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梨的幼儿园教案优质7篇

时间:2024-06-17 作者:Mute

教师们充分准备教案,可以提高教学反馈和改进能力,教案需要教师具备时间管理和资源整合的能力,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梨的幼儿园教案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梨的幼儿园教案优质7篇

关于梨的幼儿园教案篇1

学习活动:小花小草要喝水

活动目标:尝试用小容器浇水,激发宝宝对小花小草的关爱,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若干只大桶,各色小桶若干只。数学“3”卡片。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浇水尝试——结束部分。

一、 激发兴趣

老师念儿歌,引起宝宝的兴趣;太阳公公真调皮,晒在身上热乎乎,我们宝宝做好操,喝口开水解解渴。

1、 师:天气热了,除了我们还有谁会口渴啊?

幼:小狗、小猫、小兔、老师…..

师:我们宝宝真聪明,知道小狗小猫小兔会口渴。还想到了老师也会口渴的。真是有爱心的好宝宝。

2、 师:我们幼儿园的小草呀,漂亮的小花呀,也晒得干干的,渴了,小草小花对朱老师说:“太阳公公真调皮,晒在身上热呼呼,小花小草要喝水,哪个宝宝会帮忙?”今天我们欢欢班的宝宝和朱老师一起去给小草小花喝水了。

二、 浇水尝试

1、 讨论:我们要去给小草小花浇水,要有什么东西呀?

幼:水、水桶。

师:现在朱老师来变变变、变出了什么呀?(水桶)这水桶是什么颜色的呀?(幼:红色的)。

师:什么形状的呀?(圆圆的)

师:朱老师再来变,变变变又变出了一只什么颜色的水桶呀?幼:蓝色的

师:朱老师再来变,又变出了一只什么颜色的水桶呀?幼:黄色的

师:我们一起来数数有几只水桶?

幼:1、2、3,3只水桶

师:对了,是3只水桶(出示数字3)这是3、3、3

师:哎呀,这3只水桶还不够呢,朱老师再来变,变变变,变出了许多的水桶了。宝宝,我们每人拿一只水桶吧。

2、 师:宝宝,我们看看这只大桶里有什么呀?(幼:水)对了,朱老师先到大桶里舀水了,然后拿去给小花小草喝水了“小花一口一口喝,别着急,急了要呛的。”“小草你也一口一口喝,别着急,急了也要呛的。”

3、 师:宝宝也要给小花小草喝水了。(鼓励每位宝宝参与活动)

三、 结束活动

1、 宝宝我们休息一会儿,看呀,小花小草在笑了,在谢谢我们宝宝了。我们怎么说(幼“不用谢”)我们宝宝给小花小草喝水出了许多汗,看看额头上是汗,小脸上淌着汗,是不是感到口渴了。幼:口渴了。

2、 用儿歌引导宝宝喝水:太阳公公真调皮,晒在身上热呼呼,我们宝宝浇好花,喝口开水解解渴。

游戏活动:聪明的小狗

活动目标:初步学习听信号手膝着地爬,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小铃、小狗头饰、自制肉骨头

活动过程:

1、 老师戴着头饰:宝宝我是谁呀?(狗妈妈)那你们就是我的宝宝了。今天我的宝宝要跟妈妈学本领了,我们先来练练身体吧:今天天气真正好,小狗小狗起的早,穿上漂亮花花衣,跟着妈妈做游戏,点点头,汪汪叫,踢踢腿,蹦蹦跳,发现一根肉骨头,啊呜啊呜吃个饱。摇摇尾巴转个圈,我是聪明狗宝宝。

2、 宝宝你们要听着小铃的声音来学本领的

“叮呤呤”我们向前爬

“叮---呤--呤”我们倒着爬

“叮呤—叮呤”我们要转圈爬

在游戏时老师边提醒边和宝宝一起爬,并鼓励每位宝宝参与游戏活动

3、 宝宝,我们看,前面有什么呀?(肉骨头)快我们去拿肉骨头吃。我的宝宝玩累了,打个滚,洗个澡,冲一冲,摇一摇,洗得干干净净回家喽!

关于梨的幼儿园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够在图谱的提示下完整的演唱歌曲。

2、能够根据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创编不同的动作来表现歌曲。

活动准备:图谱,伴奏

活动过程:

一、导入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两个客人,看看他们是谁?”幼儿:“鳄鱼和恐龙!”

教师拿着鳄鱼和恐龙:“大二班小朋友你们好,猜猜我们来到大二班干什么的?”幼儿猜测……

教师:“我们是来跳舞的!”出示“来跳舞”字条,教师和幼儿依字读“来跳舞!”

二、新授歌曲《来跳舞》

1、教师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前半段。

(1)(伴奏)教师唱:“恐龙来跳扭扭舞。”教师:“恐龙跳的`什么舞?”幼儿答:“扭扭舞。”

教师:“猜猜恐龙会怎样跳扭扭舞?”幼儿创编各种动作。

教师:“我们来看恐龙怎么跳的?”

(伴奏)教师边唱边指图片。

教师:“怎么跳的?”幼儿答

教师:“用歌曲里的话来回答我?”(伴奏)

(2)教师:“听听鳄鱼跳的什么舞?”(伴奏)教师演唱“鳄鱼来跳踢哒舞”。

教师:“什么舞?”幼儿:“踢哒舞。”

教师:“猜猜鳄鱼会怎样踢哒舞?”幼儿创编。

教师:“我们来看看恐龙是怎样跳踢哒舞的?”(伴奏)教师边唱边指图片。

教师:“怎么跳的?”幼儿答

教师:“用歌曲里的话来唱着回答我?”(伴奏)

2、教师运用图谱引导幼儿学习唱歌曲的后半段。

出示图谱,教师:“图谱上都画了些什么?”幼儿:“手和很多嘴巴!”

教师:“这些嘴巴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教师:“我们学学图上的嘴巴,看看能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尝试。

教师:“马上老师要唱四句声音,请小朋友按着老师唱的顺序来给歌词和图片配配对?”

(伴奏)教师演唱:“哗哗,哈哈哈。噢噢,呵呵呵。”教师:“我刚才唱了些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请小朋友来根据老师唱的顺序来给图片排队。”

教师引导幼儿用图片为拟声词配对。

教师:“我们来唱一遍来看看他排的对不对?”

(伴奏)我们看着图谱来一遍。

3、(伴奏)教师完整的演唱歌曲。(边唱边出示图谱。)

教师:“老师把这些关于恐龙和鳄鱼跳舞的图片,编成了一首歌。请听歌曲《来跳舞》”

4、幼儿完整学习歌曲。

(1)(伴奏)教师大声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2)(伴奏)幼儿尝试看图谱演唱。

5、幼儿唱歌教师示范动作。

“现在刘老师做鳄鱼和恐龙,请小朋友唱歌,老师来给你们伴舞。请小朋友认真看老师每句做的动作。”

(伴奏)老师跳舞幼儿唱歌。

(伴奏)“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做恐龙和鳄鱼,一起来跳舞吧?”

(伴奏)“试试自己根据歌词创编不同的动作,我们边唱边跳舞吧?”

三、和鳄鱼、恐龙道别。

关于梨的幼儿园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理解绘本,了解盲人朋友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

2、能积极参与观察、体验和交流活动,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关注身边的特殊人群,萌发尊重、关爱残疾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绘本ppt、盲人生活ppt、眼罩(与幼儿人数相等)、盲文卡(2人一张)、画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介绍盲人朋友——托马斯

1、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朋友,托马斯,他是一位盲人朋友。盲人是什么样的?

2、你觉得盲人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3、现在就请你把眼罩拉下来遮住眼睛,感受一下盲人的世界是什么颜色的。

4、可是托马斯说盲人的世界也可以有很多颜色,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他是怎么说的。

二、理解绘本,了解盲人认识颜色的方法

1、师:这是《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讲故事)

2、提问:

①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它可能代表的是什么颜色?(根据幼儿回答,点击相应图片)

②托马斯说黄色有时像小鸡的羽毛,软软的,他是怎么感觉到的?(摸到的)

③托马斯想用草莓代表什么颜色?有时还像西瓜,甜甜的,托马斯是用什么办法认识红色的?(尝到的)

④落叶是什么颜色的?这幅画面是托马斯介绍他认识棕色的方法,他是怎么认识的?

⑤托马斯觉得绿色吃起来就像柠檬冰激凌的味道,除了尝,他还用了什么办法来认识绿色?(闻)他觉得绿色闻起来像什么?

⑥托马斯说他喜欢所有的颜色,为什么?

3、小结:托马斯虽然眼睛看不见,不过他会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嘴巴尝,还可以用他的身体去感觉、认识世界。

三、感受体验,关注盲人生活

(一)触摸盲文

1、师:今天我们就来试试盲人朋友用手摸的本领。先请你说说在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小点点)(课件出示盲文图片)

2、师:现在请你戴好眼罩,然后用手摸一摸小卡片上的'点点,感觉怎么样?(粗糙、凹凸不平、有花纹)

3、师:知道这些小点点有什么用吗?

4、小结:这些点点可以组合成不同的文字,帮助盲人看书。

(二)对比作画

1、师:盲人朋友除了会学习盲文,还有很多其他的本领。(欣赏课件:盲人生活)

2、师:你们觉得盲人了不起吗?虽然他们的眼睛看不到,但他们还会画画、弹琴。你们能在看不见的情况下画画吗?

3、蒙眼作画

要求:①轻轻地拿出你椅子下面的画板放在膝盖上,在纸的上半部分画个太阳;

②把眼罩从头上轻轻地拉下来遮住眼睛,直到看不见;

③拿起笔在纸的下半部分再画个太阳。

4、体验交流:你觉得两次画画的感觉一样吗?哪次画画简单?

5、师:是呀,盲人的生活真是不容易。我们小朋友想不想来帮助盲人朋友?

四、延伸活动,幼儿合作扮演盲人

1、师:如果请你来扶着盲人朋友走路,你会怎么做?谁来试一试?

2、师:现在请你们两个小朋友一组,一位小朋友做盲人,另外一位小朋友做帮助盲人的人,然后一起慢慢走出门口,好吗?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借助绘本《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引导幼儿了解盲人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虽然幼儿平时与盲人的接触不多,但通过本次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盲人生活的好奇以及敬佩之情,他们通过看、摸、猜等方法拉近了与盲人的距离,从而萌发尊重、关爱盲人的情感。整个活动充满温馨、关爱的气氛,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强,参与的机会很多,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

关于梨的幼儿园教案篇4

关于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的分析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一些简单的消防知识,知道着火要打电话“119”、碰到劫匪打电话“110”、有人生病打电话“120”。

2、让幼儿知道一人在家不能玩火。

3、让幼儿知道如发生火灾等事件该如何逃离。

准备:魔术箱、各种汽车图片、儿歌、图片活动过程:

1、用变魔术的方法出示图片,并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今天我带来了一个魔术箱,让我来变一个魔术,看看变出来些什么?“我变,我变,我变变变。”

教师小结:公共汽车是座人的,警车是抓人的,救护车是救人的.,消防车是灭火的。

2、通过故事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一人在家不能玩火。

教师小结:小朋友们一人在家不能玩火,万一着火的话要拨打电话“119”,记住要说清楚你的家庭住址,住在那一条路,几弄几号。(110、120同上)3、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防火措施。

(1)家中着火a棉被b绳子c打结的绳子d跳窗

(2)公共场所着火a爬出去b毛巾和水c冲出去d跳窗

(3)高层住宅着火a冲上顶楼b棉被c绳子d跳窗

(4)办公室着火a做电梯b走楼梯c跳窗d打电话

4、教师小结评价。

教师:我们现在都是大孩子了,都知道一人在家要注意安全,那我们的小弟弟小妹妹们都不知道这些知识,我们以后要常常提醒他们,去关心他们,做一个小弟弟小妹妹们都喜欢的大姐姐大哥哥。

关于梨的幼儿园教案篇5

教案目的:

1、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能变成冰,也能变成水蒸气。

2、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和观察实验的基本方法。

教案准备:

1、一只盛有少量水的烧杯(划有红色线、要求有颜色的水)、酒精灯、一杯热水。

2、小块冰若干,盛有热水的保温杯。

4、《小水滴旅行记》的课件。

5、课前准备:幼儿在家做水结冰的实验。

教案流程:

一、活动导入。

师:出示冰。(幼儿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幼:“冰”、“我在家里也和爸爸妈妈做了。”

师:“对,这是你们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的,还记得你们是用什么做的吗?”

幼:“知道”。

师:“那谁来告诉我,你们是怎么做的?”

幼儿回忆制作的过称和方法。

教师小结:“恩,对。水可以变成冰、变成冰花、冰雕。看老师手里的图片,漂亮吗?”老师放出示图片。

得出结论:水可以变成冰。

二、操作部分。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水可以变成冰、变成冰花、冰雕。那你们知不知道冰可以变成什么呢?”

幼:“水”

师:“那小朋友们怎样才能让他们变成水呢?谁来告诉我?”

幼:用热水、冷水、太阳、手、火等方法。由于时间和操作的可行性,老师采用手捂得方法验证(先让一个说用手的小朋友示范,老师旁边指导。再让其他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尝试并感受有冰变水的过称)并记录。

师:“小朋友们,现在冰变成了什么?”

幼:“水”

师:“你们真聪明,那有没有谁愿意告诉我你的手现在是什么感觉?”

幼:“很凉快,冰冰的`”

师:“恩,老师的手也冰冰的,小朋友摸摸身边小朋友的手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再摸摸自己的小脸,有什么感觉?是手冷还是小朋友的脸冷?”

幼:“手冷”

师:“你们的小手为什么冷呢?”

幼:“我们刚刚摸冰的”

师:“对,我们的手刚刚摸了冰,现在冰吸收了我们手的温度变成水了。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水神奇吗?”

幼:“神奇”

得出结论:冰可以变成水。(在一定的温度基础上)

师:“恩,神奇水宝宝可真调皮,一会儿变成冰,一会儿又变成了水。可是你们猜猜如果老师继续加热水宝宝,它还会变成什么呢?”

幼儿猜测结果。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

幼:“想”

师:“看,老师前面的杯子。仔细看啊。”

教师演示实验:点燃酒精灯,将盛热水(水是有颜色的,这样便于幼儿观察)的烧杯放在三脚架上燃烧,要求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师:“小朋友们,你们发现水有了什么变化了没?那水蒸气是从哪里来的?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水变成水蒸气的现象?(烧开水、煮饭等)

师:“你们说水神奇不?”

教师小结:水还可以变成水蒸气。

三、欣赏故事课件《小水滴旅行记》

师:“那我们一起来看看,水还有什么神奇的变化?”

游戏活动:幼儿在太阳下做冰变水的实验。

家园共育:家长与幼儿一起探讨水的作用。

日常生活:了解生活中水的变化。

区域活动:

1、溶解组:“把盐、糖放进水里搅拌后,它怎么不见了?”

2、沉浮组:“把东西放在水里,有什么不同现象?”

3、流动组:“为什么小篮子装不住水?”

4、冲力组:“为什么把水浇在水车上,它就会转?”

关于梨的幼儿园教案篇6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刚入园不久,处于班级常规建立初期,普遍规则意识不强,教育的重点是锻炼他们听指令的能力和遵守规则的习惯。在一次户外活动时,我发现几名幼儿追着被风吹动的树叶跑,而且来回追得很起劲。于是,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爱跑、爱动但听指令能力较差等,我以“风婆婆和小树叶”为主题,结合游戏情境,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将幼儿常规训练与体育活动相整合,在锻炼幼儿听指令能力的同时,练习四散跑,体验户外活动的乐趣。小班幼儿需要学习会听指令、看指令,此次活动重点在于让幼儿会听指令并做相应动作,同时锻炼幼儿走、跑、四散跑的能力,增加体育锻炼的同时掌握走、跑技能。

活动目标

1.能听信号练习走、跑交替;

2.体验户外四散跑的乐趣;

3.积极参加体育游戏,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一片小树叶、一个风婆婆头饰。

活动过程

1.创设游戏情境,让幼儿充分体验“小树叶”的角色

师:(手拿一片小树叶)这是一片小树叶,是怎么样的小树叶?

幼:长长的。

师:什么颜色的?

幼:绿色的。

用容易观察到的有趣的小树叶特征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可以激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教师摆弄小树叶,表现出很好玩的样子,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师:(左右摆动小树叶)起风啦,小树叶飞到这边,飞到那边,飞到上面去咯!

通过教师的直观演示,让幼儿形象地理解风婆婆与小树叶之间的互动关系,为幼儿参与活动在认知方面做好准备。

请幼儿当小树叶,教师手上的树叶往哪边倒,小树叶们就往哪边倒。

结合教师的引导,让幼儿模仿游戏角色做一些动作,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角色。

2.示范游戏中会用到的各种指令动作,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同时提出游戏规则

(1)教师示范指令动作

师:(身体作蹲下的动作)树叶落下来啦!

幼儿模仿。

师:(身体作摇摆升起的动作)起风啦,树叶飘起来了。

幼儿模仿。

师:刮大风啦。(教师动作指向一个方向,引导幼儿快跑至那个方向,或者四散快速跑)

师:刮小凤啦。(教师动作指向一个方向,引导幼儿慢跑至那个方向,或者四散慢跑)

师:(马上蹲下)风停啦!

小班幼儿以模仿学习为主,示范可以将动作要求融入具体规则当中,为顺利开展游戏奠定基础。

(2)引导幼儿进行练习,同时用语言鼓励和表扬按要求完成动作的幼儿。

教师随机发出指令,让幼儿按照“小树叶”的角色进行动作练习,重复三次,主要帮助幼儿按信号熟悉规定动作。

这个环节的内容是限定性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尽快熟悉动作和信号,为在正式情境下开展活动做准备。

3.以游戏情境贯穿,组织幼儿开展游戏。

该环节是对第二个环节的推进,变换了活动形式,加大了活动量,使幼儿从简单的走跑交替练习过渡到更为剧烈的四散跑,是整个游戏的高潮部分。

(1)先找一个依托物(如操场上的某棵树),圈定活动范围,教师充当风婆婆。

师:我们是那棵树的叶子,都到树妈妈身边,做好准备!(在圈定好活动范围之后,教师发出口令,注意引导幼儿四散跑动)

注:为了保证安全,教师对活动范围的规定非常关键。此外,教师在发出信号时要求幼儿听、看和动作相结合,有意识地锻炼幼儿遵守规则和听信号。

(2)为避免一棵树上太挤,尝试男女生分开。

这是一个在既定信号和动作上添加的新规则,虽然不是针对动作本身,但对理解和运用规则是一个挑战。

师:女孩子是这棵树上的叶子,男孩子是那棵树上的叶子!

注:教师可以用“我”来代替“风婆婆”,即用“我要吹大风啦”来替代“现在风婆婆要吹大风啦”,帮助幼儿更好地融入游戏情境,愉快地参与游戏。此外,教师要及时地发现游戏中可能出现的碰撞或者摔倒的现象,组织幼儿讨论解决方法。

活动中,教师以风婆婆的角色观察幼儿的表现,重点观察幼儿对信号的遵守和动作的安全情况,并适时利用小结或讨论环节对运动量进行调节,实现动静结合。

4.游戏结束,引导幼儿放松活动。

师:风停了,小树叶撒得满地都是啦!我要轻轻地把树叶吹回班级啦!

教师边慢步走,边示范放松动作,游戏自然结束。

活动点评

这是一个典型的由幼儿生成的主题活动,得益于教师对幼儿平时户外活动表现的细心观察。作为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常规教育是重点,学习听指令、看指令是培养小班幼儿常规意识和行为的重要途径。此次户外体育活动重点在于让幼儿会听指令并做相应动作,同时锻炼幼儿走、跑、四散跑的能力,在体育锻炼中实现了常规训练,体现了课程整合思想。

整个活动都由“树叶落下来啦”“起风啦,树叶飘起来了”“刮大风啦”“刮小风啦”“风停啦”等口令串起来,教师通过充当风婆婆这个角色,与幼儿一起游戏,符合小班游戏活动的组织要求,能够极大地提升幼儿的活动热情。活动始终围绕风婆婆和小树叶互动而进行,主要采用集体活动的策略,这对理解能力和规则意识较弱的小班幼儿来说,能够很好地提供动作模仿的机会,让幼儿在“从众”的行为当中不知不觉强化了对信号的理解,也体验了户外活动的乐趣。

由于此次活动是以“跑”为主要动作,跑步对于幼儿来说是一项比较剧烈的活动,而且小班幼儿跑步能力发展有限,特别是跑步过程中的制动能力很弱,对方向的控制能力较差,所以教师在设计活动时特别关注了可能发生的运动量问题以及安全问题。在设计口令时,教师就注意到了动作快慢、进行和停止、运动和休息的交替,并反映于风婆婆和小树叶的互动方式上,风婆婆是导向,指挥着小树叶的运动,这层关系是比较直观和形象的,符合小班幼儿思维特点。因此,幼儿很容易进入角色,并遵守规则,也使得游戏比较容易开展,同时也是这项活动设计的创意和亮点所在。

关于梨的幼儿园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来了,自然界中的万物会发生变化。

2、初步学习演唱歌曲《春天》,并能跟随音乐内容自由律动、做动作。

3、引导幼儿感受春天的美好,萌发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1、自制挂图(根据歌词内容设计)。

2、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引导幼儿思考

(1)师: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呀(春天)

你们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呢?

(2)鼓励幼儿大胆讲述,教师适时引导。

(3)教师小结:春天来了,柳树会发芽,花朵会开放,冬眠的动物都醒来了。

幼儿活动: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这种轻松的方式,拉近教师和幼儿之间的关系,让幼儿能更轻松更愉快的思考问题,有利于他们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引导幼儿提取记忆中春天的'样子,为接下来记忆歌词做铺垫。

2、出示挂图,示范演唱歌曲《春天》并学习歌词。

(1)教师演唱歌曲,请幼儿注意倾听歌词。

师:你们听到歌词里都唱了什么?

(2)教师帮助幼儿补充、重述歌词。

(3)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内容,梳理画面内容的同时能与歌词联系,方便幼儿记忆。

幼儿活动:幼儿倾听教师演唱,初步记忆歌词;能尽量把歌词记忆完整;学会把画面与歌词联系起来记忆。

设计意图:教师先清唱一遍,速度要慢,是让幼儿听清楚歌词里唱了什么。小班幼儿的记忆都需要靠直观生动的形象,所以利用挂图,让幼儿能根据画面记忆歌词,加深印象。

3、完整学习歌曲《春天》。

(1)教师不跟随伴奏清唱,歌唱速度要放慢,咬字

要清晰,边唱边在图片上指引出歌词内容,帮助幼儿记忆。

(2)教师通过指画面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并运用多种形式,如男女生轮流唱歌词、小组唱歌词,反复练习并能自然地配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运用集体演唱、小组演唱,男女分组演唱,个人演唱的形式反复练习歌曲,知道唱完后保持花的造型。

(4)幼儿能配合动作完整演唱歌曲。

幼儿活动:幼儿完整学习歌曲,在演唱的同时还能够自然地配上动作、跟随音乐律动。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种形式帮助幼儿记忆歌曲,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受,能够完整的唱出歌曲。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中,组织幼儿扮演太阳、小草、小鸟、花,按照乐句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