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妈妈教案模板6篇

时间:2024-07-11 作者:betray

逻辑性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逻辑思维能力,教案要具有清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学妈妈教案模板6篇,供大家参考。

学妈妈教案模板6篇

学妈妈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感受妈妈养育孩子的辛苦以及对孩子的爱。

2.爱妈妈,会帮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

3.愿意与妈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故事:“看我的,妈妈!”小熊叫道,“我要去抓鱼。”“等等,”熊妈妈说,“有些事情要注意。”可是小熊已经跑向小河边了。

熊妈妈也跟着跑向河边。

她看到小熊跳到一块石头上。她看到小熊伸出爪子去抓鱼。然后,小熊开始晃晃悠悠。

扑通!小熊一下掉到了水里。

“这下糟糕了。”小熊心想。

“不错啊!”熊妈妈笑着说,“但是,你现在要看我是怎么做的。你要先学会游泳,再去抓鱼。”

小熊看到妈妈在河里自由自在地划水。

“现在轮到你了,小家伙。”她说。

小熊学着妈妈的样子划水。

“太棒了,”小熊心里说,“我爱妈妈。”

“看我的,妈妈!”小熊叫道,“我要去摘果子。”

“等等,”熊妈妈说,“有些事情要注意。”

可是,小熊已经开始爬树了.......

作品赏析:

这本图画书以“爱”为主题,旨在培养小朋友大胆表达自己感情的'习惯,也让家长在为小朋友讲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说出“我爱你”。

这是一本精美的绘本,以可爱的小熊为形象,讲述他与家人发生的温馨故事,图文间洋溢着融融的亲情——小熊在成长的过程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他也对生活中的许多事情充满疑问。幸运的是,无论是他的爸爸妈妈,还是爷爷奶奶,总是在他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伸出援手,让他学会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每一次获得帮助之后,小熊都会对家人说“我爱你”,而小熊的家人也总是温情地回应说“我也爱你”。

学妈妈教案篇2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虽无只接表达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意,但朴实的字里行充满着“大人与小孩”之间那种相互依偎,相互关心、形影不离的添犊之情。她能唤起幼儿潜意识中与妈妈之间的那份亲密的情感。本次活动着眼于体验妈妈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依偎的情感并鼓励幼儿模仿散文中的对话,有表情地表述。在活动中,通过课件欣赏,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强化语言诉感染力,通过理解欣赏、讨论,培养幼儿大胆、响亮地说话创设自然、有趣的教育情景。

活动目标:

1、欣赏和感受散文所表现的美妙意境,体验散文中妈妈与娃娃相依偎的情感。

2、通过让幼儿尝试仿编散文,激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

3、愿意欣赏散文,感知散文语言的优美,风趣。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引导幼儿在散文中学习,感悟生活。

活动准备:

课件(大树妈妈)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妈妈喜欢你吗?那么,大树妈妈喜欢它的娃娃吗?猜一猜,大树妈妈的娃娃是谁呢?

二、欣赏和感受诗歌的意境

观看课件

欣赏后提问:大树妈妈喜欢娃娃,谁做了它的娃娃?大树妈妈有许多许多娃娃,有小鸟娃娃、星星娃娃、小熊娃娃 、小星星娃娃,还有许多树叶娃娃,大树妈妈是怎样喜欢娃娃的,娃娃们又是怎样爱大树妈妈的,请小朋友再仔细听一听。

再次欣赏后提问:你觉得娃娃们喜欢大树妈妈吗?从哪些话里可以听出它们很爱大树妈妈?

三、创编诗歌

1、小动物知道了,都想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你们想想她们会怎样对大树妈妈说呢?

2、幼儿创编,相互交流

四、幼儿讨论

大树妈妈爱娃娃,娃娃爱大树妈妈,小朋友你们爱谁呢?是怎样爱的`呢?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幼儿从小接触好的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及语言能力。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语言活动中欣赏和感受散文所表现的美妙意境;培养幼儿的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想象力;使幼儿从中感受语言的美好,从而愿意用语言来表达,并体验散文中大树妈妈与娃娃们相互关爱的情感,激发幼儿爱他人的情感,学习感恩。

学妈妈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喜欢阅读诗歌,感受妈妈的爱,体会妈妈的辛苦。

2·尝试用动作和表情表现自己对诗歌的理解。

3·能根据诗歌的句式特点,尝试仿编诗歌。

4·认读重点字词:厨房 香喷喷 甜蜜蜜 摇篮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观察过妈妈做家务事,知道妈妈很辛苦;家长指导幼儿用简单的图画填写调查表《我的好妈妈》。

2·物质准备挂图音带大字卡小字卡;诗歌读本人手一册,每位幼儿准备一张妈妈的照片。3·环境准备在活动室设置一面“我的妈妈”美术墙,将幼儿妈妈的`照片和幼儿画的妈妈贴在上面。

活动过程

一·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候,线上活动,音乐欣赏《我的好妈妈》

二·感知理解活动

1·交流分享;我的好妈妈

2·幼儿有序取书,自主阅读

3·教师播放诗歌录音带,幼儿认真倾听。

4·出示挂图,师幼讨论

5·朗读诗歌

三·游戏活动

游戏:猜猜我是谁?教师将大字卡贴在墙上,幼儿观察后闭上眼睛,教师交换字卡,然后说说发生什么?

四·创造活动

1·交流:你觉得诗歌中的妈妈辛苦吗?做这么多的事很累,为什么妈妈却干得很开心?你们的妈妈是怎样爱你们的?我们要怎样爱妈妈?

2·仿编诗歌教师指导幼儿说说妈妈在家还做哪些事,根据诗歌句式进行创编。教师根据幼儿的创编进行指导,记录仿编诗歌,再一起朗读。

五·结束活动

播放音乐幼儿有序物品。

教师母爱是永恒的主题,表现这一主题的儿童文学作品有许多。这是一首犹如优美清新的歌曲,从妈妈微笑的嘴边唱出,留在我们心中的是温暖乐观的性格。让幼儿在诗歌中感受妈妈的辛劳和付出,从点滴的小事中逐渐理解深深的母爱。

学妈妈教案篇4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联系课文内容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等三个词语及所处句子的意思。

2、理解课文中描写青蛙样子的句子。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想象、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在课后观察小蝌蚪、青蛙的实物的样子。

(三)德育渗透点:让学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教育学生要保护青蛙。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3、辨析“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的不同用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这世界上和我们最亲的人是谁呢?(妈妈)对,我们一出生就躺在妈妈的怀抱里,在妈妈的精心照顾下慢慢长大。我们最喜欢妈妈了,妈妈是我们最亲的人。可是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群小客人,他们才刚刚出生,却没有妈妈在身边,他们是谁呢?

出示小蝌蚪图片,指导学生观察其形状、颜色。同学们认识他们吗?(小蝌蚪)

揭示课题:小蝌蚪的妈妈在吗?(不在)他们的妈妈是谁呢?现在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帮小蝌蚪一起找找妈妈吧。板书课题:11、《小蝌蚪找妈妈》

二、 讲授新课

1、 用1、2、3……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 图文对照,讲读第一自然段

(1) 刚才同学们认真观察了小蝌蚪的样子,我们来看看课文是怎么描写的。齐读。

(2) 指名回答,师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的图片板书:大脑袋、黑灰色身子、长尾巴。

(3) 指导朗读:“快活地游”要读出快乐的心情。

3、 讲读理解第二自然段

(1) 小蝌蚪在水里快活的游哇游,过了几天,他们的样子就变了。出示遇见鲤鱼的情景图。

(2) 指导学生观察小蝌蚪的样子。

课文里是怎样描写的,谁来读一读?

指名读,师板书:长出两条后腿,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的图片,并请学生上台画出两条后腿。

(3) 播放幻灯,继续观察:小蝌蚪遇见了谁?他们会说些什么?找出课文里的句子回答。

理解“迎上去”:正面的主动上前叫“迎”,在这里表示有礼貌,也表示鲤鱼是迎面而来。板书:迎上去:正面、有礼貌

(4)指导朗读:要读出孩子问话那种天真的语气,鲤鱼妈妈的话要读出亲切、长辈式的语气。

鲤鱼介绍小蝌蚪的妈妈有什么特征?指名回答。师板书:四条腿、宽嘴巴

(5) 过渡语:小蝌蚪听了鲤鱼妈妈的话以后,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妈妈?

4、讲读理解第三自然段

(1) 齐读课文,说说小蝌蚪有什么变化,指名回答,师板书:长出两条前腿。在黑板上贴出小蝌蚪的图片,指名学生上台画出两条前腿。

(2) 播放幻灯,继续观察:小蝌蚪又遇见了谁?

理解“追上去”:表明小蝌蚪和乌龟前进的方向相同,也表现了小蝌蚪知道妈妈的特征后急于找妈妈的心情。板书:追上去:方向相同、着急

(3) 小蝌蚪为什么错把乌龟当妈妈?

指导学生联系第二自然段鲤鱼妈妈介绍的特征来体会。

(4) 指导朗读,要读出小蝌蚪找妈妈那种急切的心情,要读出乌龟和蔼可亲的语气。板书:头顶两只大眼睛、绿衣裳

5、 学习理解四、五自然段

(1) 过渡语:乌龟不是小蝌蚪的'妈妈,那么谁又是他们的妈妈呢?

(2)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小蝌蚪的形体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指名回答,板书:尾巴变短了。在黑板上贴出小青蛙的图片,让学生上台画尾巴。

他们的妈妈是谁?他们怎样找到妈妈的?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思考鲤鱼和乌龟所介绍的特征与青蛙妈妈的样子相符合,所以找到了妈妈。

(3) 比较“游过去”与“迎上去”、“追上去”的不同,体会小蝌蚪找到妈妈那种高兴的心情。表明青蛙是“蹲”在荷叶上,小蝌蚪不急着追赶,也说明小蝌蚪认准了青蛙是自己的妈妈,已对妈妈的长相有了全面了解,相信自己不会认错了,所以不慌不忙。

(4) 进行思想教育,引申扩展:通过学习第五段,你懂得了什么?(青蛙能吃害虫,保护庄稼,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保护青蛙,我们能做到:不捉青蛙、不吃青蛙肉、积极向家长和亲戚朋友宣传保护青蛙……

6、小结:今天我们帮助小蝌蚪找到了妈妈,也了解到了小蝌蚪长成青蛙的过程中的几次形体变化。投影出示青蛙成长过程,并请学生说出来。

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是否真的学会了。

投影出示练习题:

(1) 小蝌蚪先长出两条 ,过了几天,长出两条 ,又过了几天, 变短了,长成了 。

(2) 青蛙四条腿, 嘴巴,鼓着一对 ,披着 ,露出 。

三、 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向小同学讲讲这个故事,观察实物小蝌蚪和青蛙的样子。

板书:

11、小蝌蚪找妈妈

四条腿 迎上去

宽嘴巴 追上去

头顶两只大眼睛 游过去

绿衣裳

雪白的肚皮

学妈妈教案篇5

设计思路:

妈妈是每一个孩子最熟悉最亲密的人,是无可替代的角色。妈妈总是不计一切的爱着自己的孩子。《我妈妈》这一个绘本就是描述了这样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妈妈,于是我设计了这个活动,希望孩子在观察图片的同时,理解故事中妈妈所变换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能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知道妈妈很爱自己,自己也很爱妈妈,整个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能仔细观察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结合自己经验,大胆讲述,但是通过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意思来感受“妈妈爱我,我也爱妈妈”对中班初期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设计了三个环节:环节一,谈话引出身边有爱心的人——妈妈,激发孩子的兴趣;环节二,观察图片,理解其深刻含义;环节三,大胆讲述,感受母爱的伟大。三个环节层层递进,逐步深化,让孩子感受到母爱。

活动目标:

1.观察图片,理解绘本中妈妈所变化的形象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并能够大胆表达。

2.感受母爱的伟大,知道妈妈很爱自己,自己也很爱妈妈,并乐意表达对妈妈的爱。

3.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4.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背景音乐,录像。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示爱心图片)这是什么?(爱心)

对,这是一颗用花布做的爱心,在你的身边,谁是有爱心的人呢?

小结:原来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有爱心的人。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十分有爱心的妈妈。

二、观察图片,理解内容

1、第1页(封面)

提问:

(1)这是一位小朋友的妈妈,她长得什么样?(头发长长卷卷的,穿了一件花衣服)

(2)她在干什么?她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过渡:会做小狗逗你笑的妈妈会是个什么样的妈妈呢,我们一起往下看。

2、第2页(厨师)

提问:

(1)妈妈变成了谁?(厨师)

(2)大厨师妈妈做了些什么好吃的东西啊?(蛋糕:桃子样、爱心样、草莓味、橘子味)

小结:哇!她会做各种各样的蛋糕,闻一闻,好香啊。妈妈真是个手艺独特的大厨师。

(3)你的妈妈会给你做什么好吃的?

(4)妈妈在做饭的时候辛苦吗?那妈妈为什么还要这么辛苦?她是为了谁?

小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她不怕辛苦,愿意每天给你做饭。

过渡:妈妈又会变成谁呢?(一起说“变变变”)

3、第3页(大力士)

提问:

(1)咦,妈妈又在干什么了?(拿了很多东西)

(2)妈妈为什么要拎这么多东西?一下子拎这么多的东西,会怎么样?(累)

(3)拎了这么多的东西会很累,可是看看妈妈的表情,为什么还是笑眯眯的?

小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她不怕累,就算让她像大力士一样拎这么多的东西,她也觉得很快乐。

4、第4页(沙发)(一起念“变变变”)

提问:

(1)这是什么?(沙发)

(2)那妈妈呢?(妈妈变成了沙发)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坐在沙发上有什么感觉?(软软的,很温暖、舒服)

(4)妈妈为什么会变成沙发?(宝宝在妈妈的怀抱里就像坐在沙发上一样的温暖舒适)

小结: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她愿意把自己温暖的怀抱变成孩子的沙发。

5、第5页(狮子、猫)(“变变变”)

提问:

(1)狮子和猫,先来看看这个狮子在干什么?(张大嘴巴在吼叫)

(2)什么时候狮子会这样?(生气,发怒)谁来学学这个狮子?(幼儿模仿动作)

(3)这只猫看上去怎么样?(可爱,温柔)

(4)你觉得你的妈妈是狮子还是猫?为什么?

小结:其实因为妈妈爱你,所以在你做错事情的时候,她会像狮子一样生气,在你乖的时候也会像猫一样很温柔。

6、第6页(最后一页)

师:这就是我妈妈,不管她变成什么样子,她都是我的妈妈,她真的很棒,我爱她,而且你知道吗,她也爱我,永远爱我!

三、大胆讲述,感受母爱

1、这位妈妈怎么样?她为自己的孩子都做了些什么?(幼儿边说教师出示图片)

2、你觉得你的妈妈和哪张图片是一样的,请你来夸夸你的妈妈。

3、(出示录像)这是谁的妈妈?她会说些什么呢?

小结:原来你们的妈妈都很爱你们,现在我们一起对妈妈说一声:“妈妈,我爱你,永远爱你!”

活动反思:

?我妈妈》是一本描述妈妈的图画书,作者用爱画出心中妈妈的各种样子,表达着和妈妈之间深深的爱意,喜欢这个绘本是因为被书中一个个有趣的妈妈造型所吸引,而且对孩子来说,妈妈是最亲密、最熟悉的人,是无可替代的角色。活动中,在幼儿一起阅读理解的过程,绘本中,妈妈变成沙发,坐在妈妈身上像坐在沙发上一样柔软画面对孩子来说并不容易理解,所以,在前2张图片中,我就请孩子注意观察画面的变化,想像自己在家中与母亲的相处方式以促进幼儿对绘本的了解,有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大多都能理解,在对妈妈变成狮子和猫时,采用的是对比的形式同时出现,幼儿刚开始说不出来,我换了一种方式继续提问,“妈妈怎么会变成狮子?”“什么时候你的妈妈会变成狮子或小猫?”通过慢慢的引导都能大胆讲述,幼儿本来都说妈妈是狮子,不是好妈妈,可是在现实中,妈妈对孩子在犯错是责骂进行对比,有一半的孩子可以理解其实妈妈是为了我好,于是,我让这部分孩子来说说,为什么妈妈是爱你的?来让另一部分的孩子来感知妈妈在批评你时其实也是爱你的。最后让孩子们都能感受到妈妈对孩子们深刻的爱。这个活动我并不是原文的介绍,我选取了其中一部分图片制作成ppt课件,在制作ppt时,我也花了一定的心思,把妈妈的本领一张张呈现,而难点的地方狮子和猫一起呈现,让幼儿联想和表达。最后还请班中幼儿的家长录制一段话,更能让幼儿理解妈妈透露的浓浓爱意,从而引发幼儿表达爱妈妈的情感。

学妈妈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学念儿歌,感受欢乐,融洽的气氛。

2、愿意为家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动准备]

1、课件。

2、《生日快乐》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屏幕上出示漂亮的“大蛋糕”,播放《生日快乐》歌,师生齐唱“祝你生日快乐”,感受气氛。

教师提问:孩子们,今天谁过生日呢?请大家一起来猜一猜。(幼儿自由交谈议论)

教师作总结性发言:哦,今天是妈妈的生日,孩子和爸爸正忙着给下厨房给妈妈做好吃的呢。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提问:“小朋友们,妈妈过生日了,她喜欢吃什么呢?(幼儿自由议论:大虾、排骨、蔬菜、烤鸡~~~~~)

教师自言自语地做思考状,忽然想到了,说:先来一盘虾吧。(屏幕上出示一盘红烧大虾)再烧一碗汤(出示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2、学念儿歌前两句:“妈妈过生日,我和爸爸忙,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

3、引导幼儿思考:两个菜还不够,怎么办呢?再加几个菜吧!唉!爸爸在干什么呢?(引导幼儿观看大屏幕:爸爸在切黄瓜)那我能干些什么呢?(我也不能闲着,我帮爸爸放醋和糖吧。)给妈妈尝一口,妈妈会说什么呢?(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4、情景表演

1、)教师扮演妈妈,幼儿扮演孩子,孩子把拌黄瓜送到“妈妈”嘴里,妈妈尝一口。一边点头一边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妈妈与孩子相拥在一起。

2、)教师与幼儿互换角色,幼儿扮演妈妈说:“唔,这个拌黄瓜,味道特别香。”

5、学念儿歌

1)师:“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给妈妈过了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生日,老师心里非常感动,就把作者件事情编成了一首儿歌,名字就叫《妈妈过生日》。

2)教师朗诵儿歌《妈妈过生日》幼儿集体跟念。

6、仿编儿歌

1)请幼儿说一说妈妈喜欢吃的菜。

2)用幼儿提出的菜名替换儿歌中“先来一盘虾,再烧一碗汤”这两句。

如“先来炒鱼片,再烧青菜汤”,“先来红烧肉,再来炒鸡蛋”。

“先来拌三丝,再烧排骨汤”,“先来糖醋鱼,再来土豆丝”。

(三)结束部分

教师简单讲评,把让幼儿把这首儿歌回家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活动延伸]

让幼儿再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妈妈分担一点家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