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6篇

时间:2024-10-27 作者:Fallinlove

一篇精彩的读后感可以引发更多人的思考,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优秀的读后感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写作能力,使我们在表达思想时更加清晰有力,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给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6篇,供大家参考。

给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6篇

给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1

一本关于爱、守护、与原谅的故事,势必触动每个人心底最柔软的部分,引发共鸣。它让我懂得了爱的真谛、原谅的重要和为了守护自己的亲人付出一切代价的精神。那就是瑞典作家巴克曼所写的《外婆的道歉信》。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七岁的爱莎有一个古怪又疯狂的外婆,她会埋伏在雪堆里吓唬邻居,半夜从医院溜出来带着爱莎进动物园,用彩弹射击推销员……这个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什么情况,外婆都是她的忠实粉丝,永远站在爱莎的这一边,为全世界拼命。

可是超级英雄也有失去能力的一天。外婆因为癌症去世,但留给爱莎一个艰巨的任务——将外婆的道歉信送给邻居们。收信人包括一只爱吃糖的大狗,一个总在不停洗手的怪物,一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这一趟送信之旅让爱莎发现:外婆和邻居们的故事,比她听过的所有童话更加精彩。

书中,外婆为爱莎虚构了一个童话世界,有城堡、公主、护卫、骑士等,让爱莎在现实世界丢失的童心在这里被重新捡起,在这个虚构的世界里她可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不用顾及他人的眼色。

看完这本书,我不禁感叹:作者描写的太逼真,我成功的被故事情节调动着情绪,时而欢笑,时而哭泣,时而又破涕为笑……这让我更加佩服作者。到后面,外婆去世,爱莎按照外婆留下的指示,开启了一趟送信的冒险,渐渐揭示了每个角色的“真面目”以及他们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书中的外婆是一个“非主流”的长辈。在医院里抽烟,往警察身上扔粪球,赤身裸体拿着彩弹枪射击传教人,就仅仅几句话,都能感觉到一个过渡“活泼”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而外婆精心设计的童话故事,她年轻时的真实身份、与各房客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都在等着读者在字里行间中抽丝剥茧。

其实我有一些羡慕这本书中外婆的这种童话式去世,因为她弱化了这种生离死别,让爱莎用道歉信的方式继续感受着爱、原谅和守护。它的意义在于努力的用书写的方式表达出“亲人的离开并不是真正的离开”。

除此之外,这本书令我惊讶的是,它能让我表达出这么多的情绪。读完第一遍之后我才知道,很多道理在我们长大时,我们都已经忘了。我们忘记了如何真诚的交朋友,忘记了如何从生活中看到美好,忘记了面对危险时的勇气,也忘记了想象力。外婆总告诉爱莎,好好长大,做个与众不同的人,不要让任何人告诉你不应该不同。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步伐中,我们缺失了太多的自己,丢失了太多的自我,想想我们有多久没有放肆的大笑了,我感觉如今的人们的笑容似乎已经成为人们的面部表情,人们之间的问候已经成了礼貌性问候,有时还不是诚意的问候。我们在生活中都是中规中矩的,丢失了太多自我,丢失了我们原本的本性。

人无论活到多少岁,都应该像书中的外婆一样,保持一颗童心,想唱就唱,不假笑推让,想跳就跳,不害怕别人嘲笑。快乐地做自己想做的事,爱自己,爱家人,爱生活,爱自然,爱所有一切值得爱的事物。就像外婆对爱莎说的:“好好生活,好好做梦,好好大笑。人生是一场伟大的冒险。”这不光是外婆对爱莎的期望,也是作者对生活的期望。

给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2

爱莎是个早慧但是超级可爱的七岁女孩,在这个世界上,她最爱的依次是她的外婆、哈利·波特和维基百科。由于拥有远超同龄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她显得过于特别,因此常被同学欺负。爱莎的外婆七十七岁,她的初次登场就是给雪人穿上衣服让邻居误以为有人从阳台上跌下楼。不仅如此,她还敞着浴袍(里面是裸体)站在阳台上用彩弹枪射击推销员,边开车边吃烤肉却喊爱莎换挡,揩男护士的油……种种疯狂行为可谓“罄竹难书”。

这样一个看似“不负责任”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在她受伤害怕的时候,带领她进入童话世界经历冒险故事,以此躲避现实带来的打击与恐惧。当爱莎在学校受尽委屈,外婆就用自己做的傻事(超好笑)来帮爱莎“改写记忆”。用外婆的话说:“如果你摆脱不了坏事,就必须用更多‘好料’去盖过它”。

这本书所承载的并不仅仅是一对祖孙的温暖情谊,更多的其实是作者关于“人生的幽默与哀愁”的感悟。因为最重要的故事将在第四章出现。接着,与外婆有关的邻居们相继登场--一只爱吃糖果的凶恶大狗、一个总在不停消毒洗手的怪物、一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和一个酗酒的心理医生等等。他们的出场给这个看似轻松好笑的故事增添了不少现实的残酷。

“我得感受这些角色,我的每一个句子都是在感受角色……小说是用情感做素材的,有时我会离开朋友,离开我的社交圈,也有时候是他们离开我。因为我这个人天生难以和别人保持一段长久的关系,所以我笔下的人物会在空房间里一个人对着自己生闷气,这不是凭空瞎写的,我就是这样的人。”

外婆就是“这样的人”。某次,爱莎听到有人说外婆可以一个人在一个空房间里吵起架来。当爱莎把这句话告诉外婆时,她看起来很生气,竟然反问出一个不合逻辑的问题--如果是房间先找碴儿呢?

勇敢地去做与众不同的自己,这是我们生来的权利--这是全书被外婆频繁强调并贯彻始终的观点。外婆是与众不同的,她也希望爱莎能敢于表达自己的不同。只有抛开那些无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爱莎才能真正理解外婆的人生,才能真正听懂邻居们的故事。

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爱莎问太多问题的时候,外婆就会翻着白眼反问:“你没听过那个故事吗?有个女孩想太多,然后就爆炸了。”

诸如此类的巴克曼式的诙谐与治愈集结而成的《外婆的道歉信》在世界各地受到广泛欢迎。面对粉丝的追捧,他很冷静:“有一部关于格兰特·莫里森的纪录片,蝙蝠侠漫画的作者。在一次签名会上有读者问他:‘为什么你的故事能够打动我,甚至让我为之流泪?’莫里森回答:‘我只能说,我的作品是将打动我的那些东西扩散给你。’他说得太准确了。这就像一根连接你我的电线,当我的故事打动我自己的时候,我希望电线那头的你也被点亮。”

谨以此书献给每一个依然热爱故事的大人。

给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3

一个七岁“另类”女孩,因另类遭遇不幸,也因同样“另类”的超级英雄外婆而变成全世界最幸运。外婆,一个真正善良的人,伟大的人!

?外婆的道歉信》第一份给了自己的女儿乌尔莉卡,第二封信给了怪物狼心,第三封信给了脏话阿尔夫,第四封信给了黑裙醉鬼女人,第五封信给了莫德莱纳特夫妇,第六封信依旧给了脏话阿尔夫,第七封信给了玛丽,第八封信给了她的挚爱爱莎骑士。

每一封信讲述一个或几个特定的人和故事,每个人和故事构成了不眠大陆整个童话故事,外婆用幽默而又童真、想象而又现实的密阿玛斯七大王国“我爱”“我敢”“我哀”“我勇”“我舞”“我战斗”“我原谅”教会了爱莎坚强、成长、善良。不断的鼓舞她“寻宝”,又激励她承担作为一名密阿玛斯骑士保护城堡保护不眠大陆每个居民的责任。以至于后来虽然外婆离开了爱莎,但是爱莎并没有因此消沉,尽管曾被欺负,受委屈,但是爱莎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自我保护,学会了面对“暗影”时迅速的作出决定,怎样不再逃跑,怎样勇敢对敌,,,。

全文前半部分感觉懵懵懂懂、天马行空,但是越往深入,发现作者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表达,一步步铺垫一步步设定,之前外婆讲述的童话故事到最后一一投射到了现实生活,故事中每个离奇古怪的人,都经历了或多或少悲惨的、不幸的事——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善良耐心的对待每一个看起来不怎么让人喜欢的人!

想表达的太多太多,最后,强行结束,感谢作者,感谢语言文字的魅力!

给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4

每一位外婆都是超级英雄,如果说《云边有个小卖部》中,刘十三的外婆的超能力是长久的爱与陪伴。那《外婆的道歉信》中,爱莎外婆的超能力就是原谅与成长。7岁的爱莎遭遇校园霸凌,于是她那个缠绵病榻的外婆,半夜逃出医院,带着爱莎翻进动物园看猴子大闹一场,用彩弹枪打销售员,只为了能让爱莎忘记在学校的不愉快。外婆说如果你摆脱不了坏事,那就必须用更多的“好料”去盖过它。

这个四处惹麻烦的外婆却是爱莎唯一的朋友,也是她心中的超级英雄。不管什么情况,外婆都会站在爱莎这边,为她去跟全世界拼命。但是超级英雄也有失去超能力的一天,爱莎的外婆被癌症打败了,最后留给爱莎一项艰巨的任务——将外婆的道歉信送给邻居们。收信人包括一只爱吃糖果的大狗,一个总在不停洗手的怪物,一个管东管西的烦人精…这一趟送信之旅让爱莎发现:外婆和邻居们的故事,比她听过的所有童话都更加精彩。

我想外婆给爱莎带来的是温暖,让爱莎逐渐变成了自己的超级英雄,就像痛苦散去后总会把剩下的结晶留在你的身上,但这个时候他们就再也不会痛了,只会散发着让你成为你的光。

在backman的笔下,外婆为爱莎建造了“不眠大陆”和一个个“神奇生物”,在这片大陆,爱莎可以抛弃孤独、恐惧和悲伤,拥有自由、勇敢、童真。而“不眠大陆”就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神奇生物”也是身边鲜活的人物。就像外婆说的那样:最好的故事从来不是完全真实的,也不是完全虚构的。

这是写给大人的童话,生活其实很艰难,艾莎身边的人无一不背负着痛苦,而与众不同的外婆和艾莎,就是抚慰这些受伤心灵的最好良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超级英雄,把生命教给生活,把生命还给自己——致敬超级英雄

给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5

我相信一大部分人跟我一样,会选择读这本书是因为有一个很爱很爱你、你也很爱很爱她的外婆。

在买之前,我真的只是认定了书名,没去看书的简介。读了才发现,呀,原来是本童话书。但又不是完全的童话。

怎么说呢,我对童话,又爱又恨的那种。而且我对童话的喜爱,真的就是源自于外婆给我讲的睡前故事。

从小到现在,我都是不爱睡觉的,好似身负了一身的使命,根本无暇睡觉。现在还懂了点养生,会逼迫自己休息。可小时候啥都不懂,就是不爱睡觉,吵着闹着要离开床。我还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在外公家睡觉,怎么都睡不着,就听见外公的呼噜声和墙上的钟在走的声音。那一晚挺难熬的,也把睡在我身旁的外婆折腾个够呛。

但大部分的时候还是睡得着的。特别是外婆给我讲童话故事的晚上,我就特别的安眠。而且都不用换故事的那种,只要是“灰姑娘”就行。听外婆讲辛德瑞拉起码听了三十遍不止。讲到最后外婆都讲腻了,我都还没有听腻。真想再听一次外婆讲“灰姑娘”啊。

这本童话书里也是外婆给小女孩讲童话故事,只不过讲的是她外婆自己的原创童话。那些童话都是她外婆给她的爱,想要她变成更好的自己。书里有许多段落都让我看得落泪,看得好想走进抱抱那个小女孩。

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很相信童话的,甚至相信我就是灰姑娘,只要我闯过这重重关卡就能看到王子拿着我不小心掉的水晶鞋在找我。可一年一年长大,让我看到最多的是许多许多无奈,许多许多残缺与不完美,甚至是困在泥沼里的糟心。哪里会有什么王子,还是自己骑上白马比较靠谱。岂止是没有王子,连个神仙教母的影子都看不到。灰姑娘哭一次,她的神仙教母就出现了,可是我呢,就差没有把眼睛哭瞎,心哭碎了,也没见一个鬼来我身边说“我帮你去参加王子举办的舞会吧”。所以,后来我有点憎恨童话。什么嘛,都是骗骗小孩子的,我在心里暗骂道。

后来我开始步入写作圈之后,有很多人叫我去写童话故事,都被我婉拒了。那时候的我听不进一句,浑身都是疼痛后生的刺。其实现在也还是如此。

只是最近跟朋友一起写文,提到要不要写耽美版的童话,我才重新走进了童话的世界。

小时候我听外婆讲故事听得比较多,长大了外婆听我说得比较多,而且是我说什么她都会仔细听着的那种,并且会无理由地站在我这一边。一点点感人的故事,她都会听得泪流满面。

我时常会没有安全感。但只要是外婆坐在我身边,我就不会感到害怕与孤单。

有一次我问外婆,我说他们不要我怎么办?外婆立刻回答我说:他们不要我要,你是我的宝贝!

我知道,即使是现在,我都还是外婆的心肝宝贝,是她用了小半生去疼爱的人。

书里面,小女孩已经把外婆视为了她最好的朋友。我也一样。外婆也是我最好,最懂最了解我的朋友。我很爱很爱她,跟爱外公一样爱。

我还很想跟外婆说,你陪我慢慢成长,我陪你慢慢变老,不管何时何地,你也是我的宝贝,千金不换的那种。

给外婆的道歉信读后感篇6

每个孩子的生命最初,都需要一个超级英雄。

这里所说的超级英雄,并非故事和电影中那些在人前威风凌凌、有着这样或那样过去的.人们。他们距离一般的孩子太过遥远,远到孩子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或在忙着拯救全世界而顾不上单一的孩子,或在见缝插针地谈恋爱,无法及时赶到孩子身边。

这里所说的超级英雄,是每个孩子生活中的任何一个人——可以是亲人、邻居、朋友,以及可能成为朋友的陌生人。

爱莎很幸运,她的超级英雄是自己的外婆。哪怕某种程度上她不是那么合格的母亲,却是不折不扣的好外婆。

睡不着觉的晚上,外婆会带她躺在神奇的大衣柜中,带她去不眠大陆。那里有说不完的故事和各种生灵,在那里,女孩可以做骑士——谁说骑士都是给男孩做的?滚边儿去!

被同学欺负了,校长只会叽叽歪歪地说爱莎必须“融入集体”,外婆很不给面子地爆发了,直接抄家伙往校长的脸上砸,电脑代替校长成为了牺牲品。

公寓里藏着一只巨大的“怪兽”,邻居们说那是“野狗”;外婆则说,那是“我们的朋友”。

属于孩子个人的超级英雄比大屏幕上的超级英雄更好,因为她随时都在,无论发生什么,都做好了为了自己守护的孩子与全世界拼命。

然而,和荧幕上的超级英雄最不一样的一点是,现实中的英雄会老去、有朝一日终将离开自己守护的孩子。爱莎以为外婆是永恒的——毕竟直到住院,外婆都是那么的不安分,大吃肉桂卷、和外孙女下棋、深夜带孩子翻墙进动物园。然而,外婆走了,留下爱莎面对来自外人的恶意。

接下去怎么办?先完成外婆留下的使命吧。

于是,神奇的故事继续展开。不眠大陆并没有因为外婆的离去而崩塌,随着爱莎的冒险,她竟发现,那片神奇的大陆的成员,全部活生生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不眠大陆并非在睡不着的夜晚才能前去,它无处不在。

既然大陆是真实的、其中的一个个主人公也是真实的,那么爱莎也能更加勇敢,因为她是不眠大陆的骑士!

于是,读者们见证了一个失去了自己的超级英雄的孩子,如何成长为他人的超级英雄的历程。

在我们的世界中,永远存在英雄和被保护人。每个孩子诞生之初都是弱者,世界需要给他们配备一个专属的超级英雄。

而没有人会永远做那个被保护的角色。从被保护者到保护他人者的过程,成人称之为“成长”。

在普通人的世界,人们按照自己的步伐,从婴孩长成大人,然后变老。

在不眠大陆,孩子在超级英雄的呵护下,成长为别人的超级英雄。而终有一日,英雄会告别自己的保护对象,永远留在不眠大陆,期待再一次的团聚。

记得,在不眠大陆,人们告别时不说“再见”,而说“回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