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妈妈音乐教案5篇

时间:2023-07-25 作者:couple

通过教案的制定可以活跃课堂的气氛,一份有创意的教案才能在教学中起到作用,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爱妈妈音乐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爱妈妈音乐教案5篇

爱妈妈音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动作的暗示帮助下学唱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对妈妈的热爱之情。

2.大胆创编,能将自己会做的事创编到歌曲的“我会……”处。

3.增强自我服务的意识,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 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时候,都是妈妈帮你们做好多的事情,现在你们都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应该怎么办?你们平时在家都会做哪些事呢?

2.教师范唱歌曲,帮助幼儿初步理解歌曲内容。

(1)播放磁带,请幼儿欣赏。

教师:有一首歌叫《不要麻烦好妈妈》,我们一起听一听歌里的小朋友都会做哪些事?

(2)教师范唱,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教师:歌曲叫什么名字?歌里的小朋友自己都会做哪些事?

3.幼儿学唱歌曲,体验幼儿所表达的对妈妈的爱。

(1)在教师动作的帮助下,幼儿听音乐学念歌词。

(2)在幼儿用书中图画的帮助下,幼儿再次熟悉歌词。

(3)启发幼儿听音乐有感情地演唱歌曲2至3遍。

教师:你们爱不爱自己的妈妈?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告诉妈妈,现在我们长大了,不再麻烦妈妈了呢?

4.教师引导幼儿结合自己能做的事,创编歌曲“我会……”处。

(1)教师:我们除了会自己穿衣服、穿鞋袜,自己梳头发、叠被子,还会做哪些事呢?我们一起试试编到歌里。

(2)教师根据幼儿的反馈提炼歌词,带领幼儿演唱集体创编的歌曲。

5.拓展谈话内容,延伸爱妈妈的情感,激发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

(1)教师:我们都很爱自己的妈妈,怎么表达我们对妈妈的爱呢?

(2)小结:我们要像歌里唱的那样,不再麻烦好妈妈,自己的事儿自己做。

活动反思:

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使幼儿打开唱腔、身心放松,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谈话引导,通过观看ppt感受妈妈的辛苦,层层递进地帮助孩子们进行学习。在反复练唱“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穿鞋袜呀,自己叠被子呀,自己梳头发呀”的环节中,既充分引导孩子体验了节奏中蕴含的秩序性,又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创编环节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已经能够运用解歌曲中的节奏了。

这首歌曲的歌词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不难,而且图谱的设计更是巧妙的把孩子引入情境中,使孩子更容易记忆歌词掌握节奏了。

当然活动中在语言组织上,我还是有些欠缺的,有些话还是有些拐弯,不够直白,都是我要思考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的问题。

爱妈妈音乐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习,体会小乌鸦对妈妈的爱,进而教育学生爱妈妈和尊敬长辈。让学生懂得奉献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聆听音乐、通过体验和演唱等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歌曲,通过拓展让学生为歌曲创编动作和律动。

3、知识与技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小组合作为歌曲创编律动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心、情感教育,使之感悟、体验爱。

教学难点:处理和表现《小乌鸦爱妈妈》,并从中受到启发,使之呼唤、奉献爱

教学重点:用自然亲切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为歌曲创编律动。

教学准备:钢琴、课件、节奏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快过年了!森林里将举行一场新年音乐会,小动物们都在精心地准备自己的节目,小麻雀、小鸽子和小乌鸦他们三个排练了一个小合唱准备参加表演。为了参加表演,他们每天都在刻苦练习。

二、聆听

1、听,有人知道小乌鸦去了哪里,他正唱着告诉我们呢(聆听第一段音乐)

得出答案:“小乌鸦赶回家了!”

2、问“赶回家干什么呢?是不是忘记拿什么了?”(听第二段音乐)

得出答案“小乌鸦回去捉虫子给他的妈妈吃!”

3、大家知道了原因以后有没有责怪小乌鸦?(听第三段音乐)

得出答案“大家赞美小乌鸦是懂事可爱的小乌鸦”都竖起大拇指赞美、表扬小乌鸦,

三、学唱歌曲

*听一听,唱一唱*

1、完整地听一次音乐(动画)

2、老师教唱一段音乐(钢琴)

3、学生跟琴唱第二、三段

4、第一段讲述了小乌鸦想起妈妈没有吃饭急忙赶回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着急)哪些词语表现了小乌鸦着急的心情?“急急忙忙”“赶”

启发学生在“急急忙忙”、“赶”字上加重语气。

5第二段妈妈老了飞不动了,心情会怎样呢?(伤心、难过)看到小乌鸦捉虫回来给自己吃心情又变得怎样呢?(高兴、幸福)

6小乌鸦做的对,我们赞美小乌鸦,要用怎样的语气来唱?(高兴、肯定)

7、有感情地完整演唱《小乌鸦爱妈妈》

四、表演情景剧《小乌鸦爱妈妈》

1、初次表演:先请几位同学扮演小乌鸦、妈妈和小菊花,

2、小乌鸦爱自己的妈妈,长大了不忘记妈妈的养育之恩,如果你是小乌鸦你会用什么方式来爱自己的妈妈呢?(学生谈端茶、洗碗等)

3、播放公益广告《洗脚》,引导学生爱自己的妈妈!用自己的方式来爱妈妈!

4、再次表演唱,把乌鸦妈妈当做自己的妈妈,做一些孝敬妈妈的事情!

呼吁同学们行动起来,向小乌鸦一样,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去尊敬父母长辈和身边每一位可亲可爱的人!

五、拓展升华

播放羊羔跪乳的音乐进行拓展。

爱妈妈音乐教案篇3

活动背景:

“秋叶飘”是小班针对季节特征而生成的一个艺术主题,主题的内容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经验,而《大树妈妈和小树叶》是主题中的一个美术活动。整个活动的设计过程来源于组内老师的一句话,大致意思是“玩颜料、玩树叶”,在她的启发下,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个活动。考虑到幼儿对于用颜料作画还比较陌生,所以我们把整个活动定位在一个“玩”字上,玩什么?玩颜料、玩树叶,合作的玩。由此而产生的活动目标是“自由选择不同的树叶,尝试运用敲、绕、压的方式装扮大树;对色彩感兴趣,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我们在设计过程时,注重给幼儿一个宽松的、愉快的氛围,自由走动、任意选择不同的树叶玩一玩(跳一跳、绕一绕、抱一抱),使幼儿产生对色彩乃至以后美术活动的兴趣。

一研后的调整与反思:

1、一开始的情境创设十分有效,将幼儿带入活动主题,并在教师富有情景性的语言引导中了解三种玩树叶玩颜料的方法,但是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不能 脱离情境,因始终在情境中带领幼儿感受、体验、操作。例如在活动中增加的问题,“他们会跳什么舞?”“你最喜欢小树叶跳哪一个舞?为什么?”

2、从目标的表述上来说,进行略微的调整,将“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放到第二条后面,使一二两条的目标分别侧重于技能和情感。

3.集体活动中的三种示范操作应遵循从易到难,逐层递进的原则,所以要将示范的后两个步骤交换,先跳“圆圈舞”,再跳“抱抱舞”,同时把音乐进行重新的切割连接,分别是“兔子舞”“圆圈舞”“抱抱舞”,出场跳的舞蹈也要换一换。

附:二研活动课例

一、活动目标

1.自由选择不同的树叶,尝试运用敲、压、绕的方式装扮大树妈妈。

2.对色彩感兴趣,体验用颜料作画的乐趣,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

二、活动准备

1、 收集各种树叶。

2.背景图、颜料。

3、彩纸做成的大树轮廓。

三、活动过程

1、情境创设:小树叶不开心。

2、教师示范作画: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舞。

3、幼儿分组操作:小树叶跳舞。(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4、整体展示:美丽的小树林。

活动反思:

1.组织活动过程中,教师没有脱离创设的情景,始终在一开始营造的这一场景中引导幼儿感受、体验。(从开始的来到小树林,然后在树林里和大树妈妈跳舞,到最后的感受小树林经过装扮后的美丽。)因此,大部分幼儿的积极性很高,在玩树叶、玩颜料的过程中很自信、很放松,也很快乐。

2.讲评中,教师预设了从个体出发和整体出发这两个大问题

(1)你邀请小树叶和大树妈妈跳了什么舞?在哪几棵树上跳的?你喜欢小树叶跳什么舞?为什么?这几个问题的提出,是为了引导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自己心里的想法,也就是从个体来讲评。

(2)你最喜欢哪一棵大树妈妈?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提出主要从颜料的运用以及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来讲评。在组织过程中,发现孩子对自己“玩”的过程很兴奋,也十分乐于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所以从个体的讲评上来是比较到位的。但是,整体的“喜欢哪一棵?”这个问题,幼儿并不好表述,所以在最后这个问题的讲评中让我产生了疑问?是否需要这个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提问方式更容易让幼儿表述?

四、活动收获:

第一,当这个活动在艺术主题中开展后,给我们最大的感触是,孩子在操作过程中的这种愉悦性和个性化的表现,当树叶宝宝穿上衣服(颜料)在大树上跳起舞来,他们感受到的是自己操作成功的喜悦;当他们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树叶操作,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时,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也得到了凸显。

第二,活动中大胆的尝试玩树叶、玩颜料,使主题目标的价值充分体现在活动目标中,它带给幼儿的启示是树叶原来还可以这么玩:跳一跳、绕一绕、抱一抱就能帮大树妈妈穿上漂亮的衣服。另外,为何要选择这三种方式让幼儿来了解树叶、颜料的玩法呢?这是在分析了 幼儿的已有经验基础上制定的。“跳”很简单,其实就是用树叶在玩;“绕”在前几周的活动中有过经验(绕毛线);“压”的方式较新,而且有一定的技巧蕴含其中(这也可以说是活动的一个难点)。从上面的分析看,用这三种方法玩颜料装扮大树实际是在延续了幼儿经验的基础上,又注重了新经验的提升。

第三,艺术主题实施策略的研究是我们省级课题的第三个子课题,也是我们近几年来重点研究的内容。在组织完《大树妈妈和小树叶》后,越发让我们体会到针对活动重难点选用的对策必须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是他们易接受,易理解的方法和手段,例如在这个活动中运用的策略就比较有效。

1.情景贯穿始终:

(1)小树叶不开心引出;

(2)小树叶跳舞(用树叶绘画):兔子舞、圆圈舞、抱抱舞;

(3)小树叶和大树妈妈的舞蹈装扮了整个树林。

2.巧妙的音乐、语言的运用:

(1)我们常说艺术的各个门类是相互融合、相互贯通的,在引导幼儿掌握这三种方式绘画的过程中,我们选择了三段有典型特点的音乐,如《兔子舞》的欢快、跳跃适合幼儿的“敲”(跳);《圆舞曲》的流畅婉转适合幼儿的“绕”;《钟声》的轻盈适合“压印”(教师的语言提示比较清楚)。这三种音乐的配合使用,帮助幼儿理解了操作中的“敲”“绕”“压”三种方式,并且起到了提示作用。

(2)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情境性的语言比较容易接受(理解),所以我们的整个活动都运用了情景语言组织、引导。讲解绘画要求和步骤时,也运用了孩子易理解的儿童化语言,如“穿上一件绿衣服”“和大树妈妈跳一个舞”“小树叶的舞蹈要跳满大树妈妈的身体”等等。

3.分层次示范:

(1)“兔子舞”比较简单,教师在示范的基础上,让幼儿一起徒手试一试;

(2)“圆圈舞”幼儿根据已有经验直接在大树上示范操作;

(3)“抱抱舞”是新授的内容,因此师幼一起示范。从这三个层次的示范中,可以发现是由易到难,逐层递进的。

艺术主题的'生成,艺术活动的开展,更好的为我们诠释了《纲要》中的要求:艺术是幼儿的另一种表达认识和情感的语言,幼儿艺术教育应引导幼儿接触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事物和现象,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中应有的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而不是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

爱妈妈音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看指挥领唱和齐唱的方法,齐唱时注意控制与调节自己的声音,与同伴协调。

2、关心、体贴爸爸和妈妈,乐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法激起幼儿关心、体贴爸爸妈妈的情感。

(1)你的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辛苦吗?

为什么你觉得他们辛苦呢?

(2)我们可以为爸爸妈妈做些什么呢?

2、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爸爸妈妈工作很辛苦,我们在家里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幼儿交流,教师用歌曲中语句加以肯定。

3、请幼儿欣赏歌曲,熟悉音乐旋律和节奏。

4、幼儿学唱歌曲。

(1)全体幼儿跟音乐齐唱。

(2)尝试看指挥领唱和齐唱的方法演唱歌曲,请幼儿注意控制与调节自己的声音,与同伴协调。

活动反思:

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使幼儿打开唱腔、身心放松,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进行谈话引导,通过观看ppt感受妈妈的辛苦,层层递进地帮助孩子们进行学习。在反复练唱“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穿鞋袜呀,自己叠被子呀,自己梳头发呀”的环节中,既充分引导孩子体验了节奏中蕴含的秩序性,又为后面的活动做好了铺垫。在创编环节中孩子的语言表达虽然不是那么完美,但是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已经能够运用解歌曲中的节奏了。

这首歌曲的歌词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不难,而且图谱的设计更是巧妙的把孩子引入情境中,使孩子更容易记忆歌词掌握节奏了。

当然活动中在语言组织上,我还是有些欠缺的,有些话还是有些拐弯,不够直白,都是我要思考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加以解决的问题。

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不仅让幼儿了解了妈妈的辛苦,感受到了妈妈平时对我们的爱,还让幼儿知道了应该自己完成力所能及的事,尽量不麻烦好妈妈,这是孩子爱家长、学会体谅家长的具体表现。

爱妈妈音乐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美,学习看图谱记忆歌词内容,并学唱歌曲。

2、体验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情。

3、在体验亲情的基础上进一步体验师幼之间、同伴之间的情感。

教学准备:

ppt

教学重点:

学习看图谱记忆歌词内容,体验妈妈与宝宝之间的亲情。

教学难点:

能进行情感的迁移,在爱自己家人的基础上,爱自己的老师同伴,并体验其中的情感。教学方法与手段:练习法、运用语言活动过程:

一、律动《拍手点头》

二、练声“师幼问好”

三、学习歌曲《妈妈我要亲亲你》

1、感受歌曲旋律(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我们一起来听听它是几拍子的呢?

提问:它是几拍子的呢?

那二拍子的音乐可以怎么打节拍呢?

我们用你喜欢的身体动作打节拍,好吗?

你们打节拍打得真棒!接下来老师把你们的动作串起来打一遍。

2、欣赏歌曲,理解歌曲内容(1)欣赏歌曲

a这首音乐有个好听名字叫《妈妈我要亲亲你》,听老师清唱一遍。

提问:好听吗?

b那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一次要仔细听清楚歌曲里面唱了什么?

(2)结合图谱理解歌词内容

a提问:你听到了什么?

让孩子说到哪里,再结合图谱理解每一句歌词,学念歌词。

b把歌词完整念一遍,结合完整图谱。

3、学唱歌曲

(1)听音乐结合图谱完整学唱二遍。

(2)请孩子边做动作边完整唱歌曲

启发孩子“亲亲”用什么动作来做比较合适,然后一起跟着老师边唱边表演二遍。四、仿编歌曲

1、替换人物进行创编(1)老师知道你们都很爱自己的妈妈,是吧。那除了爱妈妈你们还爱谁呀?

(2)根据幼儿的回答替换掉人物唱一唱。2、情感延伸

(1)你们爱身边的好朋友吗?一起唱一遍

那你们爱老师吗?一起唱一遍

五、活动延伸

1、老师也爱你们,你们的爸爸妈妈们也很爱你们。请小朋友站到自己的爸妈前面,听你的爸爸妈妈为你唱一首《好宝宝我要亲亲你》的歌曲,并配上动作。一起来唱一遍

2、小朋友为爸妈唱一首《爸妈我要亲亲你》的歌曲,也上配上动作,一起完整表演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