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船的教案参考7篇

时间:2024-06-24 作者:Gourmand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进行充分的教学准备和资料收集,编写教案时需要注意语言简练明确,内容具体详细,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手工船的教案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手工船的教案参考7篇

手工船的教案篇1

制作对象:

多彩的不倒翁。

制作材料:

鹅蛋(鸡蛋、鸭蛋亦可)一只、彩色笔一盒、橡皮泥、彩色纸、剪刀一把。

制作步骤:

1、将准备好的鹅蛋洗干净,用布子擦干后备用;

2、把橡皮泥粘附在鹅蛋上,保证鹅蛋在桌子上可以立住,能达到推不倒的效果最好;

3、根据自己的喜好,把鹅蛋和鹅蛋上的`橡皮泥着色,可以绘制自己喜欢的图案,比如,小丑、人脸等图像;

4、制作不倒翁的胳膊和鼻子,这个可以用准备好的剪刀剪硬纸板,剪出胳膊或者鼻子的形状即可,然后用橡皮泥粘在鹅蛋上;

5、手工的环节就是给新粘好的部分着色,注意色调要和整个鹅蛋的形象协调。

结束语:

可爱的不倒翁制作好了,小宝宝们不要忘记把制作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收拾掉,养成注意卫生的好习惯。

手工船的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教幼儿用颜料给杯子涂上漂亮的颜色,或用粘贴的形式进行装饰2.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丰富幼儿的想象能力

二、活动准备:

纸浆等

三、活动流程:

导入--演示--操作--欣赏(一)导入师:我们做的纸浆杯子啊,都干了,那我们看看。这个杯子漂亮还是这个杯子漂亮啊?

师:所以啊,我们要给纸浆杯子打扮得漂亮一点,给他穿上漂亮的外衣。

师:我们还可以装饰成喝水的杯子,在上面贴一些小花、小草、小鱼啊,只要打扮得漂亮一点就好。

(二)演示1.我们用左手拿好杯子,用你喜欢的颜料涂在杯子的身体上,一定要涂得均匀,我们可以在上面涂上不同的颜色。可以画点自己喜欢的图案在上面,总之,怎么漂亮就怎么涂。注意不要弄脏桌子和衣服。

2.我们除了可以涂颜色还可以给杯子做成一个杯子宝宝,我们用即时贴剪两只眼睛贴上去。

3.我们再用红色的即时贴剪一个弯弯的嘴巴。用五颜六色的'毛线作头发粘上去。我们小朋友可以把杯子装饰成娃娃也可以装饰成喝水用的杯子,你们怎么装饰都可以的。

(三)操作师:小朋友你们行动起来吧,用你喜欢的方式把纸浆杯子打扮得漂亮一点!

小朋友进行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四)欣赏:欣赏幼儿作品,讲一讲,你是怎么装饰的!比一比谁装饰的更漂亮!

手工船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纸杯娃娃的基本构造;

2、 初步掌握分割、组合等基本制作方法;

3、 能设计自己喜欢的娃娃,并能按照设想制作。

过程与方法:

能在设计、制作过程中相互评价、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适当的改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计制作,享受制作的乐趣,感受合作的力量和乐趣,体验创造魅力;

2、通过废弃纸杯再利用渗透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

3、通过对作品的评价交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纸杯娃娃的制作方法。

教学难点:

分割、组合等基本的制作技巧并有所创新。

教学准备:

调查表、几个一次性纸杯、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引入课题

1、师:上周老师布置大家去收集废弃的纸杯并调查了家里一周使用一次性杯及处理方法的情况,现在请大家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师随机评价,补充资料(课件出示)

3、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 师:我也带来了一个大纸杯,(出示实物)它哭了,哭得可伤心了,为什么呢?原来它的主人用它喝茶后,说它没用处就把它扔了。同学们,难道它只能被扔掉或卖掉,真的没用处了吗?赶快想个办法帮帮它吧!

(2) 学生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 揭示课题:

师:原来只要动动脑,动动手,纸杯能做出这么多东西啊!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用纸杯做个娃娃。老师从书上、网上找了几个纸杯娃娃,你瞧:(出示课件)

二、表达交流,自主设计

1、师示范:老师看了这些图片,也想用这些纸杯来个超级变变变,看清楚了,我要变了。

2、自主设计娃娃的样子。

3、表达交流

三、讨论制作,合作加工

师:(过渡)接下来请同学们发挥你的聪敏才智,发挥你的想象力,利用这些废旧纸杯创造出更多漂亮精致的娃娃。不过,动手之前看看友情提示。

1、友情提示

(1)先设计后制作;

(2)组内进行合理的分工;

(3)完成之后,给作品起一个名称,写在评价表上;

(4)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心别把手弄破;

(5)老师这里有一个废品回收站,你不用的材料可以分类放到回收站,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到回收站进行资源共享。

2、分组活动:

(1)教师一同参与,要注意到后面几组的同学,适当指导,提醒学生要注意多交流,积极尝试,及时鼓励敢于创新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老师看到大多同学都已经完成,就组织参观作品。

四、反思评价,延伸拓展

师:同学们的手真灵巧,都已经做好了。

1、组织学生评价

师:接下来,我们请每组选派代表上来介绍作品,介绍时要把作品名称和作品特色说清楚。其他同学当评委评一评:设计上,制作上等。

相机鼓励:不错!你们的作品很有创意!你们合作得很好!相信下一次你们会有更好的'作品。你们的作品真精致啊!你说得多好呀!今后继续努力!

2、整理课桌,回收废品

出示眉开眼笑的大纸杯:你们看,这个纸杯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能被再次利用)

3、组织学生评估

师:(过渡)刚才大家在制作过程中表现都很好,下面请你们完成评估表。

4、拓展延伸

1、做好后,这些娃娃还可以怎样进行美化,改进?

2、小结:今天这堂课,同学们利用一些废旧纸杯加上自己的聪明才智,制作出了精美的小制作。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的废弃物都潜藏着被再塑造的条件,只要通过大家的慧思巧手,它们都可以化腐朽为神气。(出示废品制作的作品的图片),课后去试试看,用你的作品来装饰自己的家。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设计了“交流信息、引入课题——表达设想、自主设计——讨论制作、合作加工——反思评价、延伸拓展”等教学环节,并力求突出以下几点:

1、培养学生多渠道收集信息能力。

2、充分利用交流评议,实现互动学习,促进技术思维。

具体包括:

(1) 设计图的交流评议

(2) 作品的交流评议

(3)问题和体会、发现的交流评议

3、多途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3) 通过课前调查、作品展示拓展学生思路

(4) 设计过程中鼓励创新

(5) 作品交流注重特色介绍

(4)课尾的拓展延伸

手工船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泥塑方法制作小蜜蜂,能对蜜蜂的眼睛、触角、条纹等部位进行精细地制作。

2.体检泥塑活动的乐趣,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胶泥、泥工板、小蜜蜂手工成品若干。

2.各种样式的蜜蜂图片。

3.有关小蜜蜂的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表演蜜蜂舞,导入活动。

教师:小蜜蜂飞来了!(歌舞表演)......小蜜蜂真可爱,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小蜜蜂的图片,了解蜜蜂的外形特征。

教师:小蜜蜂是什么样子的?请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幼儿在教师的鼓励下自由观察、大胆表达。

3.出示蜜蜂的范例,引导学习多种方法制作蜜蜂。

教师:瞧,我这里有好多小蜜蜂,它是怎么样做的?

幼儿观察范例,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尝试制作蜜蜂,掌握制作蜜蜂的方法。

教师:小蜜蜂真好看,我们也一起来做小蜜蜂吧。

教师小结制作方法:首先团一个圆球形,搓一个短粗的圆柱形:

然后将圆球和圆形柱组合起来做蜜蜂的翅膀:并在蜜蜂的头上粘上眼睛和触角;

最后在蜜蜂的身体上粘上条纹,一只可爱的蜜蜂做成了!

5.供材料,幼儿制作小蜜蜂。

幼儿自由制作,教师重点指导幼儿对蜜蜂眼睛、触角、条纹的制作。

6.展示作品,评价分享

(1)将幼儿的作品放入蜂巢,供幼儿之间相互欣赏。

(2)幼儿之间互评:你喜欢哪一只小蜜蜂,为什么?

手工船的教案篇5

教材分析

?小风筝》这首乐曲欢快、活泼,分a、b两段,a段节奏欢快,表现小风筝各种不同的造型;b段优美舒缓,表现老爷爷放风筝的情景。本活动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实践,结合日常生活中放风筝的经历,引导幼儿欣赏乐曲,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体会音乐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1.故事导入,引导幼儿回忆以往经验,引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2.感受a段音乐,学习变风筝造型,感受乐曲欢乐的音乐情绪。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小结:风筝的造型各异,但是都有它的变换规律,大家仔细观察哦!

3.感受a、b段音乐,初步表现放风筝的情景,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创编动作。

(1)继续讲述情境。提问:你们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回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4.和幼儿一起玩放风筝的游戏,完整表现放风筝的情景,体验放风筝的愉悦心情。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4)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5.出示中国龙的图片,引导幼儿如何集体合作变中国龙风筝。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风筝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手工船的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根据家乡的外形,味道等特征设计包装图案。

2、尝试用各种材质装饰包装盒,体验做手工的快乐。

活动重点:

根据家乡的外形,味道等特征设计包装图案。

活动难点:

尝试用各种材质装饰包装盒,体验做手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特产盒子、教学剪刀、画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盒子,引出课题。

1、把特产盒子散放在教室四周(也可以放在不同的地方)。

教师:看看我们教室里多了什么呀?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呢?

2、逐一出示包装盒,引导幼儿观察,说说它是装什么特产的。

教师:你们怎么看出来这盒子里装的是什么呢?这个盒子上面画的是什么?是什么意思呀?它是装什么的呀?这个盒子上的图片是什么呢?上面写的是什么字呀?

3、教师:盒子外面要画上里面装的东西的图片,画上去,大家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还要在盒子上名字。盒子里如果是很好吃的东西,要把东西得让让觉得很好吃,如果是很香的东西,要画得很漂亮,让人感觉到它的香味。

二、幼儿观看幼儿用书。

1、幼儿观看书上的盒子, 说说书上的盒子是怎么设计的。

2、教师:书上有很多漂亮的`盒子,我们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画的,用了什么颜色。

三、幼儿看挂图的制作步骤,进行包装盒的制作。

1、幼儿讨论制作的内容。

教师:我们的家乡有很多特产,想请小朋友来设计盒子,你想怎么设计呢?(幼儿讨论家乡的特产,并说说自己想设计的主题。)2、出示材料,介绍材料。

教师:老师这里有空白的纸盒、画笔、剪刀、白乳胶,请小朋友看挂图上的制图步骤来做漂亮的盒子。小朋友先在白纸上画团,画好涂上颜色,再把它剪下来,贴在盒子上进行装饰。

3、幼儿制作盒子。

4、请先制作好的小朋友还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设计我们瑞金的各种特产包装盒。

四、展示作品。

把做好的盒子放在教室周围,幼儿学习的时候可以进行欣赏自己做的盒子。

五、展示幼儿的作品。

1、刚才小朋友很认真设计了各种特产的盒子,现在我们一看哪个小朋友设计的特产盒子最好。

2、幼儿作品,表扬做得好的小朋友。

3、带领幼儿收拾材料。

手工船的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 在教师的提示、帮助下,学习将平面小鱼贴在作业纸空白处。

2. 在教师示范及自我语言提示下,学习用食指蘸少量糨糊。

3. 学习使用糨糊等粘贴材料,知道不用手抓糨糊,手指用过糨糊后要在抹布上擦干净。

活动准备:

1. 幼儿人手一张画有鱼缸轮廓的作业单,用各色彩纸剪成各种形状的鱼。(每名幼儿3—4张。)

2. 教师教具作业单和各种形状的`鱼卡片,内容同幼儿学具,放大2——3倍。

3. 糨糊、抹布,每组两份。

活动过程:

1. 出示操作材料,以游戏情境引起幼儿的兴趣。

(1) 出示彩色瀣地卡片。(看,谁来了)

(2) 出示教具作业单。(小鱼要回家了,它们的家在哪里?)

(3) 教师介绍小鱼的家。

(4) 幼儿尝试将小鱼送进鱼缸,帮助幼儿了解“家”的含义。

(5) 教师将手松开,引导幼儿发现小鱼会掉下来,并出示糨糊。

2.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活动的玩法和操作规则。

3.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糨糊不要抹的太多)

4. 展示、欣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