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茶的科学教案7篇

时间:2025-03-17 作者:pUssy

精心编写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内容,教案的撰写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充分的重视,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有关茶的科学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茶的科学教案7篇

有关茶的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秋天的树叶是多种多样的。

2、学习给树叶分类或排序,体验玩树叶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本活动在室外进行。活动前选择有许多不同树木生长的草地,草地上积满了许多落叶。

2、人手一个小筐、分类盒。

3、电教设备:电脑。

活动过程:

一、教师和幼儿一起观赏秋天落叶的自然景色,引发幼儿拾落叶的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有多种不同树木生长的草地上,观看地上的落叶。

教师:小朋友的脚下都有些什么?咦?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落叶?(秋天来到了。)引导幼儿观察秋风吹过的落叶景色:一阵秋风吹过,树上的小树叶怎样啦?它们是怎样落下的?我们一起来学学。

二、幼儿边拾落叶边观察。

教师:在场地的四周,有许多大小不同的树,它们的叶子一样吗?

教师:你喜欢这些落下的`树叶吗?

请幼儿每人拿一个小筐和同伴一起去收集自己喜欢的、不同的落叶。

三、互相交流各自收集到的树叶。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进行观察,发现树叶是多种多样的。

教师鼓励幼儿大胆描述自己捡来的落叶。

四、利用落叶进行分类、排序和拼贴等有趣的游戏活动。

教师:大家收集了这么多漂亮的树叶,打算怎样玩呢?

幼儿尝试用自己想出的方法“玩”树叶。

请幼儿在集体前展示、讲述自己的玩法。比如:给树叶分类(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排序(从高到矮或从大到小等),用树叶拼贴图画等。

教师鼓励幼儿自己的创新玩法,进一步增强幼儿在玩树叶中产生的积极感受。

活动延伸:

1、日常活动:利用散步等活动,鼓励幼儿继续捡各种各样的落叶。

2、区角活动:将树叶放在科学区中,让幼儿继续进行多种分类、排序等游戏。

有关茶的科学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并探索走出简单的迷宫。

2、观察图片,猜测杜里和莎里的心理感受。

能力目标:能大胆、准确、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情感目标:

1、能感受爸爸妈妈温暖的爱,珍惜爸爸妈妈的爱。

2、对探索感兴趣。

二、活动重难点

1、观察图片,猜测杜里和莎里的心里感受

2、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三、活动准备:幼儿已经进行了一课时的学习,对故事情节大致了解;《我们去探险》ppt;音乐《杜里和莎里》

四、活动过程

(一)幼儿熟悉环境,和客人打招呼。

(二)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音乐,一起来听听吧。

提问:

1、小朋友听听里面唱到了谁?

2、他们要去做什么?

3、探险是去做什么?

教师总结:探险是说去一个从没有去过的陌生地方,去发现新鲜好玩的东西、或去体验不同的生活。探险可能有危险。

4、杜里和莎里为什么要去探险呢?(尽量让幼儿回忆,教师可适量播放相应ppt)

5、你们觉得杜里和莎里的'爸爸妈妈会同意吗?

爸妈可能会担心小朋友吃不好、穿不暖、会遇到危险

6、你觉得杜里和莎里会怎么对爸爸妈妈讲呢?

(三)小朋友想去探险吗?那我们今天就和杜里和莎里一起去探险吧!

1、播放ppt-黑熊脚印迷宫

提问:是什么样子的,怎么走出来呢?(电脑上操作一遍)

2、ppt森林迷宫及第12-13面。

提问:

1、为什么说杜里和莎里是勇敢的孩子?

2、他们走出了迷宫心情怎么样?

3、爸爸的背是什么样子?

3、ppt第14-17面

提问:拿不定注意了,杜里和莎里是怎么想的?

4、播放ppt第18-19面

沙漠是什么样子的??

5、一起找到水源

6、ppt第22-23面。提问:杜里和莎里又遇到了什么危险?沙洞是什么样子的? 有没有人帮助杜里和莎里?

7、ppt第26-29提问:虽然有锷鱼迷宫,可是他们不在害怕为什么呢?

8ppt第30-31面。提问:

1、观察图片,你看到了谁?

2、杜里和莎里想到了什么食物?

3、爸爸妈妈在干什么?

师总结:不管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爸爸妈妈都在等着我们,给我们好吃的,爱我们。

9、杜里和莎里终于找到了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我们一起来听听吧。家总是温暖的,爸爸妈妈那么爱我们 ,那小朋友要怎么对爸爸妈妈呢?

总结:杜里和莎里在探险中遇到了那么多的危险,但他们都不害怕,小朋友也一样,遇事要多动脑筋竟、想办法。生活中有许多的好玩的秘密。我们一起去探索吧。(播放音乐结束)

有关茶的科学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弹簧的特性,培养探究意识。

2、运用弹簧原理制作跳跳蛙,体验活动乐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弹簧一根、跳跳蛙范例一个、两根同色的纸条、自制纸弹簧爱心卡一张。

2、学具:两根同色纸条、小青蛙图片人手一份。

3、双面胶、背景音乐,视频录像。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师出示弹簧:这是什么?下面我们就和小弹簧一起来玩游戏。

二、通过玩一玩、说一说、演一演的.形式,了解弹簧的特性。

1、玩一玩小弹簧,让幼儿自由探索弹簧的特性。

要求:拉一拉小弹簧,你会发现什么?压一压小弹簧,它会怎样呢?压得轻与重,会有什么不同呢?

师小结:小弹簧,真有趣,拉一拉,会弹回去;压一压,会跳起来;压得轻,跳得低;压得重,跳得高;说明它是有弹性的。

2、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里面有弹簧的。

3、演一演:我是一根小弹簧,巩固弹簧特性。

三、根据弹簧特性,制作纸弹簧玩具跳跳蛙。

1、出示纸弹簧跳跳蛙,激发制作兴趣。

2、让幼儿猜测折纸弹簧的方法。

提问:猜一猜,纸弹簧是怎么做成的?(幼儿猜测)

3、教师示范讲解制作跳跳蛙。

4、幼儿动手制作跳跳蛙。(轻音乐)要求:两根纸条要交替折,边线一定要对齐。

5、玩一玩跳跳蛙。

四、活动延伸。

师:好了,跳跳蛙玩累了,请他在你的大腿上休息一下,看,又有新客人来了,谁呀?纸弹簧小人,纸弹簧爱心卡,什么地方是纸弹簧做的?漂亮吗?纸弹簧还可以做好多好玩的玩具,等会儿我们区域活动时,大家再一起做一做、玩一玩。

有关茶的科学教案篇4

设计思路:

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喜欢动物是幼儿的天性,但幼儿缺少和动物接触的机会,通过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几种小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同时通过饲养和管理几种小动物,增强幼儿的责任感,让幼儿有一种对生命的体验。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进一步了解动物的愿望,愿意亲近小动物,加深对小动物的关爱。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的兴趣,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初步了解自己喜欢的几种小动物的睡觉方式,初步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

3、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小动物的睡眠方式活动难点:能用完整的语句叙述几种小动物的睡眠方式

活动准备:

1、提前请家长协助搜集有关动物睡眠的资料

2、故事图片磁带各种动物头饰。

活动方法:

讲解法、探索发现法、游戏法

活动过程:

1、 以谈话形式导入活动。

教师:今天中午,小朋友们都睡觉了吗?

幼儿:睡了

教师:那你知道自己睡觉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吗?(肢体动作提醒幼儿举手发言)

教师:老师帮你们拍了几张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人要睡觉,那动物会睡觉的吗?

教师:你看过动物睡觉吗?它们是怎么睡觉的?

2、交流经验,了解小动物的睡眠方式

教师:老师准备了一些动物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一说它们是怎样睡觉的。

幼儿欣赏动物的图片,猜一猜,动物睡觉的方式。

3、播放ppt课件,帮助幼儿了解动物睡觉的方式。

教师:刚才小朋友们猜的对吗?我们来看一看。

教师:这些小动物睡觉的样子一样吗?谁来说说,动物们睡觉有哪些样子。

4、模仿动物睡觉的方式,巩固幼儿的认识。

教师:动物睡觉的方式真有趣,刚才我们看到的动物有哪些睡觉的方式?

教师:那我们来学一学。

5、游戏活动。模拟动物睡觉的方式。

教师:请小朋友们,把动物图片贴在衣服上,上前走一步,找一个空的位子站好。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 教师扮演狐狸,每个小朋友看清楚自己身上的小动物图案,听音乐,来模仿所扮演的小动物的走路和叫声。音乐一停,“小动物”马上做睡觉的动作,不能动,谁做错了动作或者动了,就要被拖进狐狸洞播放,舒缓的音乐

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些小动物睡觉的样子,你觉得有趣吗?自然界还有各种各样的小动物,它们睡觉的方式,也很特别,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继续去观察,小动物睡觉的方式。

6、延伸活动

请幼儿到活动区继续探讨小动物的有关知识,丰富幼儿的认识。

教学反思:

我们班养了两条小金鱼,一天早上,姚辰宇对着我大喊:“老师两条小鱼死掉了,它们一动都不动了。”我走过去一看,两条鱼确实一动都不动,不过它们并没有肚皮朝天,于是我对他说:“小鱼应该是睡着了吧。”没想到,姚辰宇观察的很仔细,他说:“睡觉了,那它的眼睛为什么是张开的呢,肯定是死掉了吧。”于是我们试着敲敲鱼缸,看看金鱼是否还活着,受到惊吓的金鱼,立刻游了起来。这时姚辰宇很惊奇,他对着别的小朋友说:“我刚才看到金鱼在睡觉,可是它的眼睛是睁开的。”另外几个小朋友听说后,马上跑过来看。我看到孩子们对小金鱼睡觉是睁开眼睛的事情,这么感兴趣,于是想,是不是可以设计这样的一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动物的睡觉方式。在网上查阅的时候,我发现动物睡眠的方式千奇百怪。参照辽宁省编教材《幼儿园探究式活动课程》一书科学探究领域——“动物怎样睡觉”这个活动,我设计了本次活动。在设计本次活动中结合我班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目标定为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2、体会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本次活动的重点是:了解几种小动物的睡眠方式。活动的难点是:能用完整的语句叙述几种小动物的睡眠方式。活动中,我以谈话形式导入,通过集体讨论,和分散讨论为幼儿的探究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主动探究,自主学习,参与尝试,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在活动的谈话环节中,我比较注重与孩子的互动。根据幼儿前期的已有经验,通过设置:今天你睡觉了吗?你是怎么样睡觉的?那小动物会睡觉吗?这样一个谈话的环节展开本次的教育活动,通过与幼儿的互动谈话,唤醒了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了孩子的学习和表达方式,为孩子获得新的知识经验,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集体讨论的.环节中幼儿说出了很多的小动物,我在这个环节还请个别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了一些有特点的小动物,活跃了气氛,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在讨论环节中,幼儿很踊跃的发表自几的观点。有一个幼儿提到猫头鹰这个动物时,说猫头鹰是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睛睡觉的。因为课件中,我把猫头鹰的图片放在较后面的分组讨论的环节中,因此,对于幼儿的回答,也是一带而过,没有请孩子详细的叙述。在点评时,听课的老师帮我指出这个问题,建议我对于每个幼儿的回答,都要给予适当的应答,以便再一次引发了幼儿想要探索的欲望。

最后的游戏环节,是让幼儿在边讨论边观察中学一学动物的睡觉姿势,特别是对“缩”、“倒挂”、“趴”这几个词进行了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学做做这几个睡觉的动作。在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始终保持着,每一分钟都能跟随着老师的引导和提示,对各种动物的睡眠姿势也能较好的掌握,不过在游戏环节中,还是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幼儿对于马是站着睡觉的理解是,用四条腿站着,因此他的动作,就是手脚并用四肢站着睡。可是由于幼儿没有主意膝盖要绷直,所以表现出的动作就像是蹲着的。而且,对于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也没能表演好。另外,我让幼儿将动物图片贴于胸前但是,有的幼儿表演刺猬是抱成团睡觉的,他们紧紧的抱在,一起,我扮演狐狸,并不能判断孩子扮演的是哪个动物。所以,下次开展活动时,可以考虑把图片做成头饰,这样,教师可以清楚的看到幼儿表演的对不对,可以及时的帮助孩子,纠正过来。

从这个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掌握情况来看,活动是成功的,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许多平时很难接触到的知识,但是,从整个活动的开展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在提问时,只有个别活跃的幼儿能一直发表观点,还有一部分孩子,都只是在听。尽管我在课前我发动家长一起收集有关动物睡眠方面的图片,设想让家长在收集的时候能带领着孩子进行一些简单的了解,便于幼儿在课堂上发言讲述,但是没有想到家长在收集的时候只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一项任务,自管自的在网络上下载一些图片,忽视了跟幼儿一起学习的机会。这也给我在以后的家长工作进行了一次提醒:在利用家长配合的同时,要跟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让家长了解我让家长配合的意图,让家长助教不流连于形式。

有关茶的科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和动手活动,使幼儿感知土壤里有水、空气、腐烂物等成分和与植物的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比较及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三盆土(粘土、壤土、砂土)、挖土的铲子、卫生纸、可以种植的菜秧、一小盆水、三只盘子、四个纸杯(其中三个杯子杯底扎些小孔,一个杯子装水)、一只量杯。

活动过程

1、幼儿提前两天到种植园,拔出几棵青菜和小草。看一看,植物能不能离开土?观察前几天拔出的青菜和小草。

(1)青菜和小草都干枯了。

(2)因为它们的根离开了泥土,离开土壤就会干枯。

2、探究的问题:土壤中有什么?用小铲子挖泥土。

(1)土壤里有树根,还有烂了的树叶。

(2)土壤里有死虫子。

(3)土壤里有蚯蚓、蚂蚁。

3、轻轻捏捏卫生纸包的'泥土。

(1)纸湿了。

(2)泥土里有水分。

4、把泥土放入有水的杯子中。

(1)有气泡。

(2)泥土中有空气。

5、说一说,植物为什么会在土壤里生长?

(1)植物在土壤里生长,是因为土壤里有肥料。

(2)因为土壤中有水分和空气。

6、比一比,三种土壤(粘土、砂土、壤土)有什么不同?将三杯土放在三只盘子上,用量杯分别向三杯泥土中浇同样多的水。

(1)砂土里的水很快流到下面的盘子里去了。

(2)壤土里的水只流了一点,其他都被土壤吸收了。

(3)粘土里的水都在杯口,渗不下去,下面的盘子里没有水。

7、想一想,植物种在哪一种土壤中,根吸收到的水分和养分最充足?种一种,哪种土壤最适合植物安家?幼儿将青菜秧种在三种土壤中,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记录青菜的生长情况。记录青菜在三种土壤中的生长情况。

注意事项

1.幼儿取泥土包入卫生纸中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选取较湿润的土。这样,纸湿的效果较明显。

2.幼儿向三杯土浇水时,水不宜多,以防水从杯口溢出流到盘中,影响观察。

拓展思路

启发幼儿观察、探索仙人掌为什么能生活在沙漠里,了解不同植物对土壤条件有不同的需求。

有关茶的科学教案篇6

设计思路

刚升中班幼儿可能会对调色活动本身感兴趣,他们的兴趣只是停留在操作上。所以本活动的主要是为幼儿提供观察、探索的机会,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认识颜色、使用颜色,同时充分感受颜色的丰富性。使幼儿的兴趣转移到对活动中出现的科学现象的兴趣上,从而引发进一步探索的愿望。

活动目的`:

1.认知目标: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初步培养幼儿的兼容性、发散性和跨越性。

2.情感目标:通过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记录实验结果。初步培养幼儿好奇心、冒险性。

3.人格目标:通过让幼儿让孩子在活动中团结友爱体验创造的喜悦。培养幼儿团结友爱、自信大胆。

4.动作技能目标: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a.一瓶黄颜色的水。

b.每组三个透明的小缸,分别装有红、黄、蓝色三种颜色、及棉签等

c.记录材料每组一份,涂色纸若干。

d.魔术师帽子。

2.情境准备:魔术天堂

3:经验准备:认识颜 色、熟悉叶子、橘子、茄子的颜色和及气球的画法。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以看魔术表演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师:1)“小朋友们看看,我是谁啊?告诉你们,我是一个魔术师。我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2)“那你们先看看老师这有瓶什么颜色的水?”(黄色。)

“好了,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千万不要眨眼睛哟!”

4)教师摇晃瓶子,变变变,请幼儿观察。

“好了!我们一起来喊一二三,好不好?一,二,三

变成什么颜色拉?”(绿色)

5)教师揭开谜底,将蓝色和黄色混合就会变成绿色。

“谁看出魔术师是怎样变魔术的呀?他怎么变?最后怎样?”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嘛?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2)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3.说说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啦?

(2)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4.通过涂色游戏,发展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1)国庆节快到了,我们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你喜欢的颜色的气球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最后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在主题墙“我变的颜色”。

有关茶的科学教案篇7

活动准备:

1、小泡沫板、石头、玻璃珠、雪花片、小球、塑料瓶、操作盘放在桌子的中间。

2、记录表、笔、水盆 。

活动过程

1、教学活动的导入幼儿进入课室室后,坐在座位上。 老师:小朋友,我们来看看托盘中都放着哪些东西?

2、猜测物体沉浮状态并记录老师:小朋友,请你们猜一猜,这些东西放入水中后,有哪些东西会沉到水底,有哪些东西会浮在水面上?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回会浮在水面而有些东西沉在水里?等等,为了使幼儿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在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的:

1、 引导幼儿观察、比较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 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3、 引导幼儿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和探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