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若希望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应从教案的编写开始努力, ,教案的详细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帮助的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帮助的教案篇1
内容与要求:
1、懂得为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
2、教育幼儿要关心,爱自己的家人。
活动与指导:
1、“妈妈,我们回来了!”
(1)教师带头饰扮兔姐姐,幼儿扮小兔,一起在草地上念儿歌(小白兔,蹦蹦跳,跳到草地吃青草。)边自由做小兔动作。
(2)下雨了,小兔们跑回家,走到家门口,兔姐姐带领小兔们,敲门:“妈妈,我们回来了?”
2、推门进去,“妈妈去哪了?”
(1)小兔们走进家门,自由的围着兔姐姐坐在家中的椅子上或地上。
(2)咦,妈妈呢,妈妈不在家,她回去什么地方呢?(启发幼儿猜猜妈妈有可能去的地方。)
(3)这么长的时间了,妈妈怎么还不回来,真着急,怎么办呢?(请幼儿想象,怎样才能知道妈妈到哪去了?)
(4)根据幼儿的回答,兔姐姐决定打电话问……
3、打电话了解妈妈的去向。
(1)怎么打电话呢?
(2)“妈妈没有去上班,手机也关机了,这可怎么办呢?(引导幼儿提出给爸爸打电话的办法)
(3)我们怎么问爸爸呢?请大家想一句问爸爸的话。
(4)兔姐姐打电话,与爸爸通话:“喂,爸爸,我是小兔,你知道妈妈上哪去了吗?噢,原来奶奶病了,妈妈去照顾奶奶了。”放下电话。
4、接到妈妈的电话。
(1)正在此时,电话铃响了,兔姐姐拿起电话,原来是妈妈的打来的。
(2)放妈妈的电话录音:“小兔们,我是妈妈,奶奶病了,现在在医院里,我在照顾奶奶,现在还不能回来,你们帮妈妈做些事情好吗?小兔们,你们把外面的衣服收进来,折叠好;把桌子上的碗、调羹和杯子收起来放整齐;把桌子、椅子擦干净;把地扫一扫;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把书架上的书整理整齐。小兔们听清楚了吗?妈妈再说一遍……好了,等一会妈妈回来看看我的宝宝是不是很能干,妈妈带好吃的东西给你们吃,好吗?小兔宝宝们再见!”
(3)你们听到妈妈刚才在电话里说了什么?(请幼儿复述电话内容)
(4)请小兔们帮妈妈做事情。
5、妈妈回来了
(1)我们把加整理得多干净呀,妈妈说的事情我们都做好了没有?(请几个小兔宝宝去检查一下)
(2)妈妈回来了,(请配班老师扮兔妈妈)兔妈妈:“小兔宝宝,你们把家整理得真干净呀,你们真是能干得好孩子,妈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好吃的,我们一起坐下来吃好吗?
幼儿帮助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帮助幼儿学会分享。
活动准备:
录像机、木偶表演。
活动过程:
1 演一演
(1) 看木偶表演。
小熊正在草地上放风筝,一不小心风筝挂在树上了,怎么也拉不下来,急得小熊都快哭了。正在这时,小羊走过来了,它对小熊说:"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只见它从草地上捡起了一根很长的树枝,对着风筝用力往上一顶。哈哈!风筝飞起来了,小熊真高兴,对小羊说: "谢谢你,你真棒!"小羊说:"不用谢,上次我的风筝也挂在树上了,是爸爸教我这样做的?quot;"哈哈!原来是这样!"他们高兴地笑了。 讨论:小羊用什么方法帮助了小熊?它为什么会成功呢?
(2) 看录像。
元元正在认真地看图书,可能是画中的故事太精彩了,他高兴的又蹦又跳,一不小心把图书撕破了。他很着急。旁边的小刚看见了,对元元说:"别着急,我来帮助你。"只见小刚从小筐中取出了方便胶和小剪刀,又找来了一张白纸。他用剪刀剪了一小块纸,抹上了方便胶, 小心翼翼地把图书粘贴好。元元对小刚说:"你真能干,谢谢你!"小刚说:"不用谢!你下次也可以这样做。"
讨论:小刚用什么方法帮助元元的?元元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2 说一说。
(1) 小红不爱吃青菜,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她吗?
(2) 洋洋不会拍皮球,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吗?
(3) 涛涛爱打架,别人都不愿理他,你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吗?
(4) 有个小朋友不爱睡午觉。你会怎么帮他?
幼儿帮助的教案篇3
活动背景:
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婴儿一岁前就对别人的情感有反应,如果旁边有孩子哭,他会随之一起哭;一两岁时,孩子看到别人哭,就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并有了试图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到了五六岁时,孩子开始进入认知反应阶段,他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什么时候该让他独处。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自然表现,但如果后天得不到很好的培养,那么他的爱心就会逐渐消失。因此,孩子有没有爱心,关键在于引导和培养。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有不少的因素正影响着孩子的爱心教育。
1.现代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成人往往忽视与幼儿进行沟通,忽视了对幼儿心理需要的满足,以致造成代沟;幼儿间相互交往的机会与时间相对减少,缺少施与别人同情的环境;随着竞争的加剧,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于自身而排斥他人,这种现象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
2.家庭教育的误区:家长重知识、技能教育,忽视同情心的培养;有些家长怕孩子吃亏,受人欺负,对幼儿进行消极教导,如:“他打你,你就打他”;“想玩你就拿”等,在家庭教养中,父母自身缺乏同情心,难以给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有些家长只给孩子爱,却不教孩子爱同伴、爱别人。这就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不考虑他人感受的习惯,缺少必要的同情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了“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的教育目标,我们要抓住幼儿学习的关键期,创设良好的氛围,逐渐引导幼儿形成互助、合作、分享的优良品质。根据这一要求,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此一活动,以此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培养幼儿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目标:
1.幼儿能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学会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激发幼儿的爱心。
2.知道全社会是个大家庭,在献爱心活动中,掌握一些助人为乐的方法,增强社会交往能力。
3.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ppt、胸卡、呼拉圈一个、爱心救助中心环境布置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大胆表达,培养幼儿的团结合作精神,激发幼儿的爱心。
活动难点:
体验团结起来力量大,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活动。
1.出示爱心救助中心。
导入:“孩子们你们好,欢迎来到爱心救助中心,你们知道什么是救助中心吗?
(幼儿自由表达。)
小结:救助中心就是能帮大家解决问题。你们愿意加入救助中心吗?(愿意)
2.师:“想参加救助中心的人要有一定的本领。那你们平时帮助别人解决过什么问题吗?”(幼儿自由表达。)
3.师:“今天,爱心救助中心要招聘工作人员,你们愿意参加吗?”(愿意)让我们来看看需要哪些人需要帮助?我们有没有本领帮助他们?
二、点击ppt,以方式开展救助活动。
1.传来电话铃声,教师接听热线:“嘘~~喂您好,我这里是爱心救助中心,您请讲。”
录音:“我们家乡今年一直没下雨,麦苗都快旱死了,请您快帮帮我们想想办法吧。”
提问:我们一起想一想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农民伯伯解决旱情问题呢?
(看ppt,让幼儿自由表达:挖井、浇地、人工降雨雪等)
教师小结:“孩子们,你们帮农民伯伯想了这么多好办法,农民伯伯会用这些办法解决旱情,来年麦子肯定大丰收。”
2.按录音:“您好,这里是爱心救助中心,您请讲。”
录音:“在玉树地震中,很多孩子失去了爸爸妈妈,在此期间,社会各界人士都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拥有了更多的关心和温暖,但依然还有一些孩子很孤单、很无助,请大家继续给予这些孩子们温暖和关爱。”
教师提问:“我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帮助这些小朋友们?”幼儿自由表达。
小结:我们大家想了这么多好主意,相信灾区的小朋友们一定会用这些好办法在大家的帮助下重建自己的家园,重返她们美丽的校园,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
3.按录音:“您好,这里是爱心救助中心,您请讲。”
录音:“你好,我是一个工作特别忙碌的人,很少有时间陪家里的老人,他们很孤单,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让他们开心一点吗?”
4.按录音:“您好,这里是爱心救助中心,您请讲。”
录音:“你好,我是个胆小的孩子,爸爸妈妈工作都很忙,每次我一个人在家,有陌生人敲门时候,我都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办?你们能帮助我吗?”幼儿自由表达。
5.合作游戏:《呼拉圈的旅行》
要求:全体成员手拉手站成一个圆圈,呼拉圈斜挎在一成员身上,在成员手不松开的条件下,让呼拉圈通过每个成员的身体,在拉成的圆圈上旅行一圈,回到第一个成员身上。
提出问题——集体想点子——实施行动——总结经验——最终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三、活动总结
教师:“孩子们,我们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帮助了这么多人,你们开心吗?全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让我们继续努力,去把我们的爱心和帮助送给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感受到温暖,好不好?”
活动延伸:
1.走进社区:为老人们送去孩子们做的礼物和精心准备的小节目。
2.制作“爱心大行动”主题版面,让孩子们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爱就在我们身边!
幼儿帮助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长,学习悦纳自己,尊重别人。
2、乐意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和理解。
3、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挂图5号;磁带及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引出主题,讲述故事。
你觉得个子高是好事吗?为什么?
2、教师完整播放故事录音,幼儿倾听理解。
讨论: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故事里有什么人?他们有什么特点呢?
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3、出示挂图一,教师讲述故事,从开头至“这正是卡勒所希望的,它不愿意自己再长高了”。
教师讲述故事,幼儿倾听。
师幼根据故事内容,展开讨论:
卡勒为什么不开心?发生了什么事?
小伙伴们不喜欢卡勒,卡勒决定怎么办呢?
4、依次出示挂图二、三、四。教师讲述故事,从“不久,妈妈带卡勒去看医生”一直到结束。
卡勒去看医生的时候遇见了谁?为什么大家叫啊德“小虫虫”?
医生对卡勒、啊德说了什么?
卡勒为什么那么高兴?
5、讨论分析,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为何故事的名称叫《你很特别》呢?
说说卡勒和啊德的特别之处?你喜欢他们吗?
你有什么话想对卡勒、啊德说呢?
6、说说特别说一说你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有什么特长。
你结实的小班弟弟妹妹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有什么特长。
活动反思:
经常听到家长说,现在的孩子不知怎么了,都不太懂事。尤其在关心别人方面,孩子做得很不好,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看到父母或者小朋友生病或者受伤什么的,孩子没有一点同情心,更不会去关心他人,觉得很难过,要怎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去关心他人呢?所以这次上课选了社会《我来帮助你》这节课,目的让幼儿学会关心、帮助同伴,能够用简单的语句去帮助和安慰同伴。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幼儿探索的欲望。”所以活动一开始,我就出示了图片一只流血的小青蛙,让幼儿们看到受伤的青蛙有点怜悯之心。师:那小青蛙为什么会流血呢?带着疑问,幼儿跟着我的思路一起欣赏了故事《小青蛙和小黄鸭》,通过故事幼儿知道了小黄鸭是如何帮助小青蛙的。我们都要向小黄鸭学习帮助别人的精神,帮助别人会给别人带来快乐,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为了能让幼儿更进一步的把帮助别人的精神运用到生活当中去。我搜集了一些孩子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请幼儿来帮助他们解决,引导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如:翟康馨走路时摔倒了?常海鑫玩的积木掉地上了?黄若子美的拉链拉不上去?等等,当他们遇到这些困难时,我们小朋友该如何帮助他们呢?孩子们都能学故事中的小黄鸭说:“让我来帮助你……”课堂上得到了很好的反响。培养了幼儿的移情能力来引导幼儿学会关心他人。让幼儿积极地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亮点:1.适当运用了生活中的一些例子让幼儿参与进来,便于理解。通过画面体会到:原来帮助他人就是那么简单。在课堂上,幼儿的表现的确让人刮目相看,我想,给幼儿提供了开放的空间,让他们回到了现实生活中,他们的感触一定很深。这样扩展教材,增强了活动的实效性。2. 精选的课件能很好地吸引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懂得了得到别人帮助和帮助别人时应说的话。
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如:1. 在第二次观看课件时能分段观看,让孩子们集中练习对话。2. 在活动中能让幼儿亲自去体验一下帮助别人的感觉会更好3. 最后环节教师通过幼儿身边事让幼儿感受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情,同时还可以问一下有谁遇到过困难的,别人是怎么帮助他的,让幼儿感受被别人帮助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4. 可以设计一个实例情境,如老师突然捂住肚子说肚子疼,进一步检测和培养一下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实际帮助能力情况(幼儿无反应可让配班老师提示幼儿给老师倒杯水、让老师到旁边休息、帮老师揉揉等)。
人常说,好文不厌千回改。其实,好课就要千回练。通过对课后反思的认识,我就能找到实现教育实践的创造性与探究性的途径,从而,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做一名懂理论,敢实践的的教师。
小百科:帮助,指以出钱、出力或出主意的方式相助别人。
幼儿帮助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克服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发现同学的缺点能当面指出。初步培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培养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
教学难点:消除依赖心理,学会宽容别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我们在学校里一起生活、学习。你觉得开心吗?如果,你看到有位同学犯错误了,你会怎么办?
引出:打小报告(板书)
2、如果,在学校里有人欺负你了,你又会怎么办?
3、你在哪些情况下,会去报告老师?(教师随意板书)
二、看小品,明理。
1、小品1:下课了,同学们在玩,丁丁无意中撞了小明一下,小明不问缘由,就跑去向老师报告,说丁丁打他,急得老师放下要批改的作业本,去处理这
学生议一议:请说小明是怎么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2、小品2:有一位家长在和老师交谈,冬冬总是*来说话,使老师和家长都无法谈话。
学生议一议:说说冬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3、教师小结
刚才两位同学的做法,都是不对的,不仅把同学之间发生的一些小事夸大,还影响了老师办公。所以我们“不要动不动就打小报告”(板书)
4、行为指导
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么做?请你帮他们一下好吗?
板书:请让我来帮助你
三、行为指导。
刚才我们同学说了好多事都要报告老师。那我们现在再来想想,有哪些事我们可以不报告老师,让我们来自己解决?
1、看板书指导。并贴上小红星。
2、指名表演。
(1)丁丁和同学吵架了,小明看见了,进行劝阻。
(2)老师在办公,冬冬看见了一件不文明的事,本想告诉老师,但思考了一下就走过去劝阻。
(3)丁丁不小心碰翻了冬冬的铅笔盒,摔断了几只铅笔,丁丁说对不起,冬冬原谅了他。
四、表扬与奖励
1、夸夸我们班能主动帮助同学的学生。
2、夸夸能宽容别人的学生。
3、夸夸能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的学生。
五、总结、唱歌
今天这堂课,使你学到了什么本领?是呀,只要我们都有一颗宽容别人的心,不依赖老师。自己的事自己想办法解决,我们就会快快长大,变得更能干,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更美丽。
幼儿帮助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倾听诗歌,在图片、背景图的帮助下理解诗歌内容。
2、理解诗歌中不同角*形象的本领,及其关心、帮助同伴的方法。
3、通过讨论,知道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
活动准备:课件、幼儿用书、*笔
活动过程:开始部分:(出示树叶课件)小朋友,下雨天里树叶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教研组意见:出示课件用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
基本部分:
1、教师出示刮风的背景图,营造焦急、急需帮助的情境,引导幼儿猜测会发生些什么事?
1)天气怎么样?
2)刮风时会发生些什么事?(教研组意见:通过观察引导的方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教师边出示课件边读儿歌边提问:
1)在这幅图里发生了什么事呢?(教研组意见:在图片的帮助下通过欣赏、观察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2)天气又有什么变化?(下雨)发生了什么事?
3、在讨论中感受同伴间相互关心、帮助同伴的可贵。
1)教师引导幼儿理解不同场景中不同角*的本领,及关心、帮助同伴的可贵。
2)刮风了,谁的妈妈放心不下娃娃?为什么不放心?
3)娃娃有什么本领,它变成了什么?送谁回家的?为什么先送他回家?(教研组意见:通过讨论的形式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同时巩固幼儿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4、引导幼儿集体讨论,在生活中应该乐于助人。
1)你喜欢儿歌中的小动物吗?为什么?
2)我们小朋友可以向小动物学习些什么?
5、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有什么本领,在生活中你帮助过谁?
结束部分:想一想,还有谁会帮助谁?画一画。(教研组意见:由故事中的小动物互相帮助,扩展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
幼儿帮助的教案篇7
一、活动目标:
1、能注意到别人的困难,体验他人的情感,主动帮助别人,具有同情心。
2、同情残疾人,知道有很多人需要帮助,想办法帮助他们。
二、活动建议:
1、帮助别人真快乐。
(1)编排帮助别人、关心别人的情境表演。
(2)请幼儿观看第一组表演:
a一个幼儿帮助另一个幼儿在背后扣扣子;
b一个幼儿摔倒了,另一个幼儿把他扶起来。讨论:你看到了什么?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该怎么办?你帮助过别人吗?你是怎么帮助的?
(3)请幼儿观看第二组表演:一个小朋友伤心的.哭了,另外几个小朋友拿手绢给她擦,并劝慰。讨论:刚才发生了什么事?小朋友是怎么帮助她的?如果你哭时,希望别人怎么对你?遇到别人伤心时,我们可以怎样帮助他?
(4)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帮助别人、关心同伴的教育,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2、帮助残疾人。
(1)观看有关残疾人顽强拼搏的录象或挂图。
(2)通过观看录象,请幼儿思考:那些人跟我们有什么不一样?(聋哑、失明、肢残等)
(3)讨论帮助残疾人的办法,并说说今后遇到残疾人该怎么做?设立帮助残疾人专栏,不定期将幼儿帮助残疾人的事例,通过小广播加以宣传,或张榜表扬,已表彰幼儿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