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萤火虫》教案5篇

时间:2025-04-15 作者:Indulgence

详细的教案设计可以提高课堂的学习氛围和效果,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音乐《萤火虫》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萤火虫》教案5篇

音乐《萤火虫》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萤火虫,理解并学念儿歌《萤火虫》。

2.会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重点难点:

1.认识萤火虫,理解并学念儿歌《萤火虫》。

2.会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活动准备:

1.教学大书(下4)“传统童谣”《萤火虫》。

2.dvd《萤火虫》。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学大书,用简单的语言描述画面,帮助宝宝认识萤火虫。

1.引导宝宝观察画面,说一说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蓝色的背景、黄色的星星和月亮、白白的云朵、提着红灯笼的虫子)

2.师:在夏天的晚上,有一种会发光的虫子,常常在水草边和潮湿的地方飞舞,这就是“萤火虫”,画面上的萤火虫还提着红灯笼呢。

3.引导宝宝猜想小女孩要把手伸出去做什么?

二、带着宝宝有节奏地念儿歌。

1.师:我们来念一念儿歌《萤火虫》,听一听小女孩对萤火虫说了什么。

2.第一遍,老师遍指画面边念儿歌并辅以相应的动作。

三、播放dvd《萤火虫》,请宝宝观看。

鼓励宝宝边看边做动作。

音乐《萤火虫》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感受作品的语言美,练习有感情的朗诵。

2、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幼儿学会关心别人。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电教媒体、录音磁带、课件、动物头饰 活动重点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小小萤火虫》,幼儿听音乐近活动室,谈话导入活动

2、幼儿完整欣赏散文诗,引导幼儿了解散文诗的内容。让幼儿欣赏并感受语言美。然后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散文诗。

a、 这首散文诗叫什么名字?

b、 散文诗里有那些小动物?

c、 蚂蚁认为萤火虫是什么?

d、 小蜜蜂认为萤火虫是什么?

e、 金龟子认为萤火虫是什么?

小结:萤火虫外表很美,像会飞的星星,像草原上的巡逻兵。萤火虫的心灵更美,他帮小蜜蜂搬运花粉,把迷路的金龟子送回家中。

3、让幼儿欣赏配乐散文诗,进一步帮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a、这首散文诗这么好听,你们听了这首散文诗有什么感受?

b、小蚂蚁是怎么说的?(看,哪儿有一颗会飞的星星)

c、小蜜蜂是怎么说的?

d、金龟子是怎么说的?

e、萤火虫是怎么说的?(我不是星,不是灯,也不是巡逻兵,我是昆虫王国的普通一员,我的名字叫萤火虫。)

f、小朋友喜欢这首散文诗吗?你最喜欢这首散文诗里的那句话?(幼儿自由回答)

4、师生共同来表演朗诵这首散文诗。

5、分角色朗诵。

师:萤火虫这么美,我都想变成萤火虫了,小朋友,请你到教师这里来选择你喜欢的动物透视,我们来分角色朗诵表演好吗?

6、结束部分:

配班教师:“我迷路了,谁来帮助我呀?”小朋友听是小动物迷路了,我们一起去帮助它,送他回家好吗?(教师带幼儿走出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音乐《萤火虫》教案篇3

一、设计思路

此次音乐活动《萤火虫》是大班主题活动“黑夜秘语”系列活动中的一个活动。走进黑暗的世界,孩子们要面对恐惧,他们将依据各种感官来认识自已生活中的另一半世界,建构对黑夜的认识。在倾听了故事《不开灯的夜晚》、欣赏了散文《我喜欢长长的夜》、科学活动《白天和黑夜》、《夜晚多么美》的活动后,孩子们再不会被黑夜“吓坏”了,他们对黑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经过探索发现了黑夜中的萤火虫是那么的美,从而产生了我们今天的活动。

二、活动目标

1、在欣赏歌曲的基础上,初步理解歌曲内容,引起学唱的兴趣。

2、学习听辨并唱准两段歌曲结尾处的区别。

三、活动准备

多媒体《萤火虫》。

四、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

1、组织幼儿通过多媒体课件欣赏歌曲《萤火虫》:一个宁静的夜晚,有一个怕黑的孩子睡不着觉,妈妈轻轻地在孩子的耳边唱了一首歌曲帮助孩子入睡。

2、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你从歌里听到了什么?

(二)理解歌曲内容。

1、这首歌真是太好听了,让我们一起再听一遍。

2、说说二段歌词是否一样。

3、萤火虫有什么本领?

(三)初步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模仿萤火虫,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

2、跟音乐轻声学唱,引导幼儿感受夜晚萤火虫慢慢飞舞,四周静悄悄的氛围。

3、怎么样使这首歌更好听?(注意要中速)

4、教师重点范唱结二段不一样的地方。

(四)结束部分。

我们一起来把这首好听的歌演唱给大家听。

音乐《萤火虫》教案篇4

●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把握说明文的写作方法。

2.体会说明文的写作语言。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思路。

2.了解说明文的论述手法。

教学难点:

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

● 教学结构与过程

(课堂导入):用音频伊能静的《萤火虫》导入课文。

一、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贾祖璋1901年9月24日出生在浙江海宁。从1931年《鸟与文学》问世,到临终前出版的《花与文学》为止,60年间创作及译作近300万了的作品。自1934年,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开辟“科学小品”专栏起,贾祖璋与周建人、顾均正等人就为这个栏目撰写科学小品:同时为开时书店编写了多种动植物学课本。艰辛地做着拓荒与启蒙的工作。

2.粗读课文,大概了解文意。

3.整理文章思路。

提示:文章的开头,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读者带人了夏夜乡间优美的环境中,极富感情地记叙了幼时的游戏:捉了萤火虫,然后用鸭蛋壳装起来做成小灯笼……这些充满童趣的生活的回忆引出了下文对萤火虫的说明。

接下来,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萤火虫的种类、它的繁衍情况、生活习性以及它能够发光的特性。

然后,作者详细的介绍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

最后,作者把对萤火虫的探索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

二、精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澄清萤火虫“出身”的问题?

提示:在介绍萤火虫这种可爱的小昆虫时,作者先谈到了古书及杂志上关于腐草为萤的说法。他认为这种说法还缺乏实证,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科学探究。而事实上,始终没有确凿的材料能够证明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作者由此澄清了萤火虫的“出身”问题。这一段文字,作者从萤火虫的起源说起,显然是有所考虑的,它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溯本求源的认知愿望,而且告诉读者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期,要经过去伪存真、逐步深入的过程。同时也告诉我们,了解认识事物需要有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2.萤火虫的发光原理是什么?

提示:作者从其生理机制的角度作了科学的说明,即:萤火虫发光是区为它的尾端有特殊的器官,这个器官透明的薄膜下排列着细胞,细胞里有叫做“萤火体”的黄色颗粒。这些黄色颗粒遇到氧气就发生化学反应而发光。这诠释里面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准确而全面。

3.作者是怎样描写萤火虫发光的原因的?

提示:写萤火虫发光的原因,作者由自然现象人手,进而引出人们的对其探求过程的说明,这样安排说明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其中使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使说明的内容准确严密。

4.作者把萤火虫与自己对故乡的情思联系在一起,有什么好处?

提示:此文在写法上不拘一格,其中既有对往事的记,描绘,也有对萤火虫的介绍,同时包含了对故乡的牵挂。这样不仅丰富了课文的内容,而且富于感情,吸引读者。

三、研讨欣赏

体会说明文的语言。

1.原来萤有许多种数,全世界所产能够发光的萤有二千种,形态相像而不能发光的也有二千种。

2.幼虫和蛹大抵相似;在成虫普通位于尾端的腹面,表面是一层淡黄色透明质硬的薄膜……

3.故乡的萤火虫更是一年,二年,几乎十年没有见过了,最近家中来信说:三月没有雨,田里的稻都已枯死,桑树也有许多枯萎了。

提示: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通过这一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1.能够发光的,不能发光的

2.大抵

3.几乎

(课堂总结)

这是一篇内容较为丰富的文章,它的主要内容是介绍萤火虫的知识,除此之外,作者还记叙了“我”与萤火虫有关的往事,抒写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本文的特点是把记叙、描写与科学的说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同时兼有趣味性与科学性,可以使读者在饶有情趣地阅读中获得科学知识的信息。

● 板书设计

萤火虫 发光原因

贾祖璋 说明方法

音乐《萤火虫》教案篇5

一、作品

演唱部分动作建议

1-2小节,双手放在头的两侧做握拳、张开的动作。(一拍抓握一次)。

3-4小节,用双手做翅膀飞行的动作(一拍飞j下)。

5-7沛,双手并拢、胳膊伸直平放在胸前做左右摆动的动作。(一拍摆动一次)。

8小节单手张开左右晃动,最后一拍用手拍屁股。

游戏玩法建议

1、演唱歌曲部分:幼儿边唱边做相应的动作,在最后的一个“上”字上,用手拍屁股。

2、游戏自己玩时,拍自己屁股。在两个人玩时,相互拍对方屁股。在集体游戏时,站成圆圈,拍自己前面人的屁股。

3、除了拍屁股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拍身体的其他部位。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准备】:

手腕花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萤火虫》,在游戏活动的不断变化中,自然而然地学会演唱歌曲。

2、在演唱的同时,利用肢体动作对歌词进理解和表现,能准确表现歌词。

3、在游戏活动中,通过“挂小灯”进行同伴间的互动和肢体的碰触,完成合作游戏。在相互表达感谢的同时使同伴间的感情得到升华。

?活动过程】

1、谜语导入。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_一个谜语,请小朋友仔细聆听,听完后告诉老师谜底是什么。

“一群星星,小又亮,个个长着小翅膀。过草地,穿树行,小灯挂在屁股上。”老师在念谜语的时候,节奏按歌曲节奏来念,边念谜语边做动作。(萤火虫)

2、学习歌词以及相应的动作。

通过幼儿的回答,再次巩固歌词,以及相应的动作。

3、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师清唱带动作来范唱歌曲。

教师:老师刚才是在歌曲的哪个字的时候,拍屁股的?(第二个“上”的时候)

(2)教师:哪位小朋友愿意上来尝试将小灯“挂”在屁股上。(请个别幼儿站起来在老师的伴唱下表演相应的动作。)

4、幼儿给自己“挂小灯”并演唱歌曲。

幼儿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演唱歌曲并表演相对应的动作,连续进行两遍。

5、幼儿相互“挂小灯”并演唱歌曲。

(1)教师请一名能力弧的幼儿一起来示范游戏的玩法,教师提示游戏规则

(2)请幼儿俩俩站起来面对面相互“挂小灯”,同时演唱歌曲。

6、幼儿依次转圈演唱、表演、进行游戏“挂小灯”。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并进行游戏示范。

(2)幼儿集体进行游戏。

幼儿转身,逆时针再次游戏

幼儿再次游戏,自由改编歌词。

7、总结歌曲名称,请幼儿欣赏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