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佩演讲稿7篇

时间:2025-02-12 作者:Brave

在撰写演讲稿的过程中,使用积极的语言能够激励听众的情绪,优秀的演讲稿能够让我们在演讲中自如应对各种突发情况,保持冷静和从容,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敬佩演讲稿7篇,供大家参考。

敬佩演讲稿7篇

敬佩演讲稿篇1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是精英未来学校五年级四班的一名同学。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敬佩的科学家,我自然也不例外。今天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我所敬佩的科学家。他的名字每个人都应该不陌生——达尔文。他是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他曾出版过《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

183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他的老师亨斯洛推荐他参加同年12月27日环绕世界的科学考察航行。他在环球旅行时,在船舱中种了一种名为草芦的植物。船舱只有窗户才透射进阳光,达尔文注意到,草的幼苗竟只向窗户的方向弯曲并生长。由于物种起源的耽搁,他在晚年才开始对此的研究。最终,达尔文在1880年出版的《植物的运动力》一书中展示了这个细节让他做出的一些试验以及其结果。从这件事情,我能看出达尔文是个懂得细心观察、留意周围一切的人,连草芦那么细小的一点变化都能看得到并且加以仔细的研究,直到提出新的论点。

1858年,达尔文决定把一部分论稿呈交专业委员会。1859年,《物种起源》一书问世,初版1250册当天即告售罄。以后达尔文费了二十年的时间搜集资料,以充实他的物种通过自然选择进化的学说,并阐述其后果和意义。达尔文已是著名的生物学家,但他对研究生物学仍抱着极为谨慎的态度,并且不满足于一时的成果,不停的充实。不仅如此,他对研究的执著精神也值得每个人学习。比起居里夫人的三年研究,二十年这个数字更加令人震撼。二十年,如此漫长的时间,达尔文本可以去做别的研究,提出更多让他再获荣誉的论点,更可以依靠当时的《物种起源》而安心度日。可他却花了这么长时间去充实一个已经成型的蹲点,这种不断改进充实的精神,更让人臣服。

我们应该吸取达尔文身上的精神:严谨而细心、坚持不懈。我相信不管是在哪个领域,哪个地方,只要有这样的精神,一切都将不那么困难。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敬佩演讲稿篇2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李白,你虽已故千年,但我依旧钦佩。世人称你为“谪仙人”,只因为你那“一篇诗,一斗酒,一去唱歌,一剑天涯”的洒脱自然。

你曾于长平山与老者赵蕤一齐练剑,修道,写诗,著文。因为人生两大转折: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让他明白了持之以恒的道理;而今日,观燕子飞行,让他明白了应积蓄力量,而当力量足够大之时则能快如闪电的道理;使其受益终身。李白便于这一年下山,但他并没有走出川地,而是坚持在四川境内游学,游遍四川之山水。当川地流传的“赵蕤学术,李白文章”传到全国各地之时,已是李白离别赵蕤六年之后了。终于,这一天春和景明。李白一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豪放的踏上了出川的旅程。

你豪放的问“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之水从天而降,奔流到海,不复返—我们的世界如此广阔;朝暮之间,生命的颜容迅速变化,生命如此短暂,该怎样对待?唯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你说:“有诗,有酒,有月,有年华,不意气风发的挥洒人生,难道不是一种放松吗?”

你的狂傲,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是高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的狂。

你有时也会发愁,便“借酒消愁愁更愁。”你不是酒鬼却是酒仙,你在酒中领悟,在酒中解脱,最终在挫折道路上感叹:“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道理。

李白,你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才有得你如此成就。李白,我敬佩你,敬佩你那侠骨之气;我敬佩你,敬佩你不为世俗的仙气;我敬佩你,敬佩你“下笔如有神”的诗气。李白,我敬佩你!

敬佩演讲稿篇3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大家知道伽利略是谁吗?他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提出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新定论,从而改变了人们陈旧的思想。所以,他是我最敬佩的科学家。下面,我们来听一个他的故事吧。

在以前,人们都听从古希腊科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定论。但伽利略并不认为“两个不一样重的铁球,重的先落地。”这条定论是对的。于是,他反复试验证明了他是正确的。之后,又到埃菲尔铁塔上做公开实验,证明了“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他让我敬佩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是因为他对科学、对工作都十分严谨认真。因为他在想到这个定论有可能不正确时,并没有盲目下结论,而是反复进行试验,才下了结论。而我们时常都不这样认真,只是匆忙下结论,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失误。

第二是因为他有坚持真理的.精神。因为他在进行公开实验前,遭到他人唾弃,但他始终坚信真理,而使他成功。但在我们之中,有人经常做“墙头草”,始终依靠强势力,从而让真理渐渐消失。

第三是因为他有创新精神。因为他在亚里士多德的定论下,有自己的思想从而改变了世人的观点。创新这种精神,往往很重要。因为如果人们总沉浸在陈旧的思想中,就会形成错误的观念。而往往有一些人,提出新的观点,改变了人们的错误,使人们慢慢地进步。

我认为,我们要学习伽利略的认真、坚持真理和创新精神!

谢谢大家!我的演讲完毕!

敬佩演讲稿篇4

我最尊敬的一个人是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他姓吴。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他的模样,眉清目修,身材瘦长,十足的文弱书生。

吴老师对我们既严厉又和蔼。我们上课不专心听课、作业不按时完成,他都会毫不留情地批评我们。当我们碰到困难时,他又会非常耐心地帮助我们。我们向他请教作业,他会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详细讲解。他是我们的良师益友。记得有一次考试,我复习得还可以,考试时就做得飞快,做完了没检查就交卷,自以为考得不错,心中暗喜。过了几天,试卷发下来一看只有六十多分,情绪一落千丈,要知道这是我历史以来最差的语文成绩。吴老师在上面分析试卷,我一个字也没听进去。这一切都被他看在眼里。下课时,吴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一点一滴地指出我的试卷错误,并作了具体地解答。最后,他说:“一次考差了,没什么大不了的,但由此失去自信心,这才是可怕的。有句古话叫“失败是成功之母”。你要从这次考试失败中吸取教训,改丢粗心大意的习惯,争取以后语文考得更好。”自此,我学语文再也不粗心马虎了,总是抱着很认真的态度去学。

初中毕业前夕的一天,吴老师把我叫到他的寝室里,对我说了一番鼓励的话后,赠送给我一支钢笔。当时的情景令我终身难忘。

如今我也成了一位语文教师,正应了宋祖英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句歌词。因为有你,我才有今天。吴老师,我永生难忘的恩师和朋友。

敬佩演讲稿篇5

李四光,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始人。在上世纪20年代,他首先发现了我国存在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提出了地质力学的构造理论。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李四光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全家人只靠父亲做私塾老师的一点点收人生活,有时候父亲收的学生不多,家里就可能断炊,生活非常困苦,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这样的环境下,李四光从小就非常懂事,总是抢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放羊、砍柴、挑水、打扫房子等力所能及的家务。

6岁的时候,李四光开始到父亲的私塾念书。他非常喜爱学习,每天除了上课,做家务,一有闲暇,就忙着背课文,练书法,写作文,忙个不停。

李四光十分富有同情心,因为自己家里贫困,特别能理解其他穷人。一次,一个小偷悄悄钻进私塾,想趁大家不注意的时候,偷走住宿同学盖在被子上的棉衣。不料却被同学发现,马上大喊:“小偷,抓小偷啊!”大家一拥而上把小偷打倒在地,然后用绳子吊在院里的树上。

同学里只有李四光没有动手。看着面黄肌瘦的小偷,李四光知道小偷也是穷人家的孩子,逼急了才偷东西。等大伙散去后,李四光拿来一条凳子放在小偷脚下,免得他被吊得难受;一面劝他不要再偷东西,人穷,要穷得有志气。

李四光在艰苦的环境里任然刻苦的学习,后来成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了。

敬佩演讲稿篇6

老师们、朋友们:

我最敬佩的老师就是我上四年级时教我们语文的黄琦老师。黄老师那秀气的脸上镶嵌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鼻梁上架着一副金框眼镜,乍一看,真像是一位公正严明的大法官。可当你看见她一头随风飘动的秀发时,似乎又觉得她挺温和的。

记得四年级的第一节语文课上,黄老师和我们一起学习《卢沟桥的狮子》这篇课文。读过课文后,黄老师开始提出问题让我们回答,同学们都纷纷举起了手,教室里转眼间长出了一篇小树林。不知怎么的,我的手却好像被魔法控制住了,就是举不起来,心里的小兔子怦怦直跳。“怎么办呢,要是答不对就不好了。”

这是,我看见了黄老师,她正微笑着看着我呢!多么慈祥的眼神啊!好像在说:“倩培,不要紧的,举手吧!”顿时,我信心十足了,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的微笑也变得更甜了,好像放下了心头的一块石头似的。老师问我:“倩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我回答说:“课文主要讲了卢沟桥上的狮子的形状、大小。”老师笑着说:“答得很好,我相信咱们的倩培以后会更大胆的。”后来,我在学习上变得更加主动了。

为了我们班,黄老师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工作。每天批改作业时,黄老师都习惯性地把同学们的错别字记录下来,第二天再一笔一画地写在黑班上,告诉我们哪一笔最容易出错。校运会就要到了,黄老师组织我们排练,仔细地给我们讲解到了主席台前要怎么走,怎么喊口号。一年来,我们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现在,黄老师不教我们班了,但我真的很想念黄琦老师。

敬佩演讲稿篇7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我最敬佩的人——罗丹》

奥古斯特·罗丹,法国著名雕塑家,1840年11月12日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警务信使,母亲是穷苦的平民妇女。罗丹从小喜爱美术,其他功课却很糟糕。在姐姐玛丽的支持下,失望的父亲不得不同意把他送进巴黎美术工艺学校。

罗丹的一生是被人攻击和嘲讽,同时亦为人理解和支持的一生,但他始终以一种伟大的人格正确的面对这一切。罗丹一生攀登,并终于登上米开朗基罗之后的又一高峰。罗丹坚信:“艺术即感情”。他的全部作品都证明了这一观念,都深刻揭示了人类的丰富感情。

罗丹后来的伟大成就,更多的是得益于他的勤奋好学,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先到一个业余画家的家里对着实物画几个小时的素描,接着又急忙赶去上学。晚上从学校回来,还要去博物馆,在那里画上两个小时。除此之外,他还要抽空到图书馆、博物馆,观摩学习古代的雕塑作品。罗丹是在争分夺秒的学习和工作,他说:“为了使我的工作不停顿,哪怕是一秒钟,我每天要工作14个小时!”

我敬佩奥古斯特·罗丹,他坚持不懈的精神,专心致志的样子,对艺术的渴望与追求,都值得我们学习,值得我们去细细的品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