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与学生、家长和同事沟通,促进教育教学的有效合作,优秀的教案可以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路径,以下是淘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保卫黄河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
保卫黄河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学生能对母亲河产生热爱之情并能充满激情的演唱。
2.欣赏合唱《长江之歌》,感受歌曲气势磅礴的旋律特点及对长江的赞美之情。
3.在对比聆听过程中,初步了解独唱、齐唱、合唱的含义,并能用轮唱的形式演唱《保卫黄河》。
教学重难点:
1.激昂地演唱歌曲《保卫黄河》。
2.感受欣赏曲的旋律特点。
3.歌曲轮唱。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歌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殷秀梅演唱的《长江之歌》走进教室。
二、欣赏教学
(一)初听:
哪位同学知道刚才听到的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是的,这首歌曲的名字是《长江之歌》。你们能感受到歌曲是什么样的情绪吗?(激昂、优美、深情、洋溢着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欣赏独唱《长江之歌》,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情绪,为对比演唱形式的不同作铺垫。)
(二)复听
下面再请同学们欣赏《长江之歌》
1.聆听这首《长江之歌》的演唱形式和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长江之歌》有什么不同?
2.运用这么多形式的演唱给你什么感受?(演唱形式的变化,尤其是四个声部演唱使表现力更加丰富了,充满了立体声音的感觉。
3.让我们一起来唱一唱《长江之歌》,好吗?
(三)再次欣赏
1.师:让我们再一次欣赏《长江之歌》。
2.教师提出欣赏要求:旋律中哪些地方是重复的?哪些地方比较柔美抒情?哪里推向高潮?
3.学生欣赏后回答。(为什么重复?怎样体现柔美抒情?)
根据旋律的特点歌曲自然地形成了三个段落,请同学们一起唱一唱第一段旋律曲谱,并用手划出旋律线,看看这段旋律有什么特点?(起伏很大、有大起大落之感,描绘了长江源头江水滚滚,急流涌进的磅礴气势。)
那么相比之下中部的旋律又有什么特点呢?(缓缓起伏、平稳,描绘了长江水缓缓流淌,委婉秀丽的中下游之美。)
第三部分重复了第一段,将歌曲推向高潮,再一次描绘了长江的雄伟壮丽,给人以激动人心的感觉。
三、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导入:同学们,比起长江,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更加雄伟、急流汹涌,知道是什么河吗?(黄河)那你们知道黄河在哪里吗?说到黄河,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1.欣赏歌曲录音
大家一定都熟悉这首歌曲吧,听到歌曲表现了什么?(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就是《保卫黄河》,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它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已经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然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欣赏一遍歌曲。(教师出示歌片)
2.再听歌曲录音
这首歌曲与《长江之歌》比较,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快、紧凑、紧张、激烈……)我们一起来学唱《保卫黄河》。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用“当”模唱旋律。
4.视唱曲谱。
师:歌曲歌曲《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定信念。乐谱中蓝色部分的旋律(书中最后两行)有什么特点?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师:此处的旋律具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为基点,从1到2、3不断扩展,这是运用了“模进”的方法,请同学们唱一唱,感受这一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视唱曲谱,感受旋律情绪特点。
教师小结:运用模进的方法充分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视唱曲谱。
6.填词演唱。
7.欣赏《保卫黄河》轮唱片段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想给你们增加一点难度,换一种唱法,可以吗?再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提问: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
教师提问:轮唱与齐唱形式演唱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8.学生学习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
教师指导演唱。可以找个别学生指挥,其他学生演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保卫黄河》只是冼星海创作的《保卫黄河》之中的一部,同学们课下可以去了解其它作品,下一课我们共同来学习。
三、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导入:同学们,比起长江,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更加雄伟、急流汹涌,知道是什么河吗?(黄河)那你们知道黄河在哪里吗?说到黄河,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1.欣赏歌曲录音
大家一定都熟悉这首歌曲吧,听到歌曲表现了什么?(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就是《保卫黄河》,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它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已经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然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欣赏一遍歌曲。(教师出示歌片)
2.再听歌曲录音
这首歌曲与《长江之歌》比较,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快、紧凑、紧张、激烈……)我们一起来学唱《保卫黄河》。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用“当”模唱旋律。
4.视唱曲谱。
师:歌曲歌曲《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定信念。乐谱中蓝色部分的旋律(书中最后两行)有什么特点?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师:此处的旋律具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为基点,从1到2、3不断扩展,这是运用了“模进”的方法,请同学们唱一唱,感受这一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视唱曲谱,感受旋律情绪特点。
教师小结:运用模进的方法充分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视唱曲谱。
6.填词演唱。
7.欣赏《保卫黄河》轮唱片段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想给你们增加一点难度,换一种唱法,可以吗?再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提问: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
教师提问:轮唱与齐唱形式演唱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8.学生学习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
教师指导演唱。可以找个别学生指挥,其他学生演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保卫黄河》只是冼星海创作的《保卫黄河》之中的一部,同学们课下可以去了解其它作品,下一课我们共同来学习。
三、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导入:同学们,比起长江,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更加雄伟、急流汹涌,知道是什么河吗?(黄河)那你们知道黄河在哪里吗?说到黄河,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1.欣赏歌曲录音
大家一定都熟悉这首歌曲吧,听到歌曲表现了什么?(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就是《保卫黄河》,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它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已经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然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欣赏一遍歌曲。(教师出示歌片)
2.再听歌曲录音
这首歌曲与《长江之歌》比较,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快、紧凑、紧张、激烈……)我们一起来学唱《保卫黄河》。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用“当”模唱旋律。
4.视唱曲谱。
师:歌曲歌曲《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定信念。乐谱中蓝色部分的旋律(书中最后两行)有什么特点?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师:此处的旋律具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为基点,从1到2、3不断扩展,这是运用了“模进”的方法,请同学们唱一唱,感受这一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视唱曲谱,感受旋律情绪特点。
教师小结:运用模进的方法充分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视唱曲谱。
6.填词演唱。
7.欣赏《保卫黄河》轮唱片段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想给你们增加一点难度,换一种唱法,可以吗?再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提问: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
教师提问:轮唱与齐唱形式演唱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8.学生学习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
教师指导演唱。可以找个别学生指挥,其他学生演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保卫黄河》只是冼星海创作的《保卫黄河》之中的一部,同学们课下可以去了解其它作品,下一课我们共同来学习。
三、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导入:同学们,比起长江,我国还有一条母亲河更加雄伟、急流汹涌,知道是什么河吗?(黄河)那你们知道黄河在哪里吗?说到黄河,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首歌曲,请同学们欣赏。
1.欣赏歌曲录音
大家一定都熟悉这首歌曲吧,听到歌曲表现了什么?(保卫黄河)这首歌曲就是《保卫黄河》,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它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已经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然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在欣赏一遍歌曲。(教师出示歌片)
2.再听歌曲录音
这首歌曲与《长江之歌》比较,在速度、节奏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你感受到了什么?(快、紧凑、紧张、激烈……)我们一起来学唱《保卫黄河》。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轻声用“当”模唱旋律。
4.视唱曲谱。
师:歌曲歌曲《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坚定信念。乐谱中蓝色部分的旋律(书中最后两行)有什么特点?应该用怎样的力度来演唱,才能更好地表达歌曲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如果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告诉学生。)
师:此处的旋律具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56”为基点,从1到2、3不断扩展,这是运用了“模进”的方法,请同学们唱一唱,感受这一段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生:视唱曲谱,感受旋律情绪特点。
教师小结:运用模进的方法充分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视唱曲谱。
6.填词演唱。
7.欣赏《保卫黄河》轮唱片段
同学们唱得非常好,老师想给你们增加一点难度,换一种唱法,可以吗?再欣赏一遍歌曲。
教师提问: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
教师提问:轮唱与齐唱形式演唱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的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8.学生学习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
教师指导演唱。可以找个别学生指挥,其他学生演唱。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保卫黄河》只是冼星海创作的《保卫黄河》之中的一部,同学们课下可以去了解其它作品,下一课我们共同来学习。
保卫黄河教案篇2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以优美亲切的声音讴歌“白杨和小河”的真挚友谊,并从中领悟友情的可贵和团结的意义。
二、初步试听三和弦的音响效果,提出对音乐的听辩与感受能力。
三、通过欣赏《保卫黄河》选曲,感受作品中磅礴的气势。
教材分析:
一歌曲
?白杨和小河》是一首采用拟人化和借喻手法的儿童歌曲,形象生动。
二综训
包括两题:
一、按指定的节奏写旋律。
二、听辩和谐与不和谐和弦。
三欣赏;
?黄河船夫曲》和《保卫黄河》是《保卫黄河》的第一乐章和第七乐章。
?黄河船夫曲》吸取了民歌中船工号子的音调。
?保卫黄河》进行曲风格的轮唱曲。
教学难点:按节奏创造乐曲
教学重点:听辩创作
课时划分:三课时
一、综训(一)歌曲第一段
二、综训(二)歌曲
三、欣赏
教具:
钢琴、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新授
教学内容:
1、歌曲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立
2、好
3、坐下
二、发音练习:
1、《欢乐颂》声音优美动听、位置要高。
2、mima练习
123|345|5654|321||
1=c—e面带微笑轻声演唱
3、《猎人合唱》
1=f吐字、咬字清晰,非连音演唱。
两声部间和谐。
4、f调音阶
音准、音位掌握好!
三、综合训练:
今天,我们来做一次作曲家。
1、请大家根据所给节奏,用do、re、mi、sao四个音创造歌曲。
2、结尾的音可以用这四个音的任何一个音。
3、创作要流畅动听。
4、如《太阳》,《牧童谣》都是用这四个音创作的歌曲。
5、分组讨论创作。
6、评选最好的,演唱。
四、新授
白杨树是矫健的象征,他高耸挺拔,与小河是一对好朋友,我们一起去听一听,他们在说些什么?
1、听范唱。出示课题。
2、这首歌是一首借景抒情的儿童歌曲,贯穿全曲的轻盈跳动的节奏与柔和的小调式是歌曲的特色。
3、节奏训练:
4、找一找这首乐曲中的各音,从低到高排列。
5、视唱齐唱部分乐谱
6、难点:切分节奏处唱准。练习一遍。
7、视唱齐唱部分乐谱,速度慢。
8、读第一段词。
9、唱第一段词。
10、完整演唱齐唱部分。
保卫黄河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保卫黄河》,并尝试进行轮唱。
2、在欣赏《黄河船夫曲》时能体会民歌与劳动的关系以及民歌的质朴、形象和感染力。
3、在演唱和欣赏音乐过程中激发热爱母亲河的感情,丰富有关黄河的相关文化知识。
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歌颂了长江,这节课我们要歌颂黄河,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黄河的情况吗?请说一说。
2、欣赏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
(1)这是一首船夫号子,是船工们摇或撑竿时所唱,在黄河上有两类船夫,一类是运货物的船工,他们要长途跋涉在黄河上运送货物,常要与惊涛骇浪作斗争;另一类是摆渡的船夫,是为了方便两岸人民过河的',他们的劳动环境比较稳定,这首《黄河船夫曲》就是摆渡的船工们所唱,其中有一句旋律重复了五次,我们来学一下: (学生随教师用“噜”哼唱)
(2)欣赏男声独唱《黄河船夫曲》
同学们注意到了歌词中唱到“黄河有九十九道湾”,这是民歌中的夸张手法,也有的歌中唱出“天下黄河十八湾”,“九曲黄河”。总之,黄河的弯多,所以比较惊险。
(3)跟录音轻声哼唱,并初步学会这首歌曲。
3、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1)大家可能已经比较熟悉这首歌曲了,这首诞生于抗日战争年代的歌曲,已经历六十多年的时光,如今仍在华夏大地上传唱不衰,给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先来欣赏一遍。
(2)听赏歌曲录音。
(3)随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与学生共同讨论课本中提出的问题(第一个处),特点是节奏富有推动力,休止符处凝聚了巨大的力量,以“ ”为基点,从1到2、3不断向上扩展,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
(5)欣赏《黄河大合唱》中的《保卫黄河》(轮唱)。
(6)启发和引导学生听出歌曲中运用了“轮唱”的演唱形式,并能领悟到采用轮唱是为了更形象地表现抗日浪潮遍布中华大地、此起彼伏的壮观场面。
(7)学生尝试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来演唱(可采用男女声二部轮唱)。
要让学生知道轮唱中的二声部要相互配合,而不是你追我赶,千万不能相互比速度、比音量。
为了使两个声部同时结束,先唱的声部可以将“保卫华北”重复一次,也可将“保卫全中”重复一次。
随笔:在演唱歌曲时学生的感情表达得很到位。
保卫黄河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歌曲《保卫黄河》,感受不同的演唱形式所带来的不同音乐形象(重点)
2、学习轮唱的演奏形式,并能够看老师指挥,进行简单的轮唱练习。(难点)
3、初步了解作品的来历,感受作品磅礴的气势以及所蕴含的爱国情感。加深对祖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互相问好(不要仓促)
二、了解黄河:
1、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欣赏课,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黄河的录像,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用你所看到的黄河吗?
2、老师播放“黄河”的录像。课件:黄河录像
3、(同时问)谁来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黄河?
例如:奔腾的黄河瑰丽多姿的黄河(评价)
4、关于黄河,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及时评价)
5、老师再为同学补充(课件:黄河流域图)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
6、、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呼应学生所说)
7、看,这个女孩站在母亲河面前,思绪万千,假如你是这个女孩,你会想到什么?
8、对,女孩对黄河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但同时又回忆奶奶曾经告诉她的一个故事,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1939年,诗人?光未然(板书:光未然词)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带来了他刚刚创作不久的新诗词《黄河大合唱》,板书:选自《黄河大合唱》,其中有一段这样的诗词(课件:保卫黄河歌词)
9、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想一想,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0、学生回答。板贴:《保卫黄河》
师: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板贴:冼星海曲)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章。
三、初听歌曲:
1、让我们来完整的欣赏这首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作者冼星海将这段诗词赋予了怎样音乐,来表达他的爱国热情?(好)
2、播放《保卫黄河》全曲。(课件:播放全曲)
3、学生回答,(追问)为什么?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雄伟、激昂、热烈。从音乐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节奏紧密、演唱形式引导)
4、这首歌曲从头到尾只有一段歌词,但却给我们带来这么强烈的感受!作者到底运用了哪些音乐的表现形式,使大家具有如此的感受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段欣赏。
四、分段欣赏:
第一部分:
1、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保卫黄河》的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课件:复听歌曲第一段)
2、学生回答(板书:齐唱)
3、师:齐唱的演唱特点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冼星海运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共同抗日)
4、人民音乐家冼星海以激昂奋进的音乐旋律,表现了全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顽强斗志。就让我们一起学唱歌曲的前两乐句,共同感受当时人民的抗日心声!(课件旋律线)
5、范唱第一遍教师指旋律线,请同学们注意歌曲歌词的高低变化。(教师手势遥指,无伴奏范唱)
6、教师小结:这个旋律走向,表现了旋律的高低变化,这种变化就像黄河的波涛,上下起伏。
7、范唱第二遍教师为歌曲加上伴奏演唱,请学生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走向(没有前奏)。
8、演奏第一遍学生轻唱歌词
9、同学们演唱的非常准确!老师要为大家的演唱加上前奏,这段前奏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歌词的内容,听一听,加上前奏之后,在那些字的演唱上加重了语气?(教师弹琴范唱)
10、学生回答,(课件字变红色)风、马、黄河、黄河。
11、看老师指挥演唱歌词。
12、老师为大家加上歌曲的前奏,仔细听,什么时候开始进入?
机动(看老师的指挥,思考: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演唱?一种:在高处,但无力。一种:低处,有力。)
1、学生选择、判断。
2、教师小结:声音不一定很大,但是要坚定有力。
第二部分:
1、欣赏第二部分,听一听,在歌词、旋律都一样的情况下,它的演唱形式有什么不同?
2、(课件第二乐段)有几个声部演唱?(课件:两个声部)
3、她们演唱的顺序是一样的吗?(课件:先后演唱)
4、师讲解“轮唱”知识点。
“轮唱”是合唱中的一种形式,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声部,分不同的先后顺序,演唱同一段旋律,这种演唱形式称之为?轮唱。(课件:轮唱)
5、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称之为?(板贴:二部轮唱)
6、你们想不想尝试两个声部的轮唱?
7、将学生分为两组,在教师指挥下,进行二部轮唱。(强调重拍)
8、老师为你们加钢琴伴奏,你们自己进行二声部轮唱,可以吗?
9、刚才我们的演唱的声音效果像什么?(此起彼伏的波浪,)
师:这就是轮唱的音乐特点。通过这种演唱形式,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10、小结:同样的歌词和旋律,由于采用了轮唱形式,让我们感受到此起彼伏的抗日浪潮。
第三四部分:
1、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课件三
2、请学生回答:演唱形式?板贴:三部轮唱
3、与二部轮唱不同处,??每一句一起结束(唱?)
4、作者为何要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呢?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
5、让我们再次回顾第三部分,接着欣赏歌曲的高潮?第四部分,想一想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音乐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使它成为歌曲的高潮?(课件:第三四部分)
6、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板贴:齐唱)
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力度加强,速度加快。音调升高)
7、小结: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命力量,打败日本侵略军。
五、完整复听:
1、通过刚才的分段欣赏,我们对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部分都有了充分的了解,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色块)第一部分的
音乐表现形式是?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是?
2、通过刚才的回顾,我们发现,不同的演唱形式,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看,如果老师用线条来表现演唱形式的变化,(课件:渐强记号)这是音乐当中的什么记号?这个渐强记号,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歌曲的情绪变化,展现了我们国家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3、让我们对照画面提示,再一次感受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所带来不同的音乐形象(课件:完整欣赏全曲)
六、教学小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我们青岛人现在每天喝的就是黄河的水,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者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力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
保卫黄河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保卫黄河》是西师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丰富奇特的想象和联想是本文写法上的突出特点根据课标第三学段提出的要求:领悟表达方法,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表达方法,本课教学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种方法,这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针对第三学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场景描写他们也并不陌生的认知基础,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掌握本课生字词,联系本课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让学生课前去搜集作者、黄河、时代背景、朗诵词等相关资料,从而搭建起学生与文本内容理解的桥梁集中力量把时间用在突破重点与难点上本课文质兼美,我们要咬定“语言”不放松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倾听保卫黄河的音乐、抓重点词句等方法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内容,体悟其间蕴含的情感,更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语言深处,引导学生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以寻求一种“言意”兼得的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六七八段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读懂课文内容,感受《保卫黄河》的磅礴气势和抗日军民的昂扬斗志
2积累优美词句,学会写实和联想、想象相结合的表达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段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cai课件
学生:了解抗战历史,搜集《保卫黄河》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破题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二)交流课前搜集资料,了解黄河及《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对于黄河,你们都有哪些了解?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介绍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及目的,为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梳理课文主要内容:请大家打开书,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弄清课文的结构:请大家再次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哪些段落写了演出的情景,哪些段落写了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
三、精读课文,体会感悟
(一)体验一段音乐
1创设情景,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那即将演奏的是一支怎样的乐曲?请在受到触动的词句或者标点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或者体会
2.师生共同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乐曲?
(1)第六段(课件)
①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②初步了解联想和想象:这深情的声音让作者联想和想象到了哪些人物或者事物?
③生齐读
(2)第七段(课件)
①演出仍在继续,想象也在继续,咱们继续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乐曲的气势磅礴的?
②这是一个怎样的场面哪,演员们的哪些动作让你印象深刻,特别感动?请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生答后追问:你从这些动词体会到什么?
③(课件,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同学们,看到这凄惨的一幕幕,我们怎能不愤怒,怎能不激情满怀?指挥,举起了指挥棒;鼓手,捏紧了鼓槌;号兵,举起了马号,透过这一举一提,一捏一劈,想想,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
④学生朗读——
⑤(点击课件)出示句子:他,将棒向下一劈,乐声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
乐声的响起,就像“冲出闸门的洪水”,犹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作者丰富的想象那这一想象有什么作用?
⑥同学们齐读——
⑦语言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联想,进行说话训练
(3)学习第八段(课件)
①咱们继续交流,你还从哪里体会到乐曲的气势磅礴?
②被劈动的仅仅是死寂的东海吗?被震醒的仅仅是沉睡的山峰吗?被劈动的,被震醒的到底是什么?结合了解到的时代背景谈谈你的理解
③生读
④一个排比句,一个感叹号,这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⑤生读
⑥抓学生的心里期待,听保卫黄河之“黄河船夫曲”(课件)
⑦师生合作读
(二)学会一种方法
1请大家再次默读这三段,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把保卫黄河写得如此生动形象,富有震撼力的?
2(课件)现在,咱们把这些联想和想象部分去掉,你们再读读,你发现文章变得怎样了?
3小结:我们写文章时也可以把写实和联想、想象结合起来
(三)发现一支乐队
1如此气势磅礴的保卫黄河,究竟是由一支怎样的乐队表演出来的?请大家浏览课文第4、5自然段
2这是一支怎样的乐队?(奇特)
3你从乐队的奇特体会到了什么?
4教师小结
(四)感悟一片情?
1运用前面总结出的方法同桌合作学习抗日部队奔赴前线的场面读课文第10、11段边读边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勾画出写实和联想的部分,想想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如有疑难,可以和同桌合作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这是一支怎样的队伍?
3这样的场面,这样的音乐让作者想到了什么,你都勾画了哪些内容?
4再听保卫黄河的第七乐章,这段音乐又会让你产生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课件:保卫黄河)
5写话训练:同学们,听了这段音乐,联系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拿起笔,把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写下来吧(你可以自由表达,也可以摘录文中的优美词句)
分享交流……
四、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1.总结《保卫黄河》的作用和意义,再读课题——
2.深化主题,推荐红歌
板书:
15黄河大合唱
联想气势磅礴
想象斗志昂扬
保卫黄河教案篇6
人类的进步总是伴随着无尽的战火和销烟,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但也时有面临战争的威胁,热爱祖国,保卫祖国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职责。所以,今天的音乐欣赏活动我选择了歌曲《保卫黄河》。
其目的是:
1、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去感受歌曲雄壮、有力、气势磅礴的美。
2、让幼儿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用语言、表情、动作表现出来。
3、激发幼儿从小热爱祖国,反对侵略,有扞卫祖国尊严的情感。
目标1和3是本活动重点,目标2是本活动的难点。
活动前我作了以下准备:
1、课前认识黄河和观看抗日战争记录片。
2、歌曲《保卫黄河》的mtv和磁带一盘。
3、红旗、大刀、长矛、木枪等道具。
本次活动我主要用了直观教学法和情景表演法,分四个环节来完成。
首先幼儿随《儿童团歌》的音乐踏步入场,营造本次活动的氛围,教师简单介绍歌曲的历史背景及词作家,提出欣赏要求后,放磁带整体欣赏歌曲2遍,然后让幼儿讨论:
这首歌曲听起来怎么样,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让幼儿初步感受歌
曲雄壮有力、气势磅礴的美。
然后进入活动的第二环节:分段欣赏,深入的理解与感受。
首先欣赏歌曲的前面部分,听听、想想、说说、让幼儿一边欣赏一边想象歌曲所表现的意境,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此环节重在让幼儿说。
然后欣赏歌曲的后面部分,听听、想想、动动、让幼儿把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与感受用动作,表情表现出来,此环节重在让幼儿动起来。
最后整体欣赏歌曲,比较歌曲前后两部分旋律有什么不同,让幼儿跟唱歌曲最后一句“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体验歌曲雄壮有力的气势,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激情与扞卫祖国尊严的决心。
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放影歌曲《保卫黄河》的mtv,丰富幼儿想象,增进对歌曲的理解。
最后:自由欣赏,自由表现。
幼儿用木枪、大刀、长矛,等道具,在豪迈激越的音乐中大胆创作表现,同伴间相互合作交流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