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是我们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途径之一,演讲稿是我们在演讲前必须要准备的文稿,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诵中华魂演讲稿通用8篇,供大家参考。
诵中华魂演讲稿篇1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敲开历史的大门!
在那神秘的远古时代,有着纯朴的中华先民。让我们一起回顾那段褪色的历史。
先说古代文字,最早人们使用的是甲骨文、金文,西周时期有大篆(籀文),战国时期有蝌蚪文(古文)。此外一些诸侯国还有各自不同的文字。秦统一后,规定小篆为统一字体,通行全国,后来,秦朝出现了一种更加便于书写的篆书,这种字体从汉朝在官方和民间通用,至今仍广泛使用。
再来说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纸发明于西汉前朝。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的出现,大大便利于人民的书写,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
隋唐时,我国已有雕版印刷品。此,宋毕节发明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既经济,又省事,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战国时我国制成了能指示方向的“司南”。后来有制成指南针,北宋时开始用于航海。它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旅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的使用,改变了单纯依靠大刀、长矛和弓箭作战的局面,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重大变革。
继续说一下古代闻名建筑物吧!——长城,是不同时期的古代中国的为抵御不同时期的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使无数人民付出鲜血而取得的伟大成绩,犹为后人赞叹!
最后说一下兵马俑吧!兵马俑,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的下河村。秦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1.5公里处,普遍认为秦始皇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有机组成部分。
我们的先辈还有好多光荣历史,如今,那些鲜血染成的五星红旗被中国人一点一点,不用语言,而是行动的侮辱了!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一点一滴做起,把老辈的好行为传承下去吧!
诵中华魂演讲稿篇2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美德是人们充满向往、无比渴望的。美德就在我们身边,比如说:有的同学喜欢乐于助人、有的人很坚强、有的妈妈很勤劳……在我身边也发生过一件无不足道德小事。
这天清晨天气晴朗,我和奶奶、老太婆一起乘坐地铁去南京玩。因为是星期天所以地铁上的人很多,上去时座位早已被坐得汇成商学院的。我们抓着扶手,站在三位年轻人身旁,一位男青年望着老太婆似乎在想:我身旁站着这么年迈的老太太,如果我不让座心里一定会非常惭愧。就在这时这位男青年果真伸着手对头发苍白的老太婆说:”老太太您老了不宜站着,您坐。“接着两位女青年微笑地对我和奶奶说:”您带着孩子,她又小,您年纪也大了你们坐。“我心想:这三位年轻人真有美德。
美德不仅是乐于助人还是诚信。一节品德课上老师为我们讲了一个既诚信又真实的故事。讲述的是一位女士的工作很繁忙,又想天天都买彩票,就托人帮自己买。终于一次,被托买彩票的人重了一百多万元的大奖。她完全可以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再买一张彩票,把重奖的彩票给家人去对换。可她却把一百多万元寄给了那位女士。听完了故事,我心想:真是人与人之间诚信比金钱更重要啊!
诵中华魂演讲稿篇3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我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你们知道9月18日是什么日子吗?2018是九一八83周年纪念日。九一八事变是一段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历史。
1931年9月18日的深夜,东北军的士兵们被一声爆炸声惊醒,日本关东军轰炸了沈阳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路,并诬告为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轰炸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了沈阳城,半年之后,东北三省全部沦陷。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侵略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不能忘记的国耻。面对着侵略者的枪炮,我们的先烈们,进行了英勇的抗战,这一战,就是14年。每当到这个时候,曾经沦陷的沈阳城内汽笛长鸣,警钟长响。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华民族付出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代价,用3500万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一个大国的尊严,铺就了民族复兴之路。那是一场惨烈的、悲壮的战争,中国人,人不分老少,地不分南北,第一次进行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无数先烈以血肉之躯,抵抗凶暴异常的敌人。中华民族在这最危急的时刻,沉淀在民族文化深处的力量爆发出来了,这种力量就是对安宁、和平和正义的追求。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曾经为民族牺牲的先烈。那些抛弃家庭、走上战场的先烈,愿意用生命来换取民族的生存,这是我们不得不以崇敬的心情来纪念的。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也是为了不要忘记那些发动战争的恶魔,他们企图用暴政来统治世界,妄想用别的民族的鲜血满足自己的欲望。
今天,我们纪念这段历史,就是要让我们不要做胸无大志、庸庸碌碌混日子的学生。我们深深地明白:真正的爱国行动不是单纯的耻辱记忆,也不是简单的纪念仪式,更不是偏激的仇恨,而是居安思危,把我们浓浓的爱国热情融入到建设国家、发展经济、强盛民族的实行动中去;因为只有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国家的安全与和平才能得以保障,才能够避免“九一八”那样的`历史重演,才能延续我们的民族血统。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愿先辈们用热血和信念点燃的民族复兴之火,永远照亮我们!
谢谢大家!
诵中华魂演讲稿篇4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蜜的微笑,一种执着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千百年来的文明礼仪之风传承今天,因此我国素以“文明之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我国劳动人民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具有悠久的传统美德。而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现代文明人,必须有良好的文明礼仪。文明礼仪处处可见,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事中,但往往被我们忽略。所以我们要把文明美的融入到现实生活中去。
我记得有一个下雨天,我在车站上去等车,好不容易等来了一辆车,里面去是一片乱哄哄的人群,我费尽全身力气,涨红了脸,才挤进了人堆里,猛然间一抬头,看见有一个空位,我赶紧跑过去坐下来,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忽然前面走来了一位老奶奶,她颤巍巍的,大家都视而不见,漠不关心,车上的广播播了几百遍“要尊老爱幼”,我觉得那是根本是在浪费电,因为大家见到这位老奶奶,都不理不睬,毫无反应。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籍,让我们远离俗气,拥抱文明!
诵中华魂演讲稿篇5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懂得敬畏,懂得孝敬,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体现时代精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敦厚尤显重要。中国传统家风的主要内容包括五常:仁义礼智信,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值得每一个中国人发扬传承。当然还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风貌,现代文明所强调的自由、平等、个性等都应该有所体现。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优秀的家风不用好大喜功,能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原则,从细微处着眼,从点滴小事做起,让好家风变成无言的教导代代相传。家庭生活中父母或许并不会特地嘱托子女们一些教诲,但是家庭里的气息,每一个成员的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子女。
一个温暖的家庭,亲人间的爱、奉献和包容会造就一个有温度的人。温暖的家庭首先会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氛围。子女就是父母的影子,品行中的真善美,思想上的是非观念,行动的言行一致,待人接物的不卑不亢,诚信友善等等。
温暖的人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因而要营造积极地情感氛围。自由地去表达爱吧,亲人间的爱,朋友间的爱,对生活的爱,对自然山川河流之爱,尽情释放生命的热情,把快乐与自信带给周围的人。靠近我,温暖你。
当然还要有认真的学习氛围。如果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尊重知识,热爱阅读,生活的乐趣将会成倍的增加并且充满希望。
节俭的生活氛围。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父辈们在不断的传承和发扬,我们也一样。有温度的家庭会明白,懂节制方能持久。
其实,家风并非需要写在纸上,刻在碑上,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世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去营造一个温暖的家,做个温度的人吧!做“好家风”的创建者、实践者、推行者,给社会留下一道道绚丽的风景,让我们的国家也成为一个温暖的,有温度的大家庭。
诵中华魂演讲稿篇6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来自小店区——恒大小学五年级的张梓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 华 魂”
阳光,鲜花,绿草,来往的人群和有些狂躁的风一起构成了这热烈的温度,迫使人们撑起遮阳伞,迅速的躲进家中,将空调的温度降到最低,一股脑坐下“好热啊!”。
是啊!这么热的天气谁受得了啊!可有比我更热的是那一颗颗抢救生命的心啊!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掩埋了多少沉寂的心!我并不清楚,只能够借助电视来了解。有时电视的信号不好时,我的心就像一根绷直了的弦,紧紧地,有些喘不过气来。
这时候,年轻的我,能做些什么都不知道,只能简单的一个劲的拿起手机发短信,希望能够尽一份微薄之力来帮一帮他们,可当我看见屏幕上那一个个令人心惊胆寒的数字时,发现我真的好渺小啊!但当我知道有13亿同胞和我一样时,又发现我们是那样的伟大。
阳光,鲜花,绿草,来往的人群和有些狂躁的风一起构成了这繁华的世界。
朋友们!别迷失了自己!在享受社会时应学着回馈社会!那样我们的灵魂才不会被自私所吞噬!
请抛去冷漠,手覆在心脏跳动的地方,共同见证伟大民族的振兴!
请拿起热情,脚踏在大地流泪的地方,共同感受亘古精神的影响力!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自强不息;危险到来的时候,我们毫不畏惧;山崩地裂之时,我们心手相牵;虽九死而未悔,历劫难而重生,这就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渗透着爱国主义的热力,蕴含着厚德载物的智慧,饱含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能让我们战胜一切的困难,能让我们内心最真实,最美丽,最纯洁,最善良的东西得以显现。
当十三亿人怀揣伟大的民族精神,我相信,没有什么不可能,亲爱的同胞,请骄傲的和我一起大声说:“我相信!”
谢谢!
诵中华魂演讲稿篇7
中国社会的改造只有通过“根本解决”的途径才能实现,这是李大钊在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后对中国社会革命的基本看法。在那场著名的关于“问题与主义”的论争中,马克思主义与实验主义发生了第一次冲突。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来看,“问题与主义”之争表达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所持的科学态度,包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意识,这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李大钊明确提出“主义”与“问题”有不能分离的关系,强调了“主义”所具有的“工具”性质,在思想方法上尽量避免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李大钊认为“主义”都有理想与实用两个方面,“我们只要把这个那个的主义,拿来作工具,用以为实际的运动,他会因时、因所、因事的性质情形生一种适应环境的变化”。
李大钊坚信,“主义”与实际的社会运动相结合,可以使理想成为现实。在这样的思想意识中,任何理论都具有“工具”性质,其目的在于造成社会的实际运动,实现社会的改造。
因此,他认为:“我们惟有一面认定我们的主义,用他作材料、作工具,以为实际的运动;一面宣传我们的主义,使社会上多数人都能用他作材料、作工具,以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在这里,李大钊所关注的重心在于实现社会的改造,因此,只有将“主义”引向实际的社会运动才能达到目的。
李大钊这种务求实际的思想,在1922年他与邓中夏等人向“少年中国学会”的一个提案中,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他表示:“为革命的民主主义,我们全体动员了。
我们不要躲在战线后,空谈高深的主义与真理,我们要加入前线,与军阀及军阀所代表的黑暗势力搏战”。李大钊一生思想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和中国社会改造和革命的实际进程相关联的。
这样的思想意识使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采取了科学的理性态度,即不把它当作教条,而是当作行动的指南,这就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奠定了思想基础。
第二,李大钊初步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他指出,社会主义者“必须要研究怎么可以把他的理想尽量应用于环绕着他的实境”,寻找到把“精神变作实际的形式使合于现在需要的企图”。
当他还是一个民主主义者的时候,就提出了认识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中国的国情要靠中国人来研究、中国的问题要靠中国解决的思想。他认为,考虑中国的问题是不能“置吾国情于不顾”的。
这里的“国情”既包括“近今之国情”,也包括“往昔之国情”,而且“近今之国情,较往昔之国情为尤要”。在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重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条件下的实际运用。
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我们接受某一学者的学说时,“不要忘了他的时代环境和我们的时代环境”。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当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形”。
李大钊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这样落后的国家,有着与西方先进国家根本不同的历史任务。他指出:“在别的资本主义盛行的国家,他们可以用社会主义作工具去打倒资本阶级。
在我们这不事生产的官僚强盗横行的国家,我们也可以用他作工具,去驱除这一班不劳而生的官僚强盗”。1923年10月,李大钊对日本记者谈道:“由于俄国与中国的国情完全不同,不管外国怎样宣传,我国的改造惟有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来完成”。
诵中华魂演讲稿篇8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
文明美德就如一泓清泉可以为我们滋润心灵,给予我们心灵的慰藉。文明的社会,需要文明的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是一个讲究品德教育、个人修养的民族,一个甜美的微笑,一种执著的追求,一次慰藉人心的宽容,融会成美德赞颂曲上一个个拨动人心的音符。
文明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一是追求个人道德完善,二是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以前,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说的是新加坡,新加坡,一个通用英语的国家,这个国家的公共场所的各种标语大多数都是用英语书写的。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礼貌的标语,如"不准随地吐痰"、"禁止吸烟"、"不准进入草坪"等却用中文书写。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为做这些不文明行为的大多数都是中国大陆的游客。"为此,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说:"不文明行为也,国耻。"不知大家是否记得,中央电视台曾经报道,国庆节后的天安门广场,随处可见口香糖的残迹,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上竟60万块口香糖残渣,有的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然有9块口香糖污迹,密密麻麻的口香糖斑痕与天安门广场的神圣和庄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基础,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肩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中华民族也自古就有尊敬师长的优良美德。在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创私人讲学的孔子,据说有弟子三千,学有所成的有"七十二贤"。张良桥头真诚拜师。作为新中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忘师恩的故事,更给我们留下美谈,做出榜样。1959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故乡,请韶山的老人们吃饭,亲自把老师让在首座,向他敬酒,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敬意。
孟德斯鸠曾说: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文明美德。
而我说:在一个伟大的人格中也要有一种前进的阶梯,这必须是文明美德!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