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的演讲稿最新8篇

时间:2023-08-22 作者:Anonyme

我们需要一个具有感染力的演讲稿,不同场合可能需要不同风格的演讲稿,我们要灵活运用,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传承的演讲稿最新8篇,感谢您的参阅。

传承的演讲稿最新8篇

传承的演讲稿篇1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民族精神,树立远x想》。

近几年来,我国遭受了不少自然灾害的挑战,西南干旱、x汶川地震、xx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然而面对这些残酷的挑战,我们中华儿女并未退缩,而是表现出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向世界诠释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真谛!

我们的民族精神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的,从革命时期的长征精神、井岗山精神到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再到改革开放时期的抗震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我们的民族精神逐渐丰富,与时俱进,同时也涌现很多典型人物,如雷锋,焦裕禄,邓稼先等。其中令我最为感动的是几个勇敢的大学生。他们纵身一跃,划出了人生壮丽的弧线,他们奋力一举,绽放出生命尚的光芒。他们用青春传承了见义勇为,用无畏谱写了一曲英雄的赞歌。

他们将民族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而民族精神确实应该在我们这一代继续传承并发扬光大。有的同学会认为,只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才是具有民族精神的表现。其实不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乐于助人、遇到困难不退缩,热爱集体……这些都是民族精神的表现。

同时有了民族精神这块坚强的后盾,我们还应该树立远x想,这样我们的人生价值才能得到实现。我现在是一名初三的学生,即将面临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阶段——中考。我目前的理想就是考上理想中的高中,而我也正在为之努力。我相信,只要真的用心做了,就一定有回报,哪怕是输了也无怨无悔。所以,初三的同学们,为着你的理想奋斗吧,别让将来的自己后悔!初一初二的学弟学妹们,未来会因你们的理想而光明,更会因你们的努力而精彩!

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民族精神是我们中华儿女始终坚持不移的,理想也是牢固坚定的目标,作为当代的青少年,我们要传承好民族精神,树立起自己的远x想并为之奋斗,胜利的歌声会在不远处为我们奏响。

听!(此时奏响国歌)国歌嘹亮,它激励着我们传承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为着理想,前进!前进!

谢谢大家!

传承的演讲稿篇2

古人有云:有家规的家庭,属于书香门第之家。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长辈;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在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这些家规有几项是爷爷奶奶定的,有几项是父亲母亲定的,这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化的进步。从小,父亲母亲就要求我做到,好的规矩,成就了现在的我。

父亲母亲总是身体力行,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教育着我要尊敬长辈。从我记事起,逢年过节,父亲母亲总是会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去自己的关怀,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无不体现我家尊敬长辈的家训。当然,父亲母亲对我的教育也不只是在这,只要晚上得空,父亲母亲总会带着我去与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聊聊家常。在父亲母亲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也养成了这一好习惯。成家后,无论工作多忙,我会确保每个周末都回家看看父亲母亲,与爷爷奶奶唠唠嗑,和外公外婆谈谈心。我想,我也在传承着我们家的家风。

远亲不如近邻,好好对待邻居,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这也是父亲母亲经常要求我做到的。不论是乡下的家,还是镇上的家,我们家总是能与周围的邻居和睦相处。母亲总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低头不见抬头见,何必闹僵。母亲的这些话语我也时时记在心里。踏上工作岗位后,我与同事和谐共处,用真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也相信我教过的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我对他们发自内心的关爱。

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我们每个人都要做家风家训的传承者。

传承的演讲稿篇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下午好!

我是直管十部的周朝辉,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弘扬家风汇聚力量》。

不管是在偏远在山谷还是在繁华的城市,我始终都能看到云南建投的旗帜迎风飘扬,我始终能听到劈山凿石的挥汗之声,钢筋水泥丛林里的机械轰鸣。我知道那背后是上万个家庭的默默等候、支持、包容、鼓励和耕耘,这些汇聚成经久不衰的建投力量,心中顿生一种感动、一种自豪。

?大学》云:“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是的,如果说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那么良好家风则会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地影响、塑造着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人立身社会,终身受益的品质。

作为云南建投的一份子,如何弘扬良好家风,将个人命运、家庭命运与企业发展的命运结合起来,汇聚建投力量,做最美建投人,这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思考、去践行。

弘扬良好家风,关键是要立足岗位,敬业奉献。在边远高速项目,一群筑路人远离繁华,暂时舍弃了老婆孩子热炕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构筑天路,构筑幸福。这里有年过六旬的测量员,也有二十出头的小伙子,他们立足岗位,咬定青山;在昭通鲁甸、大理三库联通依然有建投人的身影,山重重、水重重,他们依然坚守,向节点冲刺,一句“不折不扣执行”,高原铁军便奋力拼搏,有汗水,更有甘甜;在保山,我们以一个项目进场,默默耕耘,终于打开局面,竖起了一面旗帜,开启直管部新的征程。

弘扬良好家风,核心是传承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的优良传统,将个人与家庭、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一心报国。清代名臣林则徐留给后辈的家训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让后人铭刻在心、代代受益。

“在女儿出生当晚,我连夜从项目奔向医院,终没错过这重要的人生时刻,而妻子并没埋怨,我知道那是对建筑人的最大支持”;“父亲是一名测量员,我中专毕业后也跟着父亲学测量,他说把这门手艺学精,走哪儿都不会饿着肚子,如今他退休了,我依然干着测量”。我常常听到身边的“老同事”讲这些故事,不知不觉,到保山征战已经两年多了,从一开始的一个项目到现在的四个项目,整个直管部的.一线同志们都相聚在这里,保山俨然已成为我们的新家。家庭成员既有即将退休的老革命,又有才走出学门的鲜肉,更多的是离开娇妻幼子到500公里外的保山独自坚守的青年。

他们都很平凡,他们的家庭也很普通,而正是这些平平凡凡的人、普普通通的家庭撑起了整个世界,汇聚成建投不竭的力量;正是这些朴实的家庭为我们公司跨越发展夯实了基础;正是这些和谐的家风为我们建投梦开启了崭新的明天!

传承的演讲稿篇4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国学经典》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的滚滚长河,民族的浩瀚星空,人生的坎坷历程,无不浸透着中华文化的精神。于是,千百年中国傲立于东方,历史长河金鲤化龙,浩瀚的广宇群星灿然,炎黄挺起五岳的脊梁!“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吟唱的盛唐清韵;“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辛稼轩呐喊的两宋悲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面对民族衰微的浩然肝胆。

神州大地上,国学文化传承千年。何为国学?是司马迁熟悉华夏文明,留下了传承民族魂魄的《史记》?是李时珍涉足千山万水,遍尝百草,用自己的亲身体验造福于后人的《本草纲目》?还是纪晓岚精通经、史、子、集整理出浩瀚的《四库全书》?何为国学?不就是经那得起时间洗炼而沉淀下来的,能够在千百年后还能给人以深刻启示,让人从中获益的精神财富、文化积淀吗?

?弟子规》是人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是儒家的基础,人性的基础。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_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所以是每个人,每一个学习圣贤经典,效仿圣贤的人都应该学的。《弟子规》没做到,学习别的经典就很难得到真智慧。《弟子规》共360句,概述简介,以精练的语言对儿童进行早期启蒙教育,灌输儒家文化的精髓。

国学经典是中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传承国脉的精神纽带,是炎黄子孙奋斗不息,富国强兵的力量源泉!它犹如一束光芒润泽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还记得精忠报国的岳飞,力抗金兵,保家卫国,即使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却依然诵出“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民族气概!

还记得一代枭雄曹操,东临碣石,酾酒临江,即使岁月染白了他的须发,仍旧高唱“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怀好歌!还记得乱世漂泊的李清照,将国家之恨纺成染柳烟浓,吹梅笛怨的哀愁,纵然帘卷西风,瘦比黄花,仍旧吟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言壮语!

那或铿锵或柔美的词章,溅落在历史的长河里,激起遥远的绝响!

国学的经典,华夏的辉煌,成就了伟人的不朽,缔造了民族的昌盛。国学文化,是华夏民族的灵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脊梁!让我们一起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肩起民族复兴的伟业,让中国这条龙腾飞在世界东方!

传承的演讲稿篇5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曾子曰:“士不可弘毅,任重道远。”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可以说我们这泱泱大国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贡献,也是世界文明上不朽的传奇。我们要做的是——传承。

?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这些都是中国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中国的文化在与其它各国文化相比之下,有着不同的韵味。其中包含的是我中华的思想和千年的梦想与成就,这些思想、精神中所韵含的精华渗透在民族的性格与心中具有强大的能力,至今也有着重大的影响。

中国瑰丽的古代文学。《诗经》、楚辞、唐诗、宋词,无一不体现出古代文学的灿烂辉煌,就拿诗经来说吧!《诗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年间诗歌。《诗经》每篇都可合乐歌唱,按性质和乐调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可是现代的人都喜欢看些小说,还是言情小说,如此风格朴素贴近生活的《诗经》渐渐没什么看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应多看一些中国古代文学的书。外国要说孔子和孔子所写的'书是他们国家为什么能如此轻易?是因为我们对我们的古代文学不重视,没有好好的传承它。所以我们更应该传承,发扬中华文化。

正因为中华文化如此异彩纷呈,绚丽多姿,我们就要保护它,不让被别人争夺去。而且要多看看中华文化的典籍,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才是一个传承人,华夏子孙,应该做的事。我们的华夏文明如此辉煌,我就应做到传承,发扬,珍惜它。不能再不重视它了!传承中华文化共筑精神家园!为了我们明天的幸福生活。中华文化是我们幸福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份,拥有精彩的文化生活就等于拥有了未来的幸福生活!

传承的演讲稿篇6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照进心灵的一缕阳光》。

走进我们惠厂小学,你抬头看一看,就会看到十七根柱子上镌刻着鎏金的大字,它们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让我们惠小的校园变得熠熠生辉。“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耻勇”这十五个字道出了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如一缕缕阳光把我们稚嫩的童心照亮。

侧耳听一听,你会听到每班琅琅的诵读国学经典的声音。“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读《三字经》,让我们学会了用榜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举手投足够;“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读《弟子规》,让我们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孝”文化对人性深处的撞击与激发;“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读《增广贤文》,让我们学会了取舍得当,人格光亮。正如我们可敬的朱校长在国学经典这套校本课程里所写的那样:“国学经典让我们热爱春花秋月,热爱人间喜悦,能唤醒我们生活中的优美与飞扬,享受人生中的快乐与柔软!”这一席话,如一缕阳光让我们孩童的心变得温暖无比。

升入五年级后我们每周都要诵读《增广贤文》,它就像我的良师益友,循循善诱;又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的心田,让我沐浴在经典的芬芳中。“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恩”、“千经万典,孝弟为先”让我牢记要孝顺自己的父母亲。爸爸妈妈对我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为了让我健康幸福地成长,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我也要为爸爸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洗衣、做饭;要懂得感恩,记住他们的生日;要好好学习,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这些不都是《增广贤文》带给我的启示吗?它就像一缕阳光照亮了我的心灵。

记得那天是星期一,早上七点半,我们照例举行升旗仪式。我看到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云,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着,我听到了校领导说:“今天我们要举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的颁奖仪式,请获奖的同学上来领奖……”“我会获奖吗?那次诵读,我背得应该是100分吧,为了能够诵读好,我一回家就拿出《增广贤文》这本书,开始给妈妈读,给弟弟读。听妈妈说,我晚上睡觉做梦时,还背着”知己知彼,将心比心。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简直是走火入魔了。我好想听到我的名字,心嘣嘣直跳,忐忑不安,终于念到我们五年级的名单了,当我听到”刘新萌“时,我悬着的心才放下了,我真是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我高兴地跑到升旗台前,从陈丽芳老师的手里接过奖品,此时我的心里像抹了蜜一样甜,脑海里想到了那句”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名言,读书确实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而读国学经典更是如一缕阳光一样,成为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灿若云霞,辉耀千秋。愿我们的校园从此书声琅琅,翰墨飘香;愿我们的同学从此文思泉涌,谈吐高雅;愿我们都以经典为伴,将国学精粹继承和发扬光大,让国学这一经典成为照亮我们每个人心灵的一缕阳光!

谢谢大家!

传承的演讲稿篇7

很多年前,我在一本书上看到希特勒曾经说过一句让人们震惊的话:“要想毁灭一个民族,就先毁灭其文化。”后来又陆续看到“要摧毁一个国家,首先要破坏这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同化其传统文化”,“一个不尊重自己民族传统文化的民族,只会走向毁灭!”之类的话语,无一不警醒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决不能轻贱优秀传统文化,做自毁传统文化“长城”的罪人。

人看大节,看思想看基础。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欲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本;欲求水之远者,必浚其源。”培养中小学生,促其健康成长,必须从基础教育抓起,特别是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形成,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只有把思想根基扎实扎牢了,中小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才有可靠的保证。因为,国学经典讲的是天地之间的大仁大义、大道大德,是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五千年中华文化精华,也是完美人生的立身之本、处世之道、成功之基、动力之源。《大学》开篇就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充分体现了弘扬光明正大的道德,在于感化和引领民众,达到最完善理想境界的思想。

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既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小学生精神营养套餐中不可或缺的珍贵部分,要让他们从这些内容中不但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增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传承就要认真学习、诵读、背记经典的诗词和散文等,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弘扬就要汲取传统文化的精华,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有所创新和发展。对学生而言,学什么比会学重要;对教师而言,教什么比会教重要。正如新闻报道中说的那样:“在翻看全国课程教材时,他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很悲哀。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为我们理清传承与创新的本质关系,澄清当前教育实践中的许多模糊认识,坚持、继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劲动力,要认真贯彻执行,自觉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

传承的演讲稿篇8

众所周知,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行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它包括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塑造着我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

正如古语所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清俭是君子图大业之初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记得小时候,家中大镜子边上永远插着一张小日历纸片,那是我爸的记账单,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米、面、酱油、醋等生活用品的价格。因为那个时候老爸每月的收入只有70多元,一家人的开销如不精打细算根本不够花。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但老爸勤俭持家的习惯却始终如一。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学的时候,有一次妈妈带我去买鞋子,当路过耐克专卖店时,我情不自禁的驻足停留,妈妈也似乎看懂了我的心思,当她准备付钱时,我看到妈妈从背包里掏出一个用布缝制的钱包,那发白的钱包让我的心不禁一颤,这个钱包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用了,至今已不下十年,钱包的一个角已经用线缝过了,可妈妈还在用着。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什么是勤俭,于是我一把拉住了妈妈的手阻止了她的付钱。回到家,我把之前穿过的旧鞋子重新翻出来,使劲刷干净,就是这双旧鞋子,伴我度过了美好的学生时代。以后每当看到同学们穿著名牌衣服出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就会想起了妈妈常说的一句话,“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

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已渐渐将中国传统文化遗忘,当有人问起何为“五常”,何为“八德”时,我相信在座的90%甚至更多的人会被问的哑口无言。因为我们遗忘了仁、义、礼、智、信这“五常”,遗忘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这“八德”。而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单单这13个简单的汉字就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倘若我们能身体力行将这13个字践行到我们平时的工作与生活中去,那么借用时下流行的一个词,那就是“完美”!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透过如水的岁月,穿过一生的纷繁,我们向往的是心与心的交流,人与人的互助,家与家的和谐,是充满色彩、洒满阳光的五彩世界。当我们白发苍苍的时候,看繁华落尽,生命中唯一生动、鲜亮的,便是这一份精神,一份家的温暖。让我们用心找回被遗忘的家风、打造美好的家园,为重塑风清气正的社会大环境献上自己的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