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家风家训的演讲稿7篇

时间:2023-12-03 作者:Iraqis

在演讲稿中如果没有直接将自己的观点做好表达,我们的演讲就很难获得成功,优秀的演讲稿一定是需要我们理清思路去写的,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关于写家风家训的演讲稿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写家风家训的演讲稿7篇

关于写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1

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最注重的就是“孝”和“礼”,只有先学会孝顺,才能学会做人,只有学会礼貌,才会让人尊重。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能没有礼貌,如果没有礼貌就会显得十分没有教养。都说百顺孝为先,无规矩不成方圆,那么我们家的家风家训当然就是离不开“孝”和“礼”了。

孝是一种美德,从古代开始便是开始。孔融让梨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孔融从小便知道尊敬长辈,尊老爱幼,拿到什么好东西都是让长辈先挑,自己拿最后的,是一位有道德意识的名人。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一个礼仪之邦,不但有礼,还孝顺。人不管到了什么样的阶段,最应该感谢的就是父母,所以我们要懂得孝顺。我们无论到了怎样的境界都需要礼貌待人,所以我们还要懂得礼。

孝顺不需要做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做一个有礼貌又有孝顺的人。我们家便是这样,我没有做到过大到惊人的事情,但是我却做到过许多温馨的小事。妈妈累了的时候我便给她端一盆洗脚水,爸爸渴了的时候我便泡一杯茶给他喝,妈妈干家务时帮她做等一些小事,这些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孝。

既然我们中国是礼仪之邦,那么我们在生活中更不能缺少的便是礼了。礼貌是我们在当今社会最必要的条件,要想看一个人的教养,首先要看的便是礼貌。我听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公司招聘,这个公司条件很好,有很多优秀的人来应聘结果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有一个女大学生,她来应聘,没有过职场经验但是却被录用了,原因就是她将老板故意仍在办公室中一张纸捡起来扔进了垃圾桶里,于是老板便把她录取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做人一定要有礼的原因。

礼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起到了规范的作用,当别人一提到中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中国的礼仪。从古至今,中国孕育了无数的礼仪,每一条都值得我们去学习,礼仪在古人的眼里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现在的社会才会如此有素质。从小父母就教育我们见到亲戚朋友应该怎样问好,见到邻居也要打声招呼表示礼貌,这就是中国“礼”的力量。

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就像“孝”和“礼”一样,教育着每一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在新的条件下,继承和发扬这个优良传统,让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弘扬起来,让我们的子子孙孙继承和发扬这些传统。

关于写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2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朋友们: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谢谢大家!

关于写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3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关于写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4

在中国,很多人家中都有家训家风,当然了,我家也不例外。但我家家训就只有一句话: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

从小,父母就教我要孝顺,要懂得尊老爱幼,在这同时他们自己也在用实际行动给我做榜样:

有一回,我家因为入保险起了一点小小的争执。大家的意见也都不同。就在这时,爸爸决定听爷爷奶奶的。为什么呢?用爸爸的话来说,这就是百孝顺为先,意思就是要适当的顺着老人,让他们顺心。如果没有顺,又哪来的孝呢?

爷爷奶奶年纪都大了,难免有时会有些小矛盾,一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妈妈总是耐心的劝说,从不顶撞爷爷奶奶。尽管他们有时说的很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丝毫没有要责怪他们的意思。

爸爸妈妈常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意思就是说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记得有一年冬天,爸爸正忙着修暖气,忽然来了一个电话,爸爸接完之后就急匆匆的出去了。我心想:还有什么事比修暖气还重要呢?爸爸一回来,我就问他:爸,你刚才干嘛去啦?去你奶奶家了,你奶奶的收音机坏了,我帮忙修了一下。我当时很是不解,奶奶的收音机难道比修暖气还重要吗?要知道,冬天没暖气妹妹会很冷的。后来妈妈告诉了我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我才恍然大悟。

?弟子规》里也曾说到:亲所好,力为具。说的就是家人喜爱的东西,要尽力为他们争取。说到这,我就想起了我的堂弟——壮壮,他9岁。那天,他和奶奶去赶集,奶奶看上了一条毛衣,90块,奶奶说太贵了,没舍得买。于是壮壮把每月35元的零花钱攒了下来,再加上家人偶尔给他几元。不出两个月,就攒了90多块钱。他把90元交给奶奶,为奶奶买下了那条心仪已久的毛衣。这不就应了那句话——亲所好,力为具吗。

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是我家家训,同时我也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亲所好,力为具。视为我的家训。从今天开始,我一定把这几句话牢牢记住。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这就是我家家风,它在我心中是最棒的。我一定把它告诉我的同学们,让我们大家一起做新时期的优秀少年!

关于写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5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我是六一班王莹莹,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风家训伴我成长》。

“妈妈,妈妈,家风是什么?”放学后我迫不及待的问。“家风啊,一会你去问问你爷爷”妈妈微笑的说。

爷爷坐在客厅里看电视,我跑过去问:“爷爷,家风是什么呀?”爷爷也微笑的看了看我说:“别急别急,咱们先吃饭。”听爷说完后,我奔向餐桌,抢了一个最优越的位置坐了下来,拿起筷子准备吃饭。这是妈妈走过来说:“咱们家的家风被你扔了长辈还没坐下呢,你就快动筷子了”我一想:“这原来是家风啊!”“赶紧将筷子放下,”站起来。这时爷爷坐下,对我说:“知道家风了吧,知道就快吃饭吧。”我这才坐下,大口的吃着饭菜。在吃饭的过程中,我将不喜欢吃的姜啊,蒜啊等各种东西挑出来,放在碟子里。妈妈发现后,对我说:“怎么又忘记家风啦,快把他吃掉,不能挑食,这也是家风啊。”

一天,我在家里玩,一不小心把杯子摔坏了,当妈妈回来问我,我就想说不知道。但是我的嘴像被人控制了一样,脑子里映出家风家训,然后不由自主地说出了实情。

妈妈告诉我:“不浪费水资源,不随地扔拉圾,”做一个不诚实守信的人,不对爸爸妈妈和其它人撒谎,尊老爱幼,吃饭时不能说话。”这就是我家的家风。“真多啊,一定很难吧!”我不情愿的说。“不多,只要你样样都做到了,就觉得不多了,更不会难了。”妈妈温柔的对我说。“真的吗,那我一定将家风学好。”我高兴的说。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关于写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6

家风家训是一本神奇的大书。虽然简单易懂,实践却很难。其中有一页,就是我们必须实践履行、一生受益不尽的“近在身边,远到无边”的孝道。

“近在身边”来形容孝道的确不错,它天天无意间和我们打交道。一想到“孝顺”一定会想到孝顺父母、爷爷奶奶,因为他们是我们最亲近的人。有句古话叫: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和父母相处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但我们应与时间赛跑,只要努力去拼,怎会留下终生遗憾呢?

每到周末,爸爸妈妈总会时不时提议:到外婆家玩玩。我听了,心里暗暗欣喜:终于可以到外面散散心了!爸爸妈妈总会买许多让我垂涎三尺的东西给外公外婆。到了那儿,我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整天。爸爸妈妈可忙着打扫卫生、洗衣服、烧饭……渐渐长大了,我终于懂得了爸爸妈妈的用意,他们不是只带我去玩的,而是带上了一颗孝顺的心。

爸爸妈妈的举动使我感触很深,原来他们时时刻刻在提醒我:孝道藏在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一直心想:孝道可能就藏在爸爸妈妈买给外公外婆的食品中,藏在爸爸妈妈烧的可口饭菜里,藏在爸爸妈妈与外公外婆真切的交谈中……不知他们是否可以品尝和感觉到呢?这可能是爸爸妈妈带给我最重要的东西:孝道。

大爱是无边的,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有一次,外公住院,我和妈妈去照顾他。已到午餐时间,同病房的一位老奶奶,拿着一个饭碗在病房门口徘徊。爸爸妈妈平时教导我的家训油然而生。于是,我走上前问道:“奶奶,你是不是不知道在哪买吃的?”老太太忙点点头。我立刻带着老奶奶到附近的面馆为她买面,并帮她拎回病房。一路上,老奶奶都在喃喃地说着:这个小伙子真懂事,真孝顺!……我很不好意思,但觉得我又成长了。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顺应该是无私的,不光是孝顺亲人,还应关爱身边所有的老人。孝道藏在生活的一点一滴:扶老人过马路,给老人让座......这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被动的。如果大家都这样铭记“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尽责的人才会在最大时刻尽责”这句话,一个世界仿佛就是个温暖的家。

孝道是一条流不尽的长河,流经我的一生。只要我们遨游其中,就觉得它不再那么遥远了。

关于写家风家训的演讲稿篇7

当我来到这个人世上,睁开眼所看到的是一片绿色,我父亲是军人。他没有用传统的诸如《朱子家训》、《范氏家训》等家训来教育我们,我们所接受到的是军人的严厉,军人的雷厉风行,军人的气质,军人的一丝不苟。父母常对我们讲道: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实实做事,我们做好我们的工作,你们读好你们的书,在家听父母的,在学校听老师的,等工作了,在单位要听领导的,照章办事,不得违法乱纪,不得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要求我们能吃苦,有耐性,有包容之心,行感恩之为。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这些贯穿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之中。日后的岁月里,我们姊妹四人先后上大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平平常常,遵循着父母的教诲,让父母少了一些的牵挂,少了一些的操劳,多了几分的安逸。每周回到他们身边陪陪他们,在外地工作的每到假期或者春节一家人回到父母身边,此时的二老,比任何时候都要开心,精神比任何时候都要好。他们所期待的不是儿女们多么的成功,而是一家人的快快乐乐,幸幸福福,平平安安,这就是父母心目中的成龙成凤。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入伍到了西北边陲,这里的环境气候是极度的恶劣,经济匮乏,文化生活单一,在一同来的一个部队大院里的战友,被父母调到了机关或者条件好的部队里去了。父亲心里明白我的心理活动,来信告诉我,年轻人要学会在艰苦条件下生活,况且,其他的战友也是父母生父母所养,人家为什么能坚持,你为什么就不能,每周一封父母的家书,内容就是鼓励我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督促我利用大好时光多看书。因我们地处偏远,父亲就把新出版的读物成捆地给我寄过来,也就是在部队里,我养成了阅读的习惯。当离开部队时,我是泣不成声,这里的一切的一切是那么地亲切,难舍能分的战友情,大家拥作一团抱头痛哭,依依不舍的情景历历在目。军人的生活,是我一生的财富,要感谢父母的严厉,还有那一封封柔情温馨的家书,伴我在部队里快乐地成长。

看了央视《新闻联播》谈家风家训,这是个温暖的话题,多数家庭没有可查可载的家风家训的样本,多数父母的心又都是一样的,期盼自己的儿女成龙成凤,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实,家风是一种情,是父母的寄托之情,是父母的舔犊之爱,使我们时时感受关怀,感受温暖,快乐中享受生活,享受阳光的恩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