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在教案中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优秀的教案能够引导教师聚焦关键知识点,避免教学内容散乱,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三月桃花水》教案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三月桃花水》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组成的新词。重点指导书写裹,重点理解词语绮丽、催促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春汛、农耕的资料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组成的新词。重点指导书写裹,重点理解词语绮丽、催促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质疑入手,激发兴趣
1.孩子们,今天咱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大家一起来读读它。(揭示课题)
2.质疑课题。
这篇课文的名字叫三月桃花水,多奇怪啊!大家来猜猜,三月桃花水是什么呢?
生发挥想象,自由叫答。
学生交流,读课题。
自由发言。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自由读文,了解大意。
是呀,老师也想知道这桃花水到底是什么,咱们一起打开书第lo页,在书中找找吧。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借助我们以前学过的方法来认识生字,然后对同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集中识字。
孩子们,咱们刚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认识了生字,我们一起和它们交个朋友吧。
(1)师指名读,当读到暖、催促、袅袅等词语时,相机指导,
重点强调其字音,再齐读。
(2)出示词语绮丽。
说说绮丽是什么意思?再换词理解。
(3)请孩子们仔细观察生字,哪个生字最复杂、最容易出错?出示裹字。指导写裹。
自由读文。认读生字
学生注意几生字的读音。
学生读词语:
学习多音字和
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再读字词。铃铛绮丽轰鸣小麦催促裹着抖落袅袅炊烟
理解词语。
分析记忆字形。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再读课文,提出质疑
1.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自由轻读课文。
2.检查、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3.生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说了些什么。
4.再读课文,提出质疑。
(1)认真地默读一遍课文,再思考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待会儿告诉大家,我们一起解决。
(2)生自由回答,师筛选有价值的问题。
带着问题自己读书
理解自然段的段意。
学生学习提出疑问。
作业:
一、朗读课文。
二、写生字新词。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体会关键词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对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了解桃花水的特点,感受春天的美景和勃勃生机。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复习导入
1、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词语
朗读
读词语
二、美味品读,精读悟情
(一)品读第3、4段
1.会提问的孩子就是会谈恬的孩子,刚才大家提出问题:为什么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呢?这答案也许就藏在文中,请大家自由读读3、4段。
2.指名回答。
3.仔细品读。
(1)理解轻柔。
师引导学生知晓轻柔的意思,再从读中感悟流水的轻柔以及发出的悦耳动听的旋律。
谁能读得更轻一些?(报名读,相互评)
大家一起轻柔地读一读这一句。
(2)理解谈心。
大家知道谈心是什么意思吗?你喜欢和谁谈心呢?那你学着你谈心时的语气来读读这句话。
咱们也来和麦苗谈心,一起练习练习这句话。
(3)品味催促。
三月的桃花水哗啦哗啦,丁零丁零,忽大忽小,时缓时急,它们是去干什么呢?(齐读第四段最后一句,引出催促。)
催促这个词咱们平时经常用到,谁用催促说句话?
那催促的意思一定是很急很急吧,我们也和桃花水一起去催催农家人。(齐读最后一句)
(4)美读第3、4段。
三月的桃花水,有粼粼的波纹,有细白的浪花,还有动听的声音,让我们一起去读读它。(师引读第3段,生齐读第4段)
孩子们,根据老师的提示,练习练习,看谁先背下来。
让我们来试着背一背这奏出动人乐章的桃花水吧。(生和着美妙的音乐边背边想象。)
(5)师小结,提炼背诵心得。
(二)美读第5、6段
1.自由读、初步感知美景。
那三月的桃花水为什么是春天的明镜?哪些段落告诉了我们?
请孩子们快速阅读第5、6段,并找出喜欢的句子勾出来,多读几遍。
2.自主阅读鉴赏,美味品读。
(1)品读第6段第1个分句。
抽生答:在读这句话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还有展翅飞翔的燕子,真美啊!谁再来读读这句。喜欢这句的孩子,咱们一起来读读这句。
(2)品读第6段第3个分句。
孩子们,你们请静下心来读读第3个分句,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景色?抽生自由回答。
(3)品读第6段第4个分句。
你为什么喜欢这句?生答,指名读,相机指导袅袅炊烟,全班各种形式巩固读。
(4)拓展训练。
河水映照着这么美丽的景色。除了那三月的桃花水,你还看见了什么美丽的景色呢?生自由回答。
(5)美读第5、6段。
三月的桃花水,就是春天的明镜,孩子们,让我们透过这面镜子来观赏一下这美丽的春光,美美地读一下吧。(生自由读)让我们加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来齐诵描写这春光明媚的两段。
比金子还贵啊,三月桃花水;比银子还亮啊,三月桃花水!
默读,提出疑问:为什么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呢?
朗读,体会,谈感受
理解词语轻柔,读文。
理解词语谈心,读文。
读句子
谈感受。重点朗读句子。
理解词语催促,读文。
读句子
再次朗读。
品味、背诵。
了解背诵心得:重点抓住第4段巾的重要词语,充分理解轻柔、谈心催促等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妙处,反复诵读,读出韵味,使学生仿佛一下子听见了桃花水发出的动听的旋律,一下子又步入了一个农耕的阳春时节。
读文
生倾吐内心感受。
读句子。
谈感受:美丽的姑娘,明媚的春光,清澈的河水,景色无与伦比。谁来把这句再读读?指名读。
谈感受。
(生自由读)
水贵在何处呢?因为春天的桃花水是农作物生长的宝贵水源,与上文中的与麦苗谈心,农家人开始开犁播种相互照应,真是春雨(水)贵如油啊!亮得多清多明啊,与上文的明镜相照应。
三、思维发散。自由想象
春光明媚的三月,五彩缤纷的花朵竞相开放,和煦的东风拂过面庞,大地一片春意盎然。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奏出了动听的乐章;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映出了多姿多彩的景色。三月的桃花水,还会是什么呢?
(出示课件:三月的桃化水,是)
大家自由练习说说。
师指名回答,给予赞赏。
学生读文、讨论
争当小诗人。
有感情的读文
四、再诵美文、表达情感
1.小结、美读全文。
2.课后习作。
孩子们,相信你们已经将这美丽的景致牢牢地记在脑子里。下课后,请大家和同桌或几个小伙伴一起抓住你最喜爱的一处春景,用画画与写诗或几句话来表达你对春天的爱。
读文
动手写一写、画一画。
作业
1、写词语。
2、摘抄佳词佳句。
板书:
声音铃铛般清脆
总写(1、2)颜色明洁而清澈
形态酒窝般回旋
把河水比作竖琴
春天的竖琴把波纹比作琴弦
(3、4)把浪花比作鼓点
分写春天的明镜白云飘、垂柳??
(5、6)姑娘美、炊烟升
概括赞叹:桃花水贵而亮
《三月桃花水》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弦纤和(多音字)袅茵掬裹(衷)淌(躺)犁(梨)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三月桃花水》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绮、和、谈”3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与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3、通过仔细的观察和课文学习了解大自然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与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感受生活的美好。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
(出示课件)
听:叮铃铃、叮铃铃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三月桃花水)
看:那明镜般透彻的,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三月桃花水)
2、在这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那潺潺的春水也唱着歌儿向我们跑来了,它滋润了大地,它催生了万物。
3、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春天,去感受这迷人的《三月桃花水》吧!
4、(板书课题)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从孩子们的目光中老师知道大家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走进课文了,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同时标出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指导。(相机在黑板上写出巡视中发现学生读不准、容易读错的字词)
3、检查学生对我会认的字的认读。
出示生字:绮、和、谈
注意多音字“和”:hé(和好)hè(应和)huò(和弄)huó(和面)
4、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三、课文学习,整体感悟。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1、2自然段,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思考:第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洁净。)
4、朗读第二段,对重点句子进行赏析。
“啊,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啊”,表现了作者初见春水的兴奋之情;
一个“醒”字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了。(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5、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美好画面。
(二)学习3、4、5、6自然段。
出示第3、4段内容,学生有感情朗读。
1、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坚琴,它能弹奏出各种动听的声音。(板书:春天的竖琴)
(1)是啊,这潺潺流淌的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一把竖琴,能演奏出哪些声音?(鸣响、低语声、叮当声……)
(2)通过“拖拉机、麦苗、车轮”等词语感受到了什么?(春水醒来,给万物带来了无限的美好。)
(3)多么美妙的声音哪!高低不同、长短不一、忽快忽慢,这么多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是一支非常动听的音乐,就让我们一起在朗读声中去聆听这些悦耳的音符。
出示第5、6段内容,学生有感情朗读。
2、三月桃花水是一首动听的歌,它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春天的明镜)
(1)在这面镜子里,你都看到些什么?(燕子、垂柳、小姑娘)
(2)第4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的修辞方法,用拟人把“垂柳”说成披上“长发”,把“可爱的小姑娘”比喻成“红莲”,用三个“看见了……”使句子更加优美、绵长,明亮。)
3、配乐朗读5、6段、
(三)学习第7自然段。
出示课文,集体有感情朗读: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我们感受到了什么?(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桃花水两岸的美景,这一切都因桃花水而美丽。)
四、课文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美丽的“三月桃花水”,这种声音既动听,样子又好看的“水”为什么叫“三月桃花水”?三月是桃花盛开的季节,所以三月的春水也叫“三月桃花水”。三月是一年中,最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时刻,正是有了像“三月桃花水”一样的春水,才会赋予了春天活力,才会让我们感受到这么美丽的景色。学完这一课后,也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找寻属于自己的春天的美景和缤纷多彩吧!
三月桃花水
声音:竖琴,样子:明镜
春水
热爱大自然
?三月桃花水》是从声音、样子两个角度来分析春水的美好,同时,本文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也是学习的重点。
在上课构成中,由于本课生字较少,所以生字上的学习放入的时间也应当足够。在讲解本文时,我先将本文的字词予以解决,学生普遍发言积极性较好,每个人都有话说,课堂气氛也较为热烈。
3、4自然段与5、6自然段结构相似,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描写桃花水的声音悦耳动听,而后让学生学习5、6自然段,体会桃花水的清澈如镜。
但是在课堂上,个别学生明显读的力度还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大力度这方面的指导与引导。再有,阅读过程中给学生以广阔的读书,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自由交流,自由质疑,以各人独特的生活经验,感受和体会相互启迪。
《三月桃花水》教案篇4
本课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篇描写江南春水的优美散文。课文通过诗化的语言和生动的形象,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美得让人沉醉。这篇散文由9个或长或短的段落错落成章,却又形散而神不散。开篇由两个设喻精巧的疑问句引领全文,接下来,用是春天的竖琴、是春天的明镜充分展现三月桃花水的美丽,它的美,美在有声又有色,也就不露痕迹的回应了开篇的问题。结尾是作者由衷的赞美,直抒心意,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已经流进了爱上它的人们的心中,已经为它深深着迷、沉醉。课文结构清晰,线索明朗,文字优美,韵味无穷。三月桃花水的美是与淳朴、恬静的乡村生活紧紧相连的。全篇皆是清新淡雅的词句,并巧妙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再糅合了作者浓郁的喜悦、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水的真挚情怀。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绚纤等生字和课文中琴弦、裹着、草如茵、掬一捧、应和、袅袅炊烟等词语。并能理解课文中绚丽、催促、草如茵、纤细、应和、竖琴、沉醉、柳如眉等词语。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词。
3、在课文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赤子之情。
教学难点:
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能找出课文中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的句段,并能体会作者使用这些修辞方法的用意,感受本文文字优美、意境清新的特点。结合平时学生作文中词语贫乏、句式老套的毛病,鼓励学生在积累的基础上学习模仿造句、写话。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熟读成诵的习惯,既能使学生积累优美词句,又能使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提高语言表达的语流、语感能力。
教具准备:
乡村生活、生产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昨天,老师带你们看了一次春潮,现在耳边好象还响着轰隆隆的春潮声。
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三月的桃花水边,到那里,我们又会有怎样的奇遇呢?
(板书课题:三月桃花水)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结合学生的质疑学习生字:(辨析字音、字形)
绚
弦
纤
和(多音字)
袅
茵
掬
裹(衷)
淌(躺)
犁(梨)
瓣(辩)
4、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5、教师提问:这篇课文描写的三月桃花水,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三月桃花水是美丽、迷人、令人陶醉的)
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和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喜的心情、轻快的朗读方式)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6、学生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较容易的字词问题,如果有其他学生能够解决的,就应该多让学生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理解方式解决,因为这是学生的初步自学过程,不要要求尽善尽美。对于比较难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继续学习)
三、再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这一段文字里有几句话?是什么句式?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在课文中找出和这两句话对应的段落。(两句话,是疑问句,分别对应3、4自然段和5、6自然段)
3、教师引导:
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的声音,清脆悦耳。)
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明镜般的水面比喻成丝绸,明亮耀眼。)
四、布置作业:
1、感情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选择自己理解了的词语造句)。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如果没有明显的错误,就不要否定学生或幼稚或离谱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即使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重在适当引导,而不是强调唯一答案。也可以就此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完整、准确地表达。)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
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形近字组词:
梨
鞠
纤
瓣
鸟
裹
琴
犁
掬
迁
辩
袅
衷
铃
辫
衰
辨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什么光芒?
明镜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
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朗读;课堂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在朗读中熟悉生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意思、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边读边想象,在朗读中创设情境,理解课文的意境;把对春天、春水的喜爱、欣赏之情带到朗读中,让学生有感情、有意境的朗读。另外在本文教学过程中,我充分给学生自学的空间,让学生在预习中,在朗读中,在小组活动中,在各个思考问题的设置和回答的过程中,都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有意识地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再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串讲课文,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学生就能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课文的精妙之处,更能真切的与作者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产生共鸣。
《三月桃花水》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想象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月桃花水的特点。
3.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本语言的美感。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内容,体会课文中描述的春水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到处都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师范读第1、2自然段)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就是描写这美妙春景的,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花水》吧!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要注意读书的正确姿势。
2.课文中的字、词你会读吗?老师请同学来读一读。(课件出示:绮丽、回旋、纤细、谈心、应和。)如果你认为他读得正确,就跟着他连读两遍。
3.“应和”的“和”还有什么读音?(课件出示)
4.课文中还出现了一些比较难读的'字词,谁想当小老师带领同学们读?
5.既然课文里的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相信课文也会读得不错,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精读课文
1.课件出示: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是什么光芒,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
2.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和段落。
3.思考:到底是什么声音,像小铃铛一样,走过村边?(课件出示第3、4自然段)
4.是啊,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能演奏出各种悦耳的声音,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再来读一读第3、4自然段并在课文中画出描写声音的词语。(鸣响、低语、叮当声、铃声)这么多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一定非常好听,请同学们放开声音读一读。谁想读给同学们听一听?(指名反复读)
5.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了,原来这些奇妙的声音,都是三月桃花水发出的。那么又是什么光芒,像丝绸一样映照着蓝天呢?(课件出示第5、6自然段)
16.课件出示: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1)在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燕子、白云、垂柳、姑娘。)
(2)这么美的画面你喜欢吗?带上你的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第6自然段。(自读课文)
(3)谁想把这种美的感受带给同学们,读给大家听一听?(2—3人)
7.听到同学们读得这么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一下,在这幅春天的美景中你都看到了什么?除了这些,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8.这珍贵的三月桃花水带给我们如此美的感受,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称赞它吧!(课件出示7自然段)还有谁来赞美它?
(1)第1自然段作者把比作了铃铛、丝绸,写出了河水的情景。
(2)“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绮丽的朝霞,向前流啊。”
四、小结
是啊,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让我们听到了美妙的乐曲;是春天的明镜,让我们看到了色彩斑斓的画面。对此,你有什么感受?(板书:沉醉)。
[教学板书]
三月桃花水
三月桃花水 春天的竖琴
春天的明镜沉醉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诗一样的文章,课文描写了春天的美丽。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为了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朗读,感知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我安排了自读、默读、边画词语边读、有感情地读、听老师范读、齐读等环节。给学生充分的朗读时间,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激发他们读课文的兴趣。可以说,课堂上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