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充实的教案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水平,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美术脸谱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美术脸谱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用对称的方法来画京剧脸谱,并用夸张的线条,丰富的色彩等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2、知道京剧是中国的国粹,中国文化的悠久历史,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
3、在对京剧的感受中,激发幼儿表达表现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塑封好的脸谱十七个(人数的一半)。
2、脸谱形状的纸人手一份、勾线笔、蜡笔。橡皮筋、钉书机。
3、多媒体课件、歌曲磁带“我是一个中国人”
活动过程:
一、京剧欣赏
1、刚才听到的是什么?(京剧)它是哪个国家发明的?(中国)
2、京剧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戏剧,被称为我国的国粹,为什么称为国粹呢?
小结:京剧,以前是专门在皇帝生日的时候演出的,到现在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历史悠久,被称为我国的国粹。表演京剧的人不但要有一副好的嗓子唱戏,而且还必须有一身过硬的本领,如翻、滚、跌、打、滚、爬等等高难度的动作。大家都非常的喜欢看,所以一直流传到现在。外国人也很喜欢我们的京剧,所以中国人都为此自豪。
二、脸谱课件欣赏:
过渡:京剧人物脸上化的妆也很特别,叫脸谱。这个是我们上次的手工“脸谱”,都是一模一样的,其实脸谱是各种各样的,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吧!在京剧音乐中欣赏各种京剧脸谱。
1、你喜欢这些脸谱吗?为什么?(颜色、图案、)
2、京剧脸谱为什么有不同的颜色?每种颜色都代表什么样的人呢?(欣赏四种颜色的脸谱)
小结:脸谱的色彩非常丰富,每个脸谱至少用了三种以上的颜色,色彩鲜艳、图案夸张,两边对称。红脸代表忠诚勇敢的人;黑脸代表正直、充满智慧;黄色表示凶狠、残暴;白色表示阴险狡猾的坏人。
三、游戏:找朋友
1、游戏:下面脸谱要和我们做个找朋友的游戏。(出示半张的脸谱)请小朋友拿着半张脸谱去找它的另一半,找到后变成一个完整的脸谱,贴在旁边的白纸上。
2、分享:请几对好朋友上前介绍,你是根据什么特征找到的?
小结:京剧脸谱两边的颜色、图案、位置是一样的,所以京剧脸谱的两边是对称的。
四、联想创作
1、京剧脸谱真漂亮,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设计一个京剧脸谱呢?
2、怎样来设计京剧脸谱?谁有好办法?
经验提升:最容易的一个办法是在眼睛中间找到中心点――就是鼻子。然后再画其他图案就很容易。
3、师提示:
眼部和嘴角的表情用夸张的线条表示(请幼儿观察后再示范)。
在脸上可装饰上不同的花纹,涂色时先涂小的色块,最后刷上你喜欢的水彩颜色。
4、幼儿作画,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画出与众不同的脸谱。
帮助能力差的幼儿完成作品,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展示交流
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六、延伸活动:
幼儿戴上面具,听京剧《中国人》,大胆表演,感受做为中国人的自豪!
活动反思:
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我班幼儿的绘画操作能力,通过让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充分感受京剧脸谱的丰富色彩,体验到各种色彩和夸张的造型所带来的不同感受,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引领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也将不断探索美术欣赏教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使自己的欣赏水平不断的得到提升。
美术脸谱教案篇2
材料与工具:
枪蟹壳、红色和黄色海绵边角料、黑豆两粒、百得胶、剪刀。
制作方法:
1、用海绵剪出狐狸的耳朵,其中红色稍大,黄色较小,剪好后将两片耳朵贴在一起呈三角状。
2、把枪蟹壳横放当狐狸头,将剪好的耳朵贴在枪蟹壳后面,正面露出两只尖耳朵。
3、剪两块三角形红色海绵当嘴巴,并将“嘴巴”贴在蟹壳上。
4、粘上两颗黑豆当眼睛(图1)
京剧脸谱制作
材料与工具:
甲鱼壳、毛笔、水粉颜料。
制作方法:
将甲鱼壳背朝上竖放,并用水粉颜料在上面画京剧脸谱,这种脸谱立体效果特别好(图2)。
孔雀开屏
材料与工具:
扇贝壳、小鹅卵石、海绵边角料、水粉颜料、百得胶、毛笔。
制作方法:
1、先用毛笔给扇贝涂上蓝绿颜色。并将各色海绵剪成羽毛状粘在扇贝上。
2、把扇贝壳和两块小鹅卵石(长的一块做孔雀身子,小的一块做孔雀的头)粘在一起。
3、最后在孔雀头上粘上几根翎毛(图3)。这样,一只美丽的孔雀便做成了。
用途:以上玩具可以镶在镜框内作观赏用。
美术脸谱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捏人物的五官和表情,并能用色彩表现人物的情绪。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认识不同的脸谱。
2、各色橡皮泥
活动过程:
1、玩“变魔术”游戏,引起幼儿变化表情的兴趣。
游戏:“会变的脸”(苦脸、笑脸、生气的脸、害怕的脸等)。
2、启发幼儿互相观察人的面部表情特征。
提问:“人笑时、哭时、生气、害怕时眼睛、眉毛和嘴巴有什么不同?请幼儿分别描述出来。”(教师边听边捏出来)
3、引导幼儿体验色彩与每一种脸谱的关系。
提问:“当你生气时,你的脸色会有什么变化”?(变红)“黑色使你感到怎样?让你想到什么表情?”
小结:“表情不仅可以通过五官的变化来表现,还可以用不同的色彩来变现。”
4、幼儿制作脸谱,教师巡回指导和帮助。
每个幼儿选一种表情。
5、戴脸谱到户外玩“猜猜我是谁”。
活动反思:
传统艺术是美术欣赏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我们可以用传统艺术鲜明、独特的作品风格来拓展幼儿创作思路,达到欣赏、表现美的目的。同时也能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中华艺术宝库中的各种奇葩,懂得欣赏、热爱我们的民族艺术。
美术脸谱教案篇4
说教材/设计意图: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手段之一。通过美术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幼儿初步具有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发兴趣;赋予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的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京剧脸谱也是比较有特色的美术材料。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活动目标: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艺术领域目标为: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根据这3点目标、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纲要》中所要求的知识、技能、情感三方面的要求,我将活动目标设计为: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学习用对称的方法,丰富的色彩和夸张的图案来设计京剧脸谱。
3、认识并欣赏了京剧脸谱,让幼儿知道脸谱的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类型的人。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5、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保持桌面干净。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重点定为: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是色彩丰富、图案夸张、结构对称的。
活动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利用材料设计出自己的京剧脸谱。
我会将幼儿的活动材料有分成三个层次,分别相对应不同的难度系数。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适合自己操作的材料。下面在活动准备的时候,会再提到。另外,我也会提供一些纹样图案以及已经做好了的脸谱供幼儿参考。
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多媒体。
幼儿材料:
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本节活动的难度,是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侯,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说教法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根据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我在本活动中将采用感知欣赏法,观察、比较法,直观教学法、启发提问法、演示操作法。
1.观察、比较法:因为大班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特点,属于典型的具体形象性思维。从幼儿认识事物的特点来看,通过直观的教具展示,听教师讲解直接刺激幼儿的视听器官,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2.直观教学法:将直观的京剧脸谱实物呈现给幼儿,让幼儿自主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尝试,培养幼儿自我发展的能力。
3.启发提问法:活动中我充当引导者,在启发性提问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演示操作法:通过教师操作示范材料,让幼儿完整地了解脸谱制作的过程。
说学法:
整个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引导幼儿用观察法、自主探索法、操作法感知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图案的夸张,体验设计和创作京剧脸谱的快乐。让幼儿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成功的快乐和满足。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的妆非常夸张和特别,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你们知道这种脸部的化妆在京剧里叫什么吗?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的设计中,我考虑到了不同层次的幼儿,但在活动过程中还是有所偏向,稍微忽略了有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同时每个环节的衔接也稍显急促,没有给幼儿充分表达表现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更好地把握每个环节。
美术脸谱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京剧脸谱激发幼儿对京剧脸谱艺术的兴趣,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2、通过欣赏使幼儿感受京剧脸谱中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成的图案美。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布置与京剧俩耨有关的艺术角供幼儿欣赏。
2、“京剧脸谱”课件,京剧vcd片段。
3、笔、油彩、镜子等
活动过程:
一、欣赏京剧唱段。
1、请幼儿欣赏一段vcd京剧唱段,问: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2、问:唱戏的人脸上都画了什么?
3、小结:这是一段京剧,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是国剧。许多京剧演员脸上都画有不同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二、幼儿观看课件“京剧脸谱”。
1、教师分别出示不同的京剧剧照,让幼儿说一说有些什么颜色?说一说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人物。
2、红脸——威武、忠诚;紫脸——善良、正直,是好人;黑脸——公正,包公;白脸——狡猾、阴险。
3、仔细观察脸谱,讨论:由哪些颜色画成?图案是怎样的?(对称、夸张、对比强烈)
三、为自己画京剧脸谱。
1、说一说画脸谱时该从哪里先开始?
2、教师介绍油彩和笔的用法。
3、幼儿只有给自己画脸谱。
四、表演京剧。
幼儿拿一些道具在音乐声中进行表演,把活动推向高潮。
活动反思:
剧脸谱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能够充分的吸引住孩子,激发其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美术脸谱教案篇6
目标:
1. 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激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2. 学习用语言表达对京剧脸谱的感受。
3. 通过对京剧中人物的动作,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准备:
脸谱(贴于墙面,孙悟空,二郎神,包公);京剧碟片;道具(旗、宝剑、刀);幼儿面具;
过程:
1.看电视,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呀,我请你们来欣赏一段片子。请小朋友看完后告诉我,电视里放了些什么?
幼儿观看后提问: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电视了放了些什么?你以前有没有看过?
幼儿回答
师:电视里的音乐跟我们平时听得音乐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电视里的人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幼儿回答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听到的音乐叫京剧,是我国的传统艺术,只有我们中国才有。京剧是一种很特别的艺术,你瞧,他身上穿的、头上戴的、脚上穿的、身上背的都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演员脸部化的妆非常夸张、特别。你们知道这种脸部的化妆在京剧里叫什么吗?
师:它呀,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京剧脸谱。这个京剧脸谱这么特别,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探索一下京剧脸谱的秘密呢?
幼:想
2.幼儿和老师一起探索京剧脸谱的颜色和对称
师:小朋友,你们看,老师带来了几张京剧脸谱,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好吗?
幼:好
a:第一次观察
师:在观察之前,老师要提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你看到的,觉得有趣、特别的地方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老师和幼儿一起探讨
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找出了许多有趣、特别的地方,现在老师再请你们去找一找,有没有新的发现—找一找与刚才不一样的.地方,好吗?
b:第二次观察
幼儿讲一讲
老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又有了新的发现。刚才有的小朋友找出了颜色,你们知道这些颜色是为了好看吗?
幼儿回答
师:老师来告诉你们,这些颜色不是为了好看,而是有各自的含义:像红色的,它表示个性忠诚的;黑色的表示个性刚直的;它们表示的是好人。白色的表示个性多计谋的,还有黄色的,表示坏人。蓝色的、绿色的代表勇士;金色、银色的表示神话里的人。
师:又有小朋友说,他们左边和右边脸的图案是一样的,我们也来看一看,好吗?
老师拿一张纸竖在图案的鼻子中间,请幼儿来看一看。
师:你们发现左边和右边是不是一样的?
幼:是
师:对了,它们都是以鼻子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的
3.京剧脸谱的夸张
师:现在我再请小朋友来找一找这个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
幼儿找到后小结:这个脸谱的眉毛、眼睛、鼻子这么粗、这么大,你们知道做戏的人为什么这么画吗?这样画是为了让看戏的人一看就知道台上有谁。
4.欣赏额头上有特殊图案的脸谱
师:小朋友瞧,老师这里还有几张脸谱,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
一一出示脸谱
师:他是谁?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如:包公:半月代表他清正廉洁,办案公正,月亮是包公的象征。
5.和幼儿一起听音乐玩京剧
师:小朋友,现在呀,老师和你们玩个游戏,请小朋友闭上眼睛
老师头戴面具
师:孩儿们,我来啦!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来演戏呀?
幼:想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一些面具,来,戴上吧!
幼儿自由选择道具进行演戏。
美术脸谱教案篇7
教案前: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设计意图:
京剧并非是我们南方孩子生活中经常遇到和熟悉的事物,但从教育角度来说,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方面内容的系列活动,让孩子初步接触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在活动前,请家长带着孩子们一起搜集有关京剧的知识,在活动中,给孩子观看京剧片段,通过这些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另外,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同时还需兼顾领域与学科性的知识、技能,于是设计京剧脸谱成了我们的一个教学点,从中不仅让孩子对京剧脸谱艺术的特点有所了解,也能对“对称”、“夸张”等的美术表现方式有所了解与尝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2.初步了解京剧文化,知道京剧是中国特有的艺术。
二、活动准备:
油画棒、垫板、空白脸谱人手一份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京剧片段:
(1)请幼儿欣赏京剧唱段,引起活动的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在片段里,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这是一段京剧唱段,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2.讨论京剧脸谱的装饰方法:
(1)教师与幼儿观察脸谱,讨论:脸谱是由哪些颜色画成的?它的图案都是什么样的?从哪儿开始装饰呢?
(2)归纳大家的发现: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3.介绍各种工具和材料: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油画棒、空白脸谱
(2)提醒幼儿在创作过程中注意的问题:涂色均匀、对称。
4.创作京剧脸谱:
幼儿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
5.展示幼儿作品:
请幼儿谈谈自己最喜欢哪幅图,说说原因。
活动后的反思:
整个活动上下来,大部分孩子们对图案的对称是掌握了,并能均匀地涂色,但是单凭一节课,就让孩子们了解京剧文化是远远不够的。从目标来看,目标一中的学习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对称的图案设计京剧脸谱,在活动中只体现了用对称的方法来设计脸谱,色彩鲜艳和夸张在活动中基本没有体现。目标二制定的比较宽泛,如果既要了解中国的京剧文化,又要掌握夸张、色彩鲜艳、对称地画脸谱,可以把活动分为2个活动时间,第一个活动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孩子们欣赏京剧和脸谱,让孩子们初步地了解京剧文化和欣赏脸谱的艺术美(为幼儿创作脸谱做铺垫)。第二个活动就可以把重点放在让幼儿自己创作脸谱上了。从过程上来看,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学习体现的不够,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带动孩子大胆想象,成为学习的主动者。整个活动开展下来,发现操作材料过于简单,难度不大,孩子们只是选择颜色图画,如果给一张空白脸谱让幼儿自己创作更符合现阶段的孩子的能力。
通过这一活动,我反思了自己的教育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点:1.了解孩子是实施教育行为的依据。我们不仅要了解孩子们的认知背景,还需要了解孩子们的社会性发展和个性特性。2.教师的语言是一门艺术,怎样的语言能给孩子起到一个提升的作用,正确引导孩子操作 是我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3.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交往环境,吸引幼儿乐于与他人交谈,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是必备的。
改进后的教案: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一、活动目标:
1、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2、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3、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根据这3点目标,我将活动目标改为:
1.学习用线条纹样、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张的表现京剧脸谱特征。
2.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大胆创作,发展想象力和创作力。
二、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实物京剧脸谱、黑白局部脸谱贴磁(一套)、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完整脸谱一个。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两张、京剧片段ppt。
幼儿材料:幼儿操作卡,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人手一份),第二层次是已经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每组一份),第三层次是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每组一份),勾线笔、油画棒、垫板人手一份。
在活动材料上做了很大的改动,首先本节活动增加了难度,为幼儿提供了只有一个椭圆形脸的轮廓,让幼儿自由发挥创作,二不是简单的涂色活动。教师材料将脸谱分解开,让幼儿在学习掌握创作脸谱的时,更清晰明了。其次,每组一份的画好一半京剧纹样的脸谱和已经完全勾勒好的京剧脸谱目的是给那些在创作时遇到困难或者不会画的幼儿提供一个参考对象。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幼儿欣赏京剧选段。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京剧,我们一起仔细听听这段京歌中唱了什么。
(2)幼儿交流后,教师归纳:京剧是中国特有的戏剧艺术,在世界上很有影响,人们提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演员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
(由京剧片段导入活动,能够提高孩子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引出本节活动的主题:脸谱。)
(二)观察、了解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感受京剧脸谱的独特魅力:
1.幼儿观察脸谱,感受脸谱中色彩、纹样的夸张性和对称性。 师:我这儿有许多脸谱,你喜欢哪一个?喜欢它的哪里?
(1)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颜色。”
教师提问“它用了哪些颜色?它们搭配在一起怎么样?我们再看看其它脸谱,它们又用了哪些颜色?(教师让幼儿关注黑白色的脸谱和其他色调的脸谱)
小结:脸谱上的.颜色看上去都比较夸张,有的很鲜艳,有的色彩的对比很强烈。
(2)当幼儿说到“我喜欢它的花纹。”
教师提问:“这个纹样装饰在了脸谱的哪里?它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看看其它的脸谱用了哪些纹样?”
教师小结:这些脸谱的纹样很好看,有的装饰在了下巴上,有的装饰在了额头上,还有的让脸谱上的眼睛、鼻子、嘴巴都变得很夸张了。
(3)教师提问:这么多的脸谱,你发现了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若幼儿说不出对称,教师可把一张脸谱沿中间线剪开然后慢慢的合起来,让幼儿感知脸谱的图案颜色都是对称的。)
2.小结:脸谱的色彩夸张,五官的纹样夸张、特别,很好看。而且脸谱还是左右对称的。
(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孩子们掌握脸谱的对称性和夸张性特点,分为三点来分析:颜色、图案以及对称,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脸谱来
说,体现了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在这一过程中,请小朋友说,老师帮忙总结,代替了原本的教师说,幼儿听的模式,给了更多的孩子发言机会和表达想法的机会。)
(三)幼儿明确要求,并按自己的意愿选择、设计京剧脸谱:
1.幼儿观察教师演示操作方法。
教师提问:这些脸谱是本来就长在演员的脸上的吗?怎么上去的?
(教师出示人脸底板,然后将黑白局部脸谱贴磁逐个已对称的方法贴在人脸底板上形成完整的已勾勒好地黑白脸谱,最后将与黑白脸谱纹样相同的彩色脸谱盖上,让幼儿完整了解脸谱制作的方法。)
2.明确操作要求:先设计纹样装饰对称脸谱,再为脸谱涂色。如果想不出纹样的话,可以选择老师准备的纹样,也可以就画上面的脸谱一样的纹样,都可以。(教师出示供幼儿欣赏、选用的纹样图案)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画脸谱,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教师观察幼儿的操作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若有的幼儿实在不会画,就给他提供第二层次或者第三层次的操作纸。)
(根据大班幼儿的能力,教师提供空白脸谱,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创作脸谱,在原本的基础上增加了难度。整个活动将了解京剧文化省去,重点放在京剧脸谱的设计和创作上,主题更明确。在有限的时间内也能相对轻松地完成教学目标。在示范时,教师运用一步一步递进的方式让幼儿掌握了画脸谱的步骤,简单又有趣。原本的了解京剧文化可放在区域游戏中开展,教师可设置让幼儿观看京剧片段、模仿京剧演员、欣赏京剧图片等,让幼儿对中国京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展示作品,相互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1.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欣赏,感受其中的美。
2.幼儿结合经验进行点评。
师:请你介绍一下自己设计的脸谱。
(教师引导幼儿从颜色、图案和对称性等方面进行讲评。)
(五)活动延伸:
师幼戴着京剧脸谱一起共乐。
幼儿园教学案例的改进评析:
大班美术欣赏活动《京剧脸谱》
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幼儿园 王丽
美术教育是幼儿园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而美术欣赏活动却是教育实践的冷门。如何在美术欣赏教育实践中切实体现新《纲要》精神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从教材分析,京剧脸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极富有民族特色,它历史悠久,样式很多,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但我们的孩子们对京剧脸谱了解的少之甚少,因此为了让幼儿了解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让孩子初步接触到京剧,了解中国这一特有的戏曲形式,从而从另一个侧面来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激发起孩子喜爱京剧、了解国学、热爱祖国的情感。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为了能够让他们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去更直观的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通过本次活动让幼儿能更深刻地了解了脸谱的种类,各种脸谱的意义,培养幼儿对中国特有的脸谱艺术的浓厚兴趣。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我为本次活动制定了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引导幼儿欣赏各种京剧脸谱,认识脸谱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目标是让幼儿了解京剧脸谱的象征意义。
在此活动前的准备中,我先收集了一些脸谱的图片资料,给孩子们一个视觉上的认识,然后又收集了一些关于中国的国粹戏剧——京
剧的相关资料,介绍剧目中的人物为什么要化装成花脸表演,而脸上的每一种颜色又都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慢慢的孩子对脸谱有了一些了解,尤其是对京剧脸谱更感兴趣了,而我们的活动也将开始了。
本次活动我是以传统艺术---京剧脸谱作为欣赏对象,让幼儿对我国的国粹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京剧脸谱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内容丰富,能够充分的吸引住孩子,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在活动中根据幼儿思维直观性的特点,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法,通过欣赏经典的京剧表演音像片段,让幼儿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使幼儿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对京剧艺术和脸谱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引导幼儿对京剧脸谱的基本造型特征进行观察讨论时,我采用实践操作法,将一幅脸谱图沿着中心线对折,很快幼儿就发现了左右对称的特点。这就充分体现了幼儿的主动性,教师起到一定的引到作用,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由此我感受到幼儿在主动学习中构建的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在美术活动中,我改进了教学手段,利用了多媒体课件,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激情高涨的学习情境。它以方便、快捷、高效、直观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走近了幼儿。它将声音、图形、影像等多媒体结合,帮助幼儿打开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发挥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等多种感官的作用,使幼儿更容易迁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作品背后画家的情感、态度以及人类文明的诸多领域,乃至整个人类文化的辅助手段,从而提高了幼儿对美术作品中美的理解力和审美情感,激发了幼儿表现 美,创造美的情趣。在活跃的气氛中轻松地实现美术教学中培养幼儿对周围美好事物和艺术作品的兴趣,开拓了他们的视野,并在欣赏中获得愉快地经验。
一、课件激发欣赏兴趣,增强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应用多媒体课件参与美术欣赏教学能大大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孩子们全面和谐的发展。多媒体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激发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多方位、多角度地感受美、发现美和表现美。牵引幼儿眼、耳、手、口、脑等多种感知通道,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在情感共鸣中获得满足。在幼儿有需要自我表达的愿望时,幼儿就会用动作或美术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京剧脸谱》,在现代孩子的眼中,京剧脸谱并不是国粹,而是普通的面具,而且还有一点可怕。可设计一个教学课件,绘制或下载各种京剧脸谱片段以及各种精美的图片,另外还有各种脸谱的优秀美术作品,幼儿大开眼界,轻松地掌握京剧脸谱的特征,使孩子兴趣大增,画出了各具特色的京剧脸谱,真是栩栩如生,充满童趣。
二、课件内容丰富,增强欣赏品质:
课前我通过上网、下载、扫描图片等方式找到需要欣赏的教学图片,通过软件制成的课件,让幼儿看到画面品质完好的作品,解决了没有真实作品让幼儿欣赏的难题。
同时还增加了京剧表演的片段《五台山》和同龄孩子的京剧作品,配上音乐、画面、文字提示等,在欣赏的过程中,孩子们都情不自禁的模仿起来。在模仿与欣赏中让孩子掌握了京剧脸谱的各种知识,丰富了孩子的知识面。又丰富了教师讲课内容,又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课件发散思维,增强创造性:
21世纪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创造性时代。幼儿园《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就是要激发幼儿的艺术创造性。美术欣赏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另一面也省不了要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同时当今社会又是一个瞬息变化的社会,他需要有创造性的人才来适应和推动。而课件的应用,在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中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在《京剧脸谱》教学中,在欣赏同伴作品以及一些夸张的作品中,让幼儿体验到作品的滑稽和幽默。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形象,同时也消除了不能完美表现京剧脸谱的顾虑。在此基础上,我又适当地加以引导、点拨,幼儿思路开阔,想象力,创造力也随之调动了。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使“京剧脸谱”的课堂变得有趣而灵动。使幼儿多角度、多方位地参与美术活动,也是一种极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了教师教育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为课堂增添了活力! 但我还觉得有些细节方面还应当有所优化。在幼儿发现京剧表演和平常表演不一样的地方时,幼儿最先提到的是颜色(这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依据幼儿的思路来一一探究,就从颜色着手,让幼儿说出颜色中隐藏的秘密,接着再是图案花纹等等。
另外,在引导幼儿对京剧脸谱的象征意义进行讨论的时候,可出示代表人物的图片,比如黑脸的代表人物是包公,白脸的代表人物是曹操,金脸的代表人物是孙悟空,使小朋友们一看就能大概的了解其中的含义。在引领幼儿感受脸谱的色彩上我有些急于总结,应该给幼儿更多自由议论和互相交流的时间,然后再让幼儿表达对脸谱的感受,那样幼儿才能充分表达对脸谱的感受,而不是单纯的“旁观者”和“听众”,使每个幼儿都切实参与到活动中来。最后表演的内容也可以丰富一些,可先让小朋友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脸谱,说出自己对脸谱的理解,再戴上进行表演,这就起到了一定的巩固作用,幼儿在表演活动中充满兴趣,过目不忘。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们应创造条件让幼儿多接触一些中国的传统艺术,萌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不断引领幼儿感受中国传统艺术的魅力,同时我也将不断探索美术欣赏教学实践活动,在提升幼儿欣赏美、感受美的同时使自己的欣赏水平不断的得到提升。
勤思才能出好课,每一次教学活动的都不是一遍就成功的,只有在不断的思考和反思中,才能不断的调整进步。我将在反思中提升自己,不断成长!
美术脸谱教案篇8
教材分析
(重点与难点)
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汉族文化特色的特殊化妆方法,被世界公认为是汉族传统文化的标识之一。脸谱的主要特点有三点:美与丑的矛盾统一,与角色的性格关系密切,其图案是程式化的。所以本节活动结合《中国娃》主题通过欣赏,描述,模仿画京剧脸谱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使幼儿初步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引起幼儿对中国国粹的热爱。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并能用对称的方法和丰富的色彩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幼儿基础分析
(能力、经验基础)
幼儿的有:中班时有在对称的图形中作画的经验,对于对称的图案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幼儿的无:由于时代的变迁,幼儿与京剧本身的接触越来越少,生活中也很难见到中国京剧的表演,所以幼儿对京剧脸谱的认知很少,不知道京剧脸谱的特征。
提升点:能用对称的方法,运用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在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中,萌发对京剧艺术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欣赏京剧脸谱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象,萌发对中国国粹的热爱。
2.能用对称的方法,运用丰富的色彩来表现京剧脸谱的特征。
活动准备
(材料、环境、知识准备)
ppt、一段京剧视频、美术用具、幼儿画册3第17页
活动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京剧脸谱
视频导入:今天老师带来一段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这是中国国粹京剧的脸谱,京剧演员在表演时脸上都涂着鲜艳漂亮的油彩,不同的脸谱代表不同的人物。
二、欣赏京剧脸谱,感受色彩、图案的对称美
1.欣赏京剧脸谱的色彩及图案。
提问:你们在京剧脸谱上都看到了哪些颜色?都有哪些图案?
小结:脸谱上的图案非常丰富,而且颜色都有不同含义,黄色白色代表坏人,红色代表好人,蓝色代表勇士,金银色代表神话里面的人物,黑色代表正直。
2.感受脸谱的对称美。
提问:那这些图案都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瞧一瞧两边图案(对称)
小结:京剧脸谱由许多鲜艳的颜色组成,它的线条很夸张,它的图案是对称的,并以鼻子为中心进行装饰。
三、幼儿模仿并创作脸谱。
过渡语: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这具有中国特色的京剧脸谱。
交代要求:1.绘画时看好要以鼻子为中心,图案是两边对称的。
2.涂色均匀、对称,鼓励幼儿用鲜艳的相对色进行绘画创作。
3.脸谱的线条要流畅清晰。
四、展示京剧脸谱,情感提升。
过渡语: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朋友们画的脸谱,你觉得哪张脸谱最好看,你最喜欢哪一张脸,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