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信息的世界教案5篇

时间:2025-05-09 作者:Anonyme

一份完整的教案能够为教师提供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方向不偏离,细致编写教案有助于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知识掌握水平,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走进信息的世界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走进信息的世界教案5篇

走进信息的世界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你在什么地方?’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广播、电视和( )。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走进信息的世界教案篇2

案例1: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2005年9月28日调查人:502班殷晨露。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信息来源

爸爸 中国男排以0∶3负于日本队 ④

郊区有三百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①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 ③

妈妈 妈妈天气预报:明天晴 ④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①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③

我 我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④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③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③

(说明:获得信息的渠道分类:①亲自看到或听到;②电话或短信;③报刊和书籍;④广播和电视;⑤网络;⑥其他。)

调查后的分析:

1、通过这次调查,我知道信息无处不在,只要稍加留意,就能获得很多信息,对学习、生活很有协助。如,妈妈知道了明天天晴,准备洗晒衣服。

2、从家中每个人了解的信息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喜好和特长。如,爸爸喜欢体育和了解国家大事,妈妈关心跟家庭生活有关的信息,我比较注意有趣的信息。

3、我们家的信息主要来自广播、电视和报纸,也有一些是直接看到或听到的,来自网络的信息不多,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有上网的习惯,家里也没有装宽带网,上网不方便。

案例2:一个小同学的研究报告。

水,就这么浪费掉了

北京市西什库小学靳征程水是珍贵的自然资源,现在全世界有八十多个国家约20亿人口正面临着水资源的危机,有26个国家的三亿多人生活在缺水状态中。我国按人口平均水资源占有量处在世界中下水平,居世界第127位,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四分之一,而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300立方米,只有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八分之一,是全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三十分之一,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下限。北京现在的地下水位与80年代初相比已下降了5.52米,目前北京的.地面正以每年10毫米至20毫米的速度下沉。

对洗车用水量的调查:

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这些洗车店每天洗车大约在20辆至30辆,有的高达80辆,冲洗每辆汽车最多用水50千克,最少也要10千克,假如冲洗每辆汽车用水平均按30千克计算,6家洗车店一天共冲洗汽车200辆,那么30千克×200=6000千克=6吨,一年(365天)为200辆×365=73000辆,30千克×73000=2190吨。通过计算可以看出,仅6家洗车店每年就有2190吨水被用掉了。

分析讨论:

洗车店冲洗汽车用的都是自来水,仅西城区就有六百多家洗车店,一年就用去1314000吨水。相当于两个什刹海的水(什刹海水容积为510000立方米)。全市又何止六百家洗车店?每年又有多少个1314000吨水呢?那简直是难以让人相信的数字。况且,洗车业还有迅速发展的趋势。

建议与措施:

1、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北京市严重缺水的现状,从而增强人们的节水意识。

2、希望有关部门强制装置洗车水处置循环系统。

3、各单位要制定措施限制司机洗车次数,教育司机自身用水桶盛水洗车。

4、鼓励发展电脑洗车,以形成规模、网络。

5、希望房管部门要在楼房聚集的住宅区装置节水冲便器,改造老式冲便器水箱浮子高度。

评析:这是北京市西什库小学六年级的靳征程同学对北京局部地区水资源浪费情况的调查报告摘要。当时的北京市市长在收到靳征程的调查报告后做了批示。在“中国全球环境教育行动地球活动暨2000年计划发布会”上,

靳征程宣读了自身的调查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这个研究报告不只说明小同学能做研究,而且做得好的研究还非常有价值。

这个研究报告对我们的启示是:

1、选题要有实际意义:

小作者认识到水是非常珍贵的资源,看到洗车行业水的浪费非常严重,于是发生了做这项研究的动机。

2、多方搜集资料:

从研究报告看,有关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北京市缺水的现状,来自书刊或网络,而洗车行业一天用水情况的数据,则来自作者的观察和记录。由于信息丰富和翔实,作者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

3、通过分析和讨论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小作者通过推算,指出北京市每年冲洗汽车要用掉一个昆明湖的水,惊心动魄,起到警示作用。

4、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

走进信息的世界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2、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3、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如:家庭信息调查表。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家庭成员获得的信息获得的信息的渠道爸爸妈妈我

调查日期:______________

调查人:_______________

调查方式:______________

【课时安排】

1课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回家和父母一起进行了获取信息的途径的调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大家调查的情况。

二、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们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可能是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也可能由学生、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2、在调查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

三、交流调查的结果

1、小组汇报:

可逐个汇报也可相互传阅,交流调查结果。(教师巡视课堂,适时参与。)

2、小组评选“最有价值的信息”。(可以说说为什么最有价值?)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四、分析调查结果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信息传递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有迷茫。我们分析一下大家的调查结果,看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老师随机抽取一位学生的调查进行分析:

1、调查的方式:

⑴访谈记录。

⑵家长学生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

2、获取信息的途径:

⑴亲自看到听到的。

⑵电话短信。

⑶广播电视。

⑷网络。

⑸其他。

3、调查分析:

信息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心周围的事物,就能获得很多的信息对我们的生活会有很多帮助;从每个人了解的信息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这个家庭的信息主要来自于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⑴一天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⑵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哪些渠道多?哪些渠道少?

⑶从获得的信息看出每个人的兴趣相同吗?

⑷写好书面的“调查分析报告”

4、学习小组内同学的调查报告综合起来分析:

主要分析获取信息渠道的比例。

5、汇总小组调查分析结果,判断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6、对几种搜集信息方法的适用性作比较:

搜集资料的方法优点不足适用范围自己观察、记录第一手资料,真实费时多可以直接观察的对象调查、访问比较真实可信工作量大小范围调查从书籍报刊上摘录材料集中,信息较多寻找费时需要较多资料时利用网络搜索速度快,信息量大需要设备需要大量资料时

五、讨论

我们今天的调查结果和分析结果有什么作用呢?可以用实际例子说明。比如:有的同学家里有一套房子要出租?一个小孩走失了?就在移民小学旁边再修建一所小学,是否可行等?

走进信息的世界教案篇4

学习目标

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参加辩论“怎样正确利用媒体”的辩论赛。

一、明确任务,选择立场

1.交待辩论赛的一般规则和比赛办法。

2.出示辨题

辨题1:正方:小学生应当多看电视∕反方:小学生应当少看电视

辨题2:正方:玩络游戏好处多∕反方:玩络游戏害处多

辨题3:正方:上聊天多交朋友∕反方:上交友危险大

辨题4:正方:我相信媒体上的广告∕反方:媒体上的广告不可信

3.选择辨题和立场,组成四场比赛的正反双方阵营。

二、小组讨论,充分准备

1.同一观点的同学组成一个辩论队,组内讨论:

(1)主题观点的陈述。

(2)支持自己的观点的事实。

(3)反对对方观点的事实。

(4)观点的陈述。

2.根据同学的个性特点,做好分工。

三、展开辩论,陈述观点

学生分成四组展开辩论,要求学生善于倾听,并能适时发表自己的看法。

四、课堂

主要学生在辩论中的观点。

教后记

优点:能明确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缺点:个别学生不善于倾听。

走进信息的世界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利用信息进行研究的方法。

2.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3.认识5个生字。

活动课时安排

一课时:两则阅读材料(了解研究方法的问题)

活动过程

一、自读两篇阅读材料,说说你从中了解了些什么?

二、读报告,了解研究方法。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跟以往的课文完全不同的一则阅读材料,自己读一读,看看研究报告有什么独特之处?(找出形式上或内容上的独特 如:文章中包含了表格、语言比较简练、条理性很强等)

2)师小结:研究报告有很强的科学性,不能像其他文章一样进行想象、夸张等,它必须是真实、准确的。

3)我们该怎样进行调查研究呢?自己再默读材料1,看看小作者的研究过程能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相机板书:研究的方法──收听天气预报(收集信息)列成表格(整理信息)向专家请教(分析信息)

4)看看作者整理的信息,说说他包括了那些方面,对你有什么启示?

5)研究的内容不同,研究的方法也就各异。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二则阅读材料,找找调查研究的方法。(师在收集信息下板书:查阅书籍、报刊,走访有关部门,向别人咨询,上网)

6)将两个表格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异同,得到什么样的启示。

三、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事情,如果让你确定一个内容进行研究,你准备研究什么?和小组同学交流,说说你选择这个研究内容的理由。

四、布置作业:想想你准备采用哪些方法进行研究,把你的想法和家长交流交流,请他们给你提提意见。

二课时:阅读两篇材料(学习研究报告的写法)

一、我们大家已经对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怎样把研究的成果写成一则报告呢?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两篇材料,学习研究报告的写法。

二、从两篇材料中自选一篇感兴趣的读一读。看看报告中写了哪些内容,是怎样安排写作顺序的?小组交流。

三、指名汇报阅读第一篇材料的收获,(师相机板书:调查研究的原因 调查研究的方法 调查研究的结论 应对办法)

四、指名汇报阅读第二篇材料的收获。(师相机板书:问题的提出 调查方法 调查情况和资料的整理 结论)

五、比较两种写法的长处和短处,想想自己研究的内容适合哪一种写法。(建议一个小组确定一个研究内容,由组长组织进行分工合作)

六、师小结:从阅读材料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作者研究的过程、方法以及研究的结果,都是因为作者有条有理,准确简练地写出了研究报告。

七、布置作业:小组内同学分工合作,分头围绕主题收集整理资料,下一次在小组内汇总再进行进一步整理、取舍,为撰写报告做准备。

第一课时 搜集信息

一、我们了解了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大家都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确定了研究报告的主题。现在各组根据你们选择的主题,拟订一个简单的计划。

1.明确计划内容:要讨论清楚需要搜集什么资料和到哪儿去搜集资料。

2.搜集的资料应当和研究课题有关,尽可能多一些和全面一些,正面的反面的都要。

3.介绍搜集资料的方法:可以自己调查、访问、记录,可以从有关的书籍报刊上摘录,还可以利用网络搜索。

多媒体出示:

搜集资料的.方法优点不足适用范围

自己观察、记录第一手资料,真实费时多可以直接观察的对象

调查、访问比较真实可信工作量大小范围调查

从书籍报刊上摘录材料集中,信息较多寻找费时需要较多资料时

利用网络搜索速度快,信息量大需要设备需要大量资料时

二、学生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去搜集信息。

提供建议:小组内的同学分好工,每人负责搜集某一方面的资料,或根据自身优势,每人负责从某一种渠道搜集资料。允许学生请家长或其他人帮助去搜集资料。

第二课时 整理信息

一、各组分别汇集所搜集的资料。

二、浏览和筛选材料。

筛选的标准是:

①是否与研究的课题有关。有关的保留,无关的删除。

②这个资料已有还是未有。未有的留下,已有的删去。

③要注意资料中是否与自己有不同的看法,要把不同的观点保留下来。

三、整理筛选后的材料。

第三课时 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一、出示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

1.问题明确。

2.方法恰当。

3.资料比较充足并有合理的分析。

4.结论清楚(有的还不清楚可以写明准备继续探讨什么)。

二、怎样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是一种应用文,有约定俗成的格式。研究报告的一般格式是:

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这样,显得精确、明了,使别人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一目了然。

标题下是署名。一般应写明研究人员所在的单位,如,××学校××班。

2.前言。报告的第一部分,常常以前言的形式简要地

说明下列内容:(1)课题提出的缘由;(2)研究这一课题的意义;(3)该项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也有人直接以“问题的提出”作为这部分的标题。

3.研究方法。介绍研究是怎样进行的,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选取、研究的方面、资料的搜集和处理等。

4.结果。这一部分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主要包括对资料加工分析和由分析得出的结论。

三、小组成员讨论,由一个同学执笔,然后集体讨论修改。

第四课时

活动内容:

1.交流简单的研究报答。

2.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成果。

活动过程

一、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世界里, 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通过前面的活动, 我们感受到了信息传递方式的快速发展, 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学会了搜集和处理信息并能利用获得的信息,会写简单的研究工作报答了。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汇报会,把你们在本次活动中的成果尽量展示出来吧!

二、汇报撰写的研究报答。

1.小组内成员交流本组撰写的研究报答。

2.在全班交流, 汇报。

①小组内派一名同学对本组的研究作简单的汇报。

②组内其他同学对汇报进行补充或发表不同的意见。

③听众提出疑问,请汇报人或组内其他同学解答。

④听众对汇报作评价。

3.师小结:各个小组撰写的研究报答格式正确,提出的问题恰当,研究方法各式各样,结论客观、正确,是比较规范的研究报答,真不错!

三、评价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本次活动采用型成长启示, 即把活动各阶段的资料纳入成长记录。)

1.本组成果再次清查收录的材料:

活动计划:

活动记录:

搜集到的资料:

小组的研究报告:

活动掠影:

……

2.本组成员对这次综合性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3.师进行评价。

四、提出要求: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注意搜集信息, 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经常浏览报纸、杂志、书籍,关注感兴趣的信息随时保存有价值的信息,尝试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如:剪报酬、资料本,并进行归类、整理,以便以后查找。

2.经常和别人进行信息交流,并养成在学习和生活中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