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雪教案反思5篇

时间:2023-09-30 作者:Trick

我们可以根据教案的安排,有效管理课堂时间,教案可以帮助我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 ,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认识雪教案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认识雪教案反思5篇

认识雪教案反思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椭圆形,掌握椭圆形的特点,学习正确区别椭圆形和圆形。

2、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指导家长和孩子共同收集椭圆形物品,并将这些物品摆放到教室的各处。

2、教师演示用具:从圆形变换到椭圆形的电脑课件、圆形与椭圆形图片,上面有可以活动的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测量小棍,呈直角摆放。

3、幼儿学具:地板上画有圆心的圆形和椭圆形、幼儿测量长度的绳、操作盘上圆形和椭圆形的卡纸拼出的图案、圆形和椭圆形的集合图等。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认识椭圆形并能正确说出名称。

难点是比较椭圆形与圆形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观察感知椭圆形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操作,将圆形拖长变成椭圆形,幼儿观察由圆形变化到椭圆形的过程,并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椭圆形。

2、指导幼儿观察认识椭圆形的形状,并正确为椭圆形命名。

二:操作比较讨论找出椭圆形的特征

1、教师:小朋友们,刚才老师用圆形慢慢地变出了椭圆形,那么圆形和椭圆形它俩一样吗?到底哪儿不一样呢?下面小朋友自己来测量比较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

2、教师指导幼儿三人一组在地板上的圆形与椭圆形前,用绳子进行操作测量,由于孩子们有测量圆形的经验,所以教师指导幼儿通过测量、比较得出椭圆形的特征。

3、指导幼儿讲讲自己的发现:圆形边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是相等的。而椭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是不同的,从而知道圆形是圆圆的圆,椭圆形是长长的圆。

4、教师进行总结,出示圆形和椭圆形图片,比较椭圆形和圆形从圆心到边上的距离,从而证实幼儿的发现是正确的。

三:实践应用,观察寻找并介绍生活中的椭圆形物体

1、教师:“小朋友,刚才我们认识了椭圆形,知道了椭圆形的特征,现在我们来找一找在我们的周围,哪些东西是椭圆形的?活找到了之后,用你的小手摸一摸它的椭圆形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的形状,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吧!”

2、教师组织幼儿到教室的各处找:桌子上、窗台上、玩具柜里等等。幼儿找到之后,教师指导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它的椭圆形的边缘,感知一下椭圆形的形状,然后把椭圆形的东西放到前面的椭圆形的筐子里。

3、教师组织幼儿检查椭圆形的筐子里的物品是否正确,并进行总结。

4、教师提问:“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椭圆形的东西,请你仔细想一想你还见到过哪些椭圆形的东西?”

5、组织幼儿讲讲自己见到过的椭圆形的物体。

四:动手操作,巩固练习

1、教师出示由圆形或椭圆形卡片拼出的各种图案,指导幼儿讲讲都有哪些图形组成的。

2、幼儿每人一套由圆形或椭圆形卡片拼出的各种图案,指导幼儿将椭圆形的卡片送到椭圆形的集合中,圆形的卡片送到圆形集合之中。

3、教师组织幼儿互相检查集合中的卡片是否正确,并进行小结。

活动延伸:

组织幼儿将手中的教具放到数学活动区中,并在平时的动中进行图形的拼摆练习,使这一活动得到延伸,从而巩固幼儿对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认识雪教案反思篇2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认识序数第一至第五。

2、发展幼儿思维的逻辑判断能力。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1、学具:小旗人手一套。

2、教具:大数卡一套、房子五座、小旗一面、五种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用第几座的形式表示不同颜色的房子分别在第几座

1、出示房子提问: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红、黄、蓝、绿、紫)一共有几座?红房子在第几座?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有不一样的吗?

2、出示小旗提问:现在,我们从哪边开始数?

3、做门牌卡:红房子在第一座,用数字几表示?(请幼儿找数字贴在房顶上)

4、用同样的方法,做好其它房子的门牌卡。

二、用举小旗的.游戏帮助幼儿巩固序数第一至第五

1、出示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小兔提问:一共有几只小动物?

2、提问:小羊排在第几个?用数字几表示?

3、讲解要求:每一位小朋友都有五面小旗,小羊排在第三,我们就把写有数字3的小旗举起来!

4、幼儿游戏

三、去小动物家做客,巩固认识序数

1、提要求:你喜欢到哪个小动物家做客,你就排到它的家门口,(幼儿互相说一说排在第几排)?

2、幼儿自由选择去小动物家做客后请个别幼儿说说排在第几排?

3、玩游戏:小羊(小狗、小猫、小鸭、小兔)的小客人在第几排?用它的叫声告诉大家吧!第几排就叫几声。

四、分享喜悦:

提问:你们和小动物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呀?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节课中非常积极。

2、幼儿通过这节课深刻的认识到了5以内的序数,由于教具比较新颖,游戏比较多,幼儿在本节课中玩得非常开心。

3、本节课的设计简洁明了,适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玩中轻松学到了知识。

4、在认识5以内的序数的同时,幼儿还能正确的认识到了动物们爱吃的东西。

5、在跳田游戏中,幼儿还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跃能力。

认识雪教案反思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面值10元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他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

3.初步了解人民币的用途和使用人民币。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重点在于认识和使用人民币和单位名称。

2.难点在于每个环节的衔接。

活动准备

1.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及1元的硬币若干。

2.装有纸币的信封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认识人民币

1.出示纸币和硬币,教师介绍我国的钱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概括:我们今天以认识纸币为主)

2. 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一个样的吗?”(引导幼儿观察)

师:“它们是多少钱呢?你们怎么知道是1元、5元、10元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师:“仔细这些钱上面都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的共同名称吗?”{人民币}

3. 介绍认识人民币单位“元”。

4. 将装有纸币的信封发给每一位小朋友。

师:“小朋友打开信封看看里边信封看看里边有什么东西呀?(钱)那你们说说你们手中拿的是多少钱哪?”(引导小朋友正确运用单位“元”。)

5. 让幼儿了解钱的用途。(钱可以用来买衣服,买菜,买水果,交学费读书,等等,还可以用来捐助有困难的人。)

6. 教幼儿合理的使用钱。

课堂延伸:老师激发幼儿的爱心,鼓励幼儿向右困难的人捐助,带上手中的钱给需要帮助的人送去。

教学反思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也很清晰,环节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实物来演示,因此整堂课下来气氛都很好。但是,在介绍单位的时候,小朋友还是没能很好的运用,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慢慢的去引导他们正确运用单位的。

认识雪教案反思篇4

活动目标

1、在看看,闻闻,吃吃中认识橘子。

2、学习独立地剥桔子皮,体验活动所带来的快乐。

3、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初步了解橘子的小常识。

重点难点

橘子的`颜色,味道,形状。

活动准备

橘子若干,布袋一个,盘子、盆子、毛巾若干。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一个布袋,让孩子猜猜里面有啥东西?(一个橘子)。

1、引导幼儿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通过看看、摸摸、闻闻,猜猜里面有什么东西?

2、猜对地幼儿给以鼓励、表扬。

3、教师鼓励幼儿说出:“这是橘子”。

二、教师示范剥桔子。

1、提醒幼儿把橘子皮、核放到盆子里,不要乱丢地上。

2、鼓励幼儿一起动手剥橘子。

3、边念:“剥呀剥呀剥橘子,橘子皮要剥掉。”

三、认识橘子的颜色、味道、形状。

1、让幼儿说出橘黄色、酸的、甜的、不酸也不甜、圆圆的。

2、说出:“橘子橘子酸酸的,大家吃了哈哈笑;”

“橘子橘子甜甜的,大家吃了笑哈哈。”

四、今天我们班来了好多客人老师,我们把好吃的橘子分给他们尝尝,好吗?

五、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幼儿基本上跟着教师的提问思路去认识橘子,并动手操作主动探索橘子的形状,颜色,味道。

认识雪教案反思篇5

一、 活动名称:认识单数、双数二、 活动目标:

1、通过圈画、数数活动区分单双数。

2、能正确判断身体器官的单双数。

3、能发现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的单双数并 学会记录。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三 、活动准备:

1、把幼儿分成四组,每组10张图片,每张图片上画着不同的图画,数量为1至10,每组1-10的数字卡片一套,每人笔一支。

2、教师演示的图片一套。

3、幼儿每人一个小布袋,里面装着不同数量的小物品,数量为1--10不等。

4、教室里有意识的摆放不同数量的物品。

四、活动过程:

(一)开始:听音乐《找朋友》进教室坐好,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小动物,它们也要找好朋友,请我们来帮助它们吧!

(二)基本部分:老师先把10张图片分别贴到磁板上,请几个小朋友分别给贴上相应的数字,再教小朋友用圈画的方法看看哪张图片上的小动物没找到好朋友,把没有找到好朋友的图画找出来,并按从小 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再把找到好朋友的图片找出来,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通过观察问小朋友发现了什么问题?让幼儿先自由发言,最后老师讲解:1、3、5、7、9这几幅图片中都有一个没有找到朋友的,你看剩下一个多孤单呀,我们给这些数字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两个两个数剩下一个不能配成对的,这样的数字就叫单数。小朋友记住单数有哪些?(1、3、5、7、9)。2、4、6、8、10这几幅图片上的小动物都成双成对的,它们多高兴呀,我们也给这样的数字起个名字吧?幼儿讨论,最后由老师总结:两个两个数都能成对,像这样的数我们就叫它双数。小朋友记住双数有哪些?(2、4、6、8、10)小朋友数东西时,两个两个数,这种方法数得很快,现在小朋友知道了哪些是单数,那些是双数?你再告诉老师一遍好吗?

2、操作练习(1) 发给每组一套图片,请小朋友给每张图片贴上相应的数字,并用圈画的方式分别找出单数、双数的图片,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排 ,看哪组合作的好,完成的出色。

(2) 老师还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份礼物,这些礼物也有单数、双数,请小朋友拿出数一数一共是多少?是单数还是双数?为什么?

(3) 请小朋友把礼物收好,唱一首歌曲《我的身体》活动一下,找一找身体上的单数、双数,请小朋友看看自己和别的小朋友身上什么是双数、单数?如一个头是单数,两只耳朵是双数,十个手指头是双数,并告诉老师和小朋友你是怎样知道的?

(4)小朋友真聪明都学会了认识单数和双数现在发给小朋友每人一张图画纸看看教室里什么东西是双数、什么东西是单数?记录下来,讲给老师听一 听,看谁记得最清楚,一看就知道单数或者双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