区贫瘠产谷不满万担,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四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军长朱德带头随队去挑粮,一天挑两次,往返100余华里。我们走的“挑粮小道”就是其中一段。

上山之前我并没有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场教学告诉我们从大陇镇源头村出发,全程3.1公里,没有回头路,预计一个半小时完成,在黄洋界哨所集合。当时我心想,红军当年挑着担子走三公里确实辛苦,可我两手空空走上这些路应该不算什么,平时散散步也不止这点距离的。结果山高路陡,走到半路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咬着牙坚持到黄洋界,计步才8000步,但是每一步都必须走得用力和坚实,所以运动量真的很大,让我瞬间理解了毛泽东诗云“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内涵。

站在黄洋界哨所,山风习习,薄雾初散,想象当年红军负重奔忙在这条“挑粮小道”上,艰难困苦,朝不保夕,这条路,非超常之毅力和忠诚之信念者不能走完。

以后几天,随着对井冈山历史的深入学习,我愈发觉得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其实就是围绕“粮”与“路”开展的。井冈山时期,共产党所遇到的困难实际也可归纳为“粮不足”与“路难走”的危机。

“粮不足”不仅指战需供给不足,更是指精神迷茫的危险。当时,井冈山革命斗争艰苦,根据地供给困难,残酷现实侵蚀和削弱着党员、红军的理想信念,即便是铁血之师也不能免疫畏难与动摇的情绪,有的人开小差,有的人悲观失望,有的人叛变投敌,甚至高级将领林彪也提出了“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疑问。右倾悲观主义乌云密布,比“南瓜汤、苦野菜”更能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路难走”,这不仅体现在部队转移征战中山路崎岖,同时,也是中国红色革命之路并不明朗的真实写照。当时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做法,学习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越来越走不通,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红色革命“路在何方”成为绕不开的问题。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智慧的、独创性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为中国革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红色村心得体会范文篇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武汉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无数人为汹汹疫情奋勇前行之际,网络上接连出现各种有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的谣言,这类事件不断被曝光,再次突显了维护清朗网络环境的重要性。

媒体要筑“桥梁”,不能堵“高墙”。大年初一,主持召开会议,针对这次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出台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会议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要加强舆论引导,加强有关政策措施宣传解读工作,增强群众自我防病意识和社会信心。媒体是网络内容建设的重要力量,面对恶意攻击和谣言,应当坚决回击、以正视听;面对网民关切和疑问,要加强辨析引导、澄清模糊认识。在这次疫情发生的过程中,有些平台为了抢流量、博关注,把谎言包装成“事实”,将猜测翻转成“存在”,挑战法律底线,操纵舆论感情,扰乱网络秩序,危害社会诚信,影响社会稳定。互联网虽是虚拟世界,却同样是一个规则实体,遵守相应的职业行业道德,强化社会功能和媒体责任,才是发展的长久之计。

网民要当“剑客”,不要做“看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发生以来,类似“1月26日主持人白岩松邀请钟南山介绍疫情”“用淡盐水漱口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钟南山院士被传染了”“空中喷洒防疫药剂”等等,这样的谣言在百姓间扩散蔓延,造成整个社会的焦虑恐慌。在面对来源模糊、事实不清的信息时,切忌一味地盲目转发与情绪发泄,应当多一些理性思考和冷静判断。疫情汹涌,国家在挫折中奋进,无数工作人员为之尽己所能、不屈不挠,此时正是需要我们凝聚共识、统一行动的关键时刻,每一位网民更应该擦亮辨别是非的双眼,理解配合,共同面对。人人都从自身做起,承担一份网络社会的公共责任,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贡献一己之力。

当然,呼吁媒体和网民遵守法律法规、加强理性判断,并不是说对新型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不能开展监督,不能讲真问题,不能揭露真现象。恰恰相反,那些遵守法律、尊重事实的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不仅很有必要,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疫情当前,需要每一位网民、每一个个体握紧手中的“金话筒”,积极构建健康理性的网络舆论空间,共同维护法治有序、文明和谐的网络环境。

红色村心得体会范文篇6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观看了《在战疫中成长》这个电视节目,看到那些名校的哥哥姐姐们把宅在家里的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真是让我自叹不如。

我每天也会写作业,看书,还会跟他们看一样的电视节目————诗词大会,但是我却没有像他们一样每天坚持锻炼、每天坚持上网课学习,在今后的宅家生活中,我一定会合理安排时间、认真执行自己制订的计划:坚持每天背诵3首古诗词、坚持每天听读英语20分钟,坚持课外阅读2小时,坚持每天跳绳5分钟,坚持每天练琴20分钟,也会尝试着通过自学或网课学习更多的知识,在将来的某一天,用我所学、以我之长,为祖国作出贡献。

现在疫情非常严重,宅在家里就是对祖国最大的支持,虽然延迟了开学,但是绝对不能延迟我们学习的脚步,作为学生,我们一定不能忘记我们的本份,而一味的只想着玩乐。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在老师们的关怀下,我们一定会顺利度过疫情,以强健的身体、热情饱满的状态迎接我们迟来的新学期。也相信在全国人民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打赢抗击疫情的战争。中国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