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音乐课教案8篇

时间:2024-04-29 作者:Surplus

编写富有趣味性的教案可以增加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参与度,一份出色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的深度和广度,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优秀音乐课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优秀音乐课教案8篇

优秀音乐课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在故事的帮助下,熟悉乐曲的节奏和结构,学用棒铃或沙锤参与b段变魔法的演奏。

2.在魔法语言“乌啦啦啦啦,乌啦啦啦啦,变、变、变!”的帮助下,学习用棒铃或沙锤演奏||x x x—|的节奏。

3.知道轻拿轻放乐器,和大家一起用乐器变魔法。

活动准备:

1、乐曲《森林狂想曲》。

2、棒铃16个、沙锤16个。

3、魔法帽一顶、装有玩具的魔法盒一个。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出活动情境,初步感知音乐的结构。

1、讲述故事情境。

师:小小魔法师跟着魔法老师走进了神秘的魔法森林,他们东瞧瞧西看看,发现了一个魔法盒,魔法盒里会变出什么呢?让我想一想,赶快拿出魔法棒来变一变:乌啦啦啦啦,乌啦啦啦啦,变、变、变!变出什么呢?

2、教师示范动作。

师:你想变什么?我就是魔法老师,你们仔细看一看我是怎么变的?说了什么咒语。

二、用动作和魔法语言感知||x x x—|的节奏。

1、再次示范,引导幼儿学习变魔法的节奏型。

师:魔法师是怎么变魔法的?说了什么咒语?对吗?我再变一次,这次仔细看一看变得对不对。

2、学习语音节奏型和动作。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3、完整合乐做表演动作。

师:小魔法师,你们准备好了吗?

三、使用乐器,进行变魔法的游戏。

1、出示乐器,引导幼儿认识并使用。

师:变出来了吗?为什么没有变出来?我想可能你们的魔力不够,我带来了几种有魔力的.魔法棒,来帮助你们变。可是这个魔法棒是有魔力的,它特别听会轻轻拿轻轻放的小魔法师的话,你们愿意和它做朋友吗?

2、尝试用乐器演奏节奏型。

师:每个小朋友选一个你喜欢的魔法棒,摇一摇,试试用魔法棒来变魔法。

3、完整合乐演奏。

师:魔法棒是不是你们的好朋友?我们来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变出来。

变出来了吗?想不想再变一个?这次让后面的老师也来帮忙,好吗?

优秀音乐课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唱准歌曲旋律,用连贯和跳跃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深情和快乐情绪。

2、迁移知识经验,为歌曲创编新歌词。

3、与同伴协调一致地歌唱,表达唱"家"爱"家"的情感。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有诗歌、想象画"家"的仿编经验。

2、人手一张纸和一支画笔。

活动过程:

一、在《小手歌》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二、感受歌曲《家》的旋律与节拍。

1、倾听乐曲旋律和节拍。

2、随音乐拍出新曲节拍。

3、表现乐曲的连贯与跳跃。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2、理解和记忆歌词。

3、整首学唱。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看图边唱歌。

4、有表情地歌唱。

四、为歌曲创编新歌词

五、复习活动

六、在《幸福拍手歌》乐曲伴奏下,继续创编新词,并边唱边走做动作。

反思:

我们班的小朋友对音乐很多很感兴趣,在活动中,我把歌曲的歌词和前几天学习的儿歌《家》结合起来,小朋友学得非常快,效果也很好。用连贯和跳跃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深情和快乐情绪。

优秀音乐课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

2、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

活动准备:

1、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

2、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份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室。

幼儿在《郊游》歌声中欢快的边动作边进入。

二、练声、节奏型练习。

引导幼儿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

① /吱吱吱吱/吱吱吱吱

② /游游游游/游游游

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①师清唱,边唱边指图谱。

②提问:a、听了刚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指图谱)

b、解释脚印:因为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脚印。

2、完整朗读歌词。

四、掌握歌词内容。

1、用各种动作创造表现歌词内容。

①个别幼儿表现。

②自由组合表现。

2、老师指图谱,幼儿坐下安静完整朗读。

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边朗诵边打出节奏。

五、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放录音磁带)

2、用象声词“啦”唱,熟悉旋律。

3、幼儿自指小图谱,听音乐学唱。

4、师生共同指大图谱唱。

5、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唱好顿音、连音和强音记号。

6、吿诉幼儿歌曲名称。

7、合唱:

①幼儿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词。

②幼儿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词。

六、结束:

幼儿手持话筒,边唱歌边走出活动室。

优秀音乐课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表演、创编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

2、认识力度记号“pp、p、mp”,并能准确地运用。

3、指导学生用不同的力度演唱歌曲,表现音乐形象。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歌曲的意境想象

二、教学重点:

通过对力度记号的掌握以及歌曲的演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

歌曲的意境想象。

三、教学难点:

休止符乐句的掌握和演唱

四、教具

课件、钢琴、歌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一个神秘的地方,请同学好好看看这是什么地方?

2、师:“你看到山谷是什么样的景色?

生:山谷有烟、有雾,有花……

师:这些东西有没有声音呢?没有声音山谷里是怎样的?

生:静悄悄的。

3、师:大家想不想到山谷中去看一看呀?

师: 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歌曲《山谷静悄悄》,共同去感受它的美。(播放歌曲范唱。)

4、点题板书:山谷静悄悄

二、教授新课:

师:在这静静的山谷中会有什么东西呢?让我们到歌曲中去寻找吧?

(播放歌曲)

生:……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3、请大家再来听听歌曲有什么特点?情绪有哪些变化?

师:这么美的山谷,让我们用优美的歌声把它唱出来吧!

4、带领学生用“lu”演唱歌曲

师:你认为作曲家要表现怎样的意境?

生:……

师:哪些地方体现了山谷的幽静呢?

生:……

师:讲解八分休止符,要求学生演唱时要声断气不断。

5、带领学生演唱歌曲第一部分,要求运用力度记号。

6、聆听歌曲第二部分。

师:是谁改变了山谷的宁静?

生:……

师:对,是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发出了“叮咚”的声音。地质队叔叔常年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探测、找到矿资源并把它开发出来,象我们生活中的金、银、铜、水晶……好多宝藏都是从这山谷中的岩石中取出的。地质队叔叔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为祖国做出了贡献,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呀?

生……

师:再次带领学生感受歌曲。

师:你认为歌曲的两个部分有区别吗?

6、带领学生演唱歌曲第二部分

重点演唱叮咚部分(注意四分休止符)

7、完整演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师:为了使我们的歌曲更完美,哪位同学有好的演唱方法推荐给我们?生:……

师:好,我们试试ⅹⅹ同学的演唱方法。

1、师将学生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演唱歌曲主旋律,另一部分唱叮咚

(学生体会多声部歌曲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两个声部进行调换演唱,学生感受。

四、教师总结

师:你今天都学到了什么?

生:……

师: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山谷,在优美的歌声中感受了山谷中静静的美景和地质队叔叔的铁锤精神,让我们继续保持这种不断学习的精神,去探索大自然更美丽而丰富的声音。

在歌声中结束本节课。

优秀音乐课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活泼的情绪演唱歌曲,注意自己歌声与伴奏音乐、同伴歌声的协调统一。

2.学习并理解休止符;体会说唱歌曲的节奏美和韵律美。

3.积极参与活动,充分享受歌唱活动的快乐。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节奏图(下面有马路和小树);画有背景的图片;鸭子小图片若干;数字2.4.6.7.8;移动小鸭子一只;红绿灯;红圈一个(贴在手掌心)。

活动过程:

1.节奏激趣。

(1)出示红绿灯:这是什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小鸭子走在马路上看到红绿灯会怎么走?

(2)出示节奏图,学习并理解休止符。(∣●●●●●∣●● ●●●●∣●● ●● ●●●∣●● ●●●●∣)

教师:我走在马路上,心里真高兴,看到绿灯走走走,看到红灯停下来。

鸭子边走边叫,怎么叫的?我们看着红绿灯来试试。

(3)学习用鸭子的叫声表现节奏∣●●●●●●∣。

这里还有一组红绿灯,我们用小鸭的叫声把节奏表现出来。

创编鸭子的不同叫声,表现节奏。(咕嘎)

2.“数鸭子”游戏。

(1)出示图片:今天不光来了一只鸭子,还来了许多鸭子。我们现在来玩“数鸭子”游戏。我们先来看图上有什么?

教师: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问完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两只鸭子。幼儿答:一共有2只;

教师继续问: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一共有几只?问完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两只鸭子。幼儿答:一共有4只;

教师边问边依此贴上2只、1只、1只鸭子,幼儿快速作出反应。

(2)提炼归纳:老师是怎么问的?数到了几只鸭子?

3.结合节奏图学习说白,提醒幼儿注意休止附。

4.随琴声学习歌曲演唱部分的前半段。

5.继续“数鸭子”游戏。

(1)教师:又有小鸭子游来了,数数有多少?教师快速在图上贴上鸭子,问:现在有几只?

(2)教师轻声哼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3)幼儿跟唱歌曲后半部分。

6.完整学习演唱歌曲。

7.师幼共同小结歌曲的.特点。

8.师幼共同创编动作,边唱边表演。

活动延伸:

1.学习二声部演唱,体验和声之美。在演唱部分的乐句末加上“嘎嘎”,分组演唱。

2.学习歌曲的第二段。

3.欣赏其他的说唱歌曲。

活动反思:

教具设计巧妙,在节奏练习中创设了小鸭过马路走红绿灯的情境,抽象的休止符用红灯来表示,浅显易掌握;演唱部分的教具是一张背景图,简单的图片实用性强,尤其是教师迅速在图上贴上鸭子,让幼儿快速反应出鸭子数量,在游戏中幼儿轻松理解了歌词。贴在教师掌心里的红圈也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有需要特别提醒的地方,教师就及时把红圈亮出来,便于幼儿对停顿的掌握。

活动的难点是休止符的掌握与表现。教师通过红绿灯、掌心的红圈来突出休止符,通过红灯停来表现休止符,所以难点基本得到解决。活动中还注意到了个别指导,对个别幼儿加强关注和提醒,帮助他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休止符。整堂课以游戏贯穿,以小鸭的角色串联一个个游戏,难度也逐步加深,幼儿学得既轻松又愉快。

活动需改进的地方:课前没与幼儿接触,所以幼儿有一些拘谨;积极性还要调动的更强一些;对于停顿和说唱歌曲的特点,幼儿平时接触的不是很多,所以今天幼儿的练习多了一些。

优秀音乐课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听了我们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切的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

下面由教师作配乐范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教师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在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诗句,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五、再次欣赏教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六、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优秀音乐课教案篇7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小小邮递员》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音乐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活动目的:

1、培养幼儿辨别音的高低,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按音的高低送信,送信时灵活运用礼貌用语进行交往。可启发幼儿用多种方式(如图“示,手势等)表现七个音的高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4、养成大胆用色、均匀涂色的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信件,音乐磁带,七个音

游戏过程:

1、幼儿可按意愿选择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扮不同音高的幼儿站在圈上,随音乐拍节奏;扮”小小邮递员“的幼儿听音乐边唱边做骑车的动作,在圈内跑动。

2、当音乐出现其它发音(do,si任选),立即带la的幼儿去送信,文.章出自屈a老师教.案网”幼儿说一句:“(叔叔,阿姨)您家来信了”,接信的幼儿说:谢谢,您辛苦了“。邮递员说:”不用谢,再见!"

3、游戏结束,邮递员与圈上的幼儿互换角色,游戏重新开始。

教学反思: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做了一个小的铺垫,为的是引起孩子的兴趣。题目是:你见过信封吗?你看到过的信封是什么样的?孩子们刚开始并不懂得信封是干什么用的,因为在当今的社会上,手机,电脑,传真机已经代替了写信。使之大部分的孩子很感兴趣,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信封也能像手机一样可以让对方知道自己说的事。

在活动开始后,我又想了又多种方法去引导孩子知道信封的用途及方法,这是一个很枯燥的活动,完全是死记硬背。效果不是很好。正当我郁闷之极的时候,我看到了自己打的游戏,一想,脑子闪过念头对!在游戏的时候孩子特别的开心而且孩子在游戏中,幼儿社会领域的活动,容易被幼儿接受。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工具制作了这个flash。

活动第一环节是介绍邮递员,孩子们非常的好奇,原来写信还有这么多途径的,比如每封信要给邮递员才能寄出去,了解邮递员叔叔的工作很辛苦。这个环节我觉得比较的好,引导幼儿间接的知道寄邮件不是很方便,在第二个环节当中,因为介绍信的寄法比较的枯燥,于是我利用音乐的合理搭配,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并请幼儿上来实践,并完成了预期的效果。在最后的环节当中,我也利用游戏来让让幼儿体验感受寄信,帮助了幼儿记忆写信与寄信。整个活动思路比较的清晰,活动准备的比较好。不足的地方是在预设问题之外的幼儿反应,我没有及时的处理好。

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小小邮递员》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761字。

优秀音乐课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根据故事情节和音乐旋律,学习机器人断顿动作。

2.学会观察地球人的连贯动作,用机器人的断顿动作进行模仿表现。

3.根据自己的意愿交换朋友,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音乐、ppt课件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机器人吗?(出示机器人照片)我们跟它打个招呼吧?

幼:机器人你好!

师:小-朋-友-你-们-好!我在模仿谁说话呀?机器人和我们人类说话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机器人说话一顿一顿的、很慢)他们的动作和我们人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播放机器人跳舞的视频,边放,教师边模仿表演)

师:有没有发现机器人做起动作来有什么特点?小结:机器人做动作也是一顿一顿的、很慢。

2.教师讲述故事,调动兴趣。

3.引导幼儿学习机器人刷牙、洗脸动作。

机器人在出发之前要先刷刷牙,它的`动作是什么样的?刷-刷-刷-刷-咔。刷完牙以后再洗洗脸,创编洗脸动作洗-洗-洗-洗-咔。

4.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创编地球人动作,用机器人动作进行模仿。

师:我们看看机器人来到了哪里?(河边)看到地球人在干什么?(钓鱼)幼儿创编机器人钓鱼的动作:钓-钓-钓-钓-咔。接着地球人又划船回家了,幼儿创编划船动作:划-划-划-划-咔。

5.请一名幼儿扮演地球人,做地球人钓鱼、划船的连贯动作,其他幼儿扮演机器人,用程序模仿地球人的动作。

6.教师情境迁移,飞船降落到体育馆,幼儿创编两个体育动作。请一名幼儿扮演地球人,请一名幼儿扮演地球人,其他幼儿扮演机器人,用程序模仿地球人的动作。

7.学习机器人找朋友,回答问题:机器人找到朋友后,做了什么动作?(机器人与地球人双手对接)

8.完整游戏。飞船降落到幼儿园里,一名幼儿扮演地球人,做两个做游戏的动作,其他幼儿扮演机器人用程序模仿地球人动作,并在音乐结尾找朋友交换位置。

活动反思:

通过轻松活泼的律动形式把孩子带到音乐的殿堂,调动孩子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情感,在学习歌曲时教师先范唱让幼儿体会歌曲的情绪。让孩子轻声模唱从而感受歌曲的情感,这样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并能很好的演唱。让教师示范固定形动作,使活动气氛达到高潮。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歌曲,也发挥了孩子的表演能力,真正的达到了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