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教育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4-10-01 作者:betray

为了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个性化教案的编写非常重要,想要提高教学能力,我们就要重视教案的写作,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环境与教育教案优秀6篇,供大家参考。

环境与教育教案优秀6篇

环境与教育教案篇1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进入21世纪,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工业的生产,人们都在充分地挖掘利用地球上的资源,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但也给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危害为了人类,为了自已,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我们要从孩子抓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已。作为小学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学起就有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美德.对小学生实施环保教育,使他们从小具备环保意识与环保习惯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有学生32人。他们掌握的基本知识比较少,虽然可能有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良好,有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但不系统、不全面。学生个体间存在差异,个别学生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极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他们滞后的原因。

二、教学目的:

1、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思想教育: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3、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

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4、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四、教学内容:

1、从我做起,保护绿色生命。

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懂得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提高环保意识,激发热爱祖国、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自觉投入到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之中去。

教学重难点:

充分认识保护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必要性,明确其迫切性和与我们每一个人的密切关系,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脏物,不践踏草坪,不随意摘花摘叶。

2、节约用水。

教学目标:

学生知道水的分布,了解物质的简单分类,有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重点难点:

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3、了解我们周围的动植物

教学目标:

通过了解我们周围的动植物,认识自然、亲近、热爱大自然的目的。

重点难点:

人 与动植物和谐相处,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4、收集废品,建立“绿色银行”。

教学目标: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收集废纸、废报纸、饮料瓶等物品,建立“绿色银行”。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收集废纸、废报纸、饮料瓶等物品,建立“绿色银行”。

五、具体的措施

1、精心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六、问题研究与教学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环境与教育教案篇2

全学年教学目标总要求:

(一)双基:

1、让学生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转变浪费资源、破环环境的生活方式。

2、学会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持久地采取适当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育:

1、体验健康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

2、树立爱护环境、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意识。

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一)教学内容:

1、大树的功劳。

2、找寻珍稀动植物。

3、纸张的自述。

4、画出秋的绚烂。

5、滴答滴答下雨了。

6、与动物交朋友。

7、大树爷爷多少岁。

8、感受冬的宁静。

9、过个环保的春节。

10、聆听春的脚步。

11、室内花卉本领大。

12、鸟是人类的朋友。

13、争做文明小游客。

14、玻璃瓶的新生。

15、走进昆虫王国。

16、是谁阻挡了飞机的起飞。

17、拥抱夏的热情。

18、节约是一种美德。

(二)重点难点:

1、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2、学生对动物与人的关系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理解爱护、保护动物的重要性。

3、学生热爱动物的情怀得到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得到锻炼。

从小树立环境保护意识,把对全球环境的认识转变为保护地球的具体行动。

4、体会自然之声的美妙、和谐,保护大自然的意识增强。

5、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增强,树立“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美德。

四、具体的措施

1、准备,不断探索,提高自身素质,切实加强健康教育。

2、充实教学内容,拓展教学空间。

3、设置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

5、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

五、问题研究与教改设想: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认识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环境保护的知识,激发学生自觉保护环境的决心。

六、执行说明:

1、学生组成若干调查小组,选定调查主题。

2、广泛阅读报刊杂志,借助丰富的络资源搜集环境污染及如何保护环境的资料。

七、课时安排:

本学期教学第1——9课,下学期教学第10——18课。

第一课 大树的功劳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体验的基础上初步感知树木与人类的基本关系,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大树的价值。

3、引导学生关心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关心自然界,培养学生爱护树木的情感。

内容分析

由六个板块构成。

1、引出大树的功劳。让学生思考这首儿歌表达了什么意思,重点讨论大树在保护环境中做出的贡献。

2、创设情景设立探究园地,让学生课本中出现的情况,说己的做法。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居住的社区乡村或者校园有没有毁坏树木的现象。

3、介绍植树节。

4、号召学生爱护树木,组织一个护绿小组,征集爱护树木的语。

5、呼吁学生将对树木的爱落到实处。

教学建议

1、教学准备

选取有大树的环境优美的图片、大树底下乘凉的图片、描写大树的诗或者儿歌等。

2、教学过程

(1)课程引入:树可为人类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树木有光合作用,树木在光合作用下会释放氧气,就像“绿色工厂”。当我们吸进氧气之后又吐出二氧化碳时,树木会把我们吐出的氧气吸进去,然后释放出清新的氧气,让我们健康、幸福地成长!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是我们休息渡假的首选。树木还具有粘附空气中的尘埃的作用,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树还可以降低工业区内发出的噪音,在道路两旁栽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理想化环境。植树造林对人类生活也很重要,我们的课桌、书柜、纸张等,都是用木材制作的,给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极大的帮助。它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在山西、陕西以及边新疆一带,水土流失异常严重!

(2)转折 由于人们对大树的认识不足,或者由于人类的贪婪导致出现很多毁坏大树的情况。说一说都有哪些?你觉得该怎么办?

(3)过渡 我们能为大树做什么呢?

第2课 找寻珍稀动植物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认识我国的几种珍稀动植物。

2. 让学生了解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意义和措施。

3.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植物,加强对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植物的教育。

4.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资料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由五个板块构成。

1. 开动脑筋,通过展示让学生多多认识珍稀动植物。

2. 沉思默想,通过一些数据的对比,引出一些珍稀动植物正在濒临灭亡或者数量急剧减少。为什么会成为珍稀?一个是自然环境的变迁,一个是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畅所欲言,思考保护濒危生物有什么意义。

4. 齐心协力,结合图片,学生从身边做起,如何 保护珍稀生物。

5. 走出校园,了解一种珍稀生物的生存现况,提出保护性建议。

教学实施

1. 教学准备

我国珍稀的动植物的图片及生活习性,尤其暗教材中提到的珍稀动植物。

2. 教学过程

(1)课程引入 课件演示情景,使学生入情入景。

a.课前唱《一个真实的故事》第一段。提问 爱看动物世界吗?认识哪些动物?

b.课件演示,创设情景 我国丰富自然资源以及遭到破坏的情景。

教师 看了短片有什么想法?想弄清哪些问题?

(2)开动脑筋。教师展示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结合图片让学生认识我国的珍稀动植物。

首先认识大熊猫,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同学们都认识它,请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大熊猫可爱的样子。教师提问:关于大熊猫,你知道哪些?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大熊猫体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之为熊猫。生活在0-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小动物为食。由于自然环境的恶化,加之人为破坏,造成了大熊猫越来越少,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活化石之称。1980年我国在四川的卧龙建立了保护区,成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

第二个认识白唇鹿,为我国特有动物。简单介绍外形 生活习性 数量 分布区域等。

第三个认识朱鹮,教师展示图片。朱鹮号称国际保护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

第四个认识桫椤,教师展示图片,提问:这是什么植物?对它了解多少?

第五个认识银杉,教师展示图片,提问:大家认识这种植物吗?人们为什么称它为银杉?银杉叶背面那两条银白色的带子闪闪发光,非常漂亮,全世界仅存于我国,且只有0多株,被人们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

提问:你们知道在我国,哪些是珍稀的动植物吗?组织同学汇报,学生汇报时,师生可以及时点评,对汇报有新意的组给予鼓励表扬。

(3)沉思默想板块,提问: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分组讲座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师生共同讨论归纳: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然环境的变化,另一个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和乱砍乱伐。

(4)畅所欲言板块,过渡:生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必须保护他们,提问:保护珍稀动植物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是特别富贵的自然资源,数量正在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绝。

(5)齐心协力板块,教师提问:怎样保护珍稀的动植物?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记录学生的发言。颁布相关法律,设立自然保护区,从自身做起。

(6)走出校园板块,倡议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了解现状,重点是提出保护性建议。

[1][2][3]下一页

环境与教育教案篇3

课程:

难以去除的口香糖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口香糖残渣对环境的污染,了解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增长生活常识。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课前查阅资料和课堂的讨论,为处理口香糖污染出谋划策。

情感目标:经过实践活动,教育学生尊重环卫工人的劳动,尊重他人的劳动,爱护环境卫生,提高公共道德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口香糖的危害,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和为环保做好事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

认识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研究消除口香糖残渣的方法。

四、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组成小组,自行查阅有关资料。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细致地去想想,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着这样的镜头。

镜头一“悄悄”将口香糖吐在公交车上

镜头二广场的口香糖随处可见,“城市黑斑”不少

镜头三清理人员用手要一点点抠着人们随地吐出的口香糖

镜头四校园中多少教员反复重申请不要随意吐、抹

镜头五青少年、儿童,用手和口交替玩弄口香糖

在这一幕幕下,我们又该去说些什么呢?

2、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这些“黑色数字”吧!

20xx年国庆节后,据有关部门统计,40万平方米的天安门广场就发现60万块口香糖残渣,经实地测算,刨去纪念碑、纪念堂的面积,平均每平方米有5块口香糖残渣。而要彻底清理这些残渣必须使用特制的清洗液和铁铲、铁刷两样工具,清洁工要先戴上白手套,将特制清洗液倒在黑残渣上,当残渣软化后,用铁铲砸二三十下使残渣表面断裂,然后用钢丝铁刷横刷纵刷80到100下,直到黑色痕迹消失。据计算,清理一块口香糖残渣需要36秒到1分半钟,清除一块口香糖残渣至少需要花费1.1元。

看到如此种种,我们不该去一起关注口香糖的问题吗?不该一起去呼吁些什么吗?不该从自身中去做些什么吗?

(二)交流讨论,引发思考。

1、交流查阅的资料,了解口香糖的成分和性质。

从资料中了解到,口香糖的主要成分是糖粉、糖浆以及胶基,糖粉和糖浆都是溶于水的,在口腔中咀嚼时会随着唾液慢慢溶化掉,经过人们咀嚼后吐出的主要是胶基。胶基具有很强的黏合性,这就是为什么地上的口香糖痕迹不容易清洗的原因。胶基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是橡胶和碳酸钙。一般口香糖弄到了衣服上,头发上黏糊糊的,越清洗越费劲,它的残渣也不易分解,将它埋在地里对土壤也有很大污染。

2、给口香糖算笔道德帐

20xx年10月,从北京天安门广场清理口香糖残渣工作中了解到,卖一块口香糖0.2元,清理一块口香糖残渣要花费1、10元。拒市场销售额计算,北京一年消耗8700万块口香糖,都吐在地上,要污染1.74万平方米的地面。

3、展示摄录的口香糖残渣污染的地面。(有学校的操场、有小区的公园地面、有街道的路面??)与美丽的建筑形成对比。

4、讨论组小结:

(1)口香糖具有很强的黏合性,如果粘在地上便很难清洗,进而对环境造成损害。乱吐口香糖也增加了环卫工人的劳动强度,当看到环卫工人在一点一点地清理地上的口香糖残渣时,你会怎么想呢?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请不要乱吐口香糖。

(2)和乱扔废纸、瓜果皮等物相比,随地乱吐口香糖不仅污染环境,而且还容易传染疾病,其严重程度并不亚于“随地吐痰”。试想,一块口香糖在你的口中停留很长时间后,虽然让口腔清新了,但也带上不少细菌,如果你随口吐出,一定会给别人带来新的“污染源”,所以为了大家的健康,请不要随口乱吐口香糖。

(3)乱吐口香糖者,影响的不仅仅是你的个人形象,还会影响他人的心情。试想,如果你踩到了他人随地吐的口香糖,那双崭新的皮鞋被这倔强的黏稠物缠住不放,或者粘到鞋底,再次迈时一步一粘,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所以为了你自己不被口香糖缠上,请不要随地乱吐口香糖。

既然口香糖对环境有如此严重的危害,那么如何才能减少口香糖对环境的污染呢?

(三)交流设想,制定方案。

1、多多进行宣传教育。比如电视上多做这方面的广告,大街小巷、公共场所多张贴这方面的宣传画,经常提醒大家。例如:树个“标靶”。在一些公共场所,尤其是在一些青年人喜欢去的地方设立一些小靶子或者一些卡通像。有些卡通上还写着一些字,比如“你有口香糖么?”“有本事你就用口香糖粘我。”“你能击中靶心么?”吸引人们投掷嚼剩的口香糖。这样,就可以用一种很有趣的办法把嚼剩的口香糖集中起来,随后的处理就方便了。

2、厂家最好开发环保型口香糖。

3、发现乱吐口香糖的人就罚铲一小时口香糖,惩罚的人体会到清除口香糖的困难后就不会再乱吐口香糖了。

4、登记乱吐口香糖的人的大名,并把每天吐口香糖的人名登在报纸上,这样,他们就会感到很没面子,也就不敢乱吐口香糖了。

(四)行动起来,消除口香糖污迹。

1、怎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呢?

不吃口香糖,在社会上不随地乱丢口香糖残渣;每当吃口香糖时,要把口香糖残渣用纸包好,再投放到垃圾筒里。

2、用心体验。

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小区清除口香糖污迹。从活动中体会消除口香糖残渣的艰难,并把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

3、学生写建议,宣读倡议书,发保护环境、清除口香糖污迹的宣传单。

(五)课外延伸。

1、口香糖只是环保的一个小小的部分,环保就在我们身边,你们发现我们身边有哪些对环境有害的行为吗?(一次性的饭盒,白色污染,难以处理;一次性筷子,浪费树木,助长了乱砍乱伐,等等。)

2、我们只有一个家,一个地球,为了我们自己的明天,我们应该怎么样让他永远美丽呢?(达成共识――――互相监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大家上台签名,表示环保的决心。

环境与教育教案篇4

一.本周教学内容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3.生态农业

(二)难点

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发展观

三.复习要点

(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分布

1.表现

(1)人与环境

①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②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2)表现

①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固体废弃物、有毒物品扩散、海洋污染

②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减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盐碱化、水源枯竭、湖泊萎缩、湿地退化等

环境与教育教案篇5

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

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

活动准备:

1、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说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

2、教师收集有关的图片、数据、文字资料和录象带。

课前准备:

1、教师用的展板一块,照片、文字材料(粘贴好)

2、地球图片、文字、双面胶带、钢笔。

3、学生研究用的方案和宣传稿。

活动过程:

一、计算导入:算一算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上一堂研究课。在上课前,老师想出道题目考考大家,怎么样?

1、出示题目:

某市约有180000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之内,这个市会有多少垃圾呢?

如果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如果一年以365天计算,这个市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

2、学生计算,教师板书。

日180000千克180吨

月5400000千克5400吨

年65700000千克65700吨

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

4、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贴上垃圾覆盖的效果。“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个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

二、说一说

“我们就从自己熟悉的.某市来开展研究。接下来,就让我们从录象中去看看某市产生的垃圾是怎样的一种情况!”

1、学生观看录象。

2、“看了刚才的录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某市正在争创省级文明城市,难道我们能任由这些垃圾散布在大街小巷,影响某市的形象吗?你们能不能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出出主意,帮他们想想如何处理这些已经产生的垃圾?能接受吗?”

三、研究方案: (写一写)

1、学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2、全班交流,教师提要求。

交流建议:

(1)、其他小组在汇报方案时,所有的同学都要做个文明的小听众。如果你有不同意见或同一小组的成员要补充的话,请等这位同学汇报完再发言。

(2)、如果你们组的方案和前面小组的方案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在重复。

3、随机补充: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将垃圾分成三类:

有机垃圾:又称湿垃圾、不可回收垃圾或餐余废弃物。包括:瓜果皮、蔬菜皮、变质食品、剩饭菜等。

无机垃圾:又称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或可再生废弃物。包括:废纸、废金属、废塑料、废玻璃、废织物(布料)等。

三、有害垃圾:

又称危险废弃物。包括:废电池、过期药品、水银温度计、废油漆桶等。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近日向社会公布了处理城市垃圾的国家行动方案。这个方案规定:今后中国的城市垃圾将进行填埋处理,并把垃圾填埋产生的气体收集起来发电。

四、联系实际: (说一说)

“让我们为同学们这些创意的方案鼓掌。如果国际上还没有采用的话,你还可以申请专利!除了为环保局的叔叔阿姨想出这些处理垃圾的办法外,我们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该注意些什么呢?”

1、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教师评价。

五、活动延伸: (试一试)[机 动]

“刚才我们的同学都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但是光靠我们班的同学,毕竟力量有限。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想想,用什么办法能使全校的同学,全社会的公民都参与到保护环境、减少垃圾的行动中去?(宣传)你们想怎么宣传?(指名说)接下来,老师请大家发挥集体的智慧,把想宣传的内容写下来,好吗?”

六、活动小结

(略)

环境与教育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当今世界环境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

2、知道全世界和在保护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人类在享受科技进步的时候,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

(一)发展和恶化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能源问题和温室效应。

2、热带雨林所遇到的问题。

3、物种消失的阴影。

4、自然资源的过量消耗。

二、全球的绿色行动。

1、斯德哥尔摩会议——人类保护环境德里程碑。

了解雷彻尔卡逊这个人。

斯德哥尔摩会议德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世界环境日”

?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以及会议口号“只有一个地球”

2、一个全新德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了解斯德哥尔摩会议后世界环境变化。

三、德绿色行动1、《环境保护法》颁布,(绿色德保证)《环境保护法》颁布德背景(1)制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使环境保护工作有法可依。

(2)设立环境保护机构,加强环境管理。

(3)加强环境保护德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德环境保护意识。

2、可持续发展在。

“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

?21世纪议程》

环境科学德产生。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沿海防护林体系过程。

生态农业。

四、保护环境,从我做起我们作为新世纪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