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掌树教案5篇

时间:2024-03-20 作者:Lonesome

制定完善的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科知识和教学要点,教案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指导和规划,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淘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巴掌树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巴掌树教案5篇

巴掌树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洼、印、凌”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晶”等13个生字。

2.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3.积累优美的段落语句。

教学重点

学会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能抓住关键词语感受水泥道的美丽。

教学难点

理解词语的方法的掌握和运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诗人途经一片枫林,被美景陶醉,写下了“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篇,你见过哪些美丽的景物,来说一说。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又是怎样的一番美丽呢?让我们进入课文,一起感受吧。

二、新课学习

1.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重点指导“铺”的读音。并指导它的另一个音节,组词:铺满、当铺

2.小组互相检查。

3.教师指名读课文,检查阅读情况。

4.再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5.想一想,课文告诉我们水泥路上的什么很美,美在哪里,画出相关的语句,展示给同学们听。

三、生字的教学

教师重点指导“铺、晶”2个字。学生自学“泥、院、印”并交流识字方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一起感受了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那么的美丽迷人。下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感悟它的美丽。

五、作业布置

1.抄写生词。

2.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词的认读情况。

2.上节课通过阅读你感受到了什么?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丽。

这节课我们来体会作者写出了水泥道的何种之美?

二、新课学习

默读课文:画出你认为表现水泥道很美的句子,并想想从哪些词语上体会出什么样的美丽。说给大家分享。

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明朗”是什么意思,换成“晴朗”可以吗?表达有区别吗?

2.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金黄金黄”“闪着雨珠的叶子”“湿漉漉的”“粘”这些词语感受到了秋天梧桐叶的色彩美,而“湿漉漉的”“粘”把雨后的水泥路的潮湿、温润展示出来,一种秋色下温润美丽的景色展现眼前。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

这段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逼真。熨帖、平展,写出了梧桐叶的状态。那么,熨帖是什么意思?

4.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这段话你体会到什么?

5.这篇课文抓住了哪些事物进行描写?

三、有感情地朗读出示的句子

四、课堂总结

作者观察细致、语言生动,恰当地运用修辞手法,把雨后水泥道的独特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一定把自己喜欢的语句积累下来。

五、课堂作业

1.课堂小练笔:写一写你上学路上发现的美景吧,一会儿读给大家听。

2.抄写课文表现水泥道美丽的句子。

巴掌树教案篇2

设计说明:

课文用一个小孩的眼睛去发现梧桐叶落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的美景,体现了孩的天真烂漫。

教学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小作者观察到的每一个景点,体会比喻句的妙用,感受到小作者的观察细致,想象丰富。

学前准备

1.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学生)

2.自学生字、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词语,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精读感悟

(用时:10分钟)

1.自读课文,了解作者观察到的每个景点。

2.理解词语:明朗、亮晶晶、湿漉漉、熨帖、凌乱。

3.欣赏文中的比喻句。

4.根据课文内容释题。

1.作者观察了明朗的天空、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亮晶晶的水洼、金黄的叶。

2.联系课文内容和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

3.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指出把什么比作什么。

4.“金色巴掌”指梧桐树的叶,课题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5.仿写词语。

亮晶晶________________

6.仿写比喻句。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赏析美句(用时:20分钟)1.默读课文,用“”画出写美景的句,用“”画出作者高兴的句。

(学生读后,课件相应出示)

2.欣赏、体会这些句中的美。1.美景:(1)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一掉下来,被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

(3)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

2.高兴:

(1)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

(2)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8.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水洼

()的'地毯

()的巴掌

()的天空

()地走??

()地歌唱

三、总结仿写(用时:10分钟)1.多美的水泥道啊,你们喜欢吗?

2.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小练笔:用几句话写下你上学或放学看到的景色。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本文的小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语言也很优美。教学中,我注重对重点句的理解、感悟,先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优美,再去想象欣赏美丽的图案,让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教学片段

◆抓住重点语句,感受水泥道的美丽(教学重点)?

师:一条普通的水泥道,作者却认为它很美丽,你能感受到这种美吗?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说出自己的感受。

(学生自读课文,小组交流)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代表交流)

生1:我认为水泥道很美,水泥道的小水洼都映出小小的蓝天了,蓝天都铺在水泥道上,不美吗?

生2:水泥道的美在于梧桐树叶的装饰,金色的树叶落满地面,这种图案很美。

生3:我从文中的两个比喻句中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一句是把梧桐树叶比作我们的手掌,同学们伸出自己的手掌看看,美吗?一句是把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作一块彩色的地毯,真美啊!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准确,你们读书很认真,还有吗?

生:梧桐树叶落在水泥道上,是自由落下,随意地贴在地面上,虽然不规则,但这也是一种不对称的美。

师:是啊,看来同学们也喜欢上了这条水泥道,和作者一样,你们能找出写作者喜欢水泥道的句吗?

(生齐读倒数三、四自然段)

(板书:小心地走着、仔细地数着、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师:由于作者的细心观察,把水泥道描绘得像一幅图,你能画下这幅画吗?

(学生画出这条美丽的水泥道)

赏析:这一教学片段重点在于指导学生品读文中重点句,以读促悟,学生通过读,品味了语言的美感,想象出了一条美丽的水泥道。文内容。

学习重点认识生字、词语。

学前准备1.观察每天行走的水泥路。(学生)

2.制作生字卡片。(学生)

教学环节导案学案达标检测

一、问题导入(用时:5分钟)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们每天上学、放学走过的水泥路是什么样的?用一句话概括。

2.今天,我们要欣赏到一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你想知道是什么样的吗?

(板书课题)

1.学生交流走过的水泥路的样。

2.齐读课题。

1.用一句话概括你走过的水泥路的样。

二、初读识字(用时:15分钟)

1.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导学生学习生字、新词。

重点指导“凌、增、棕、靴”的读音和“铺、印、图、迟”的笔顺。

1.学生熟读课文,画出文中生字、新词。

2.同桌用自制的生字卡片识字:

加一加识字:案、规、图

熟字加偏旁识字:

甫(铺)尼(泥)完(院)

非(排)贝(则)尺(迟)

谜语识字:三天(晶)

2.给加点字注音。

水洼()凌乱()

增添()棕色()

3.比一比组词。

洼()综()

娃()棕()

列()愉()

烈()偷()

三、熟读感知(用时:15分钟)

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自己喜欢的句。

1.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2.读自己喜欢的句。

4.同桌互讲课文主要内容。

四、课堂小结(用时: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按结构归类复习生字。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归纳字的结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读拼音写词语。

shuǐnítúàn

()()

páilièɡuīzé

()()

教学反思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较多,学生随文识字,还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最后又按结构归类巩固识字,效果较好。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感受文中的优美句。

2.练习写话。

学习重点理解相关句,感受作者的语言美。

学前准备教学课件。(教师)

巴掌树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会写13个字,正确认读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3.习得方法,练笔拓展。

教学重点

1.会写13个字。

2.总结课文,感悟意境。

教学难点

尝试用几句话写一写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

教学流程

一、出示画面,积累语句

师:走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我看到了平时从未发现的美丽景色。大家快来看啊!

画面一(出现潮湿的地面):你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二(出现梧桐树掉叶子的画面):你又会想起我们上节课积累的哪些词语或句子?

画面三(出现一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路):你会怎样描述这条路?

画面四(出现一双穿着雨靴的脚在落叶路上的画面):这双小脚会怎样走在这条路上?

二、入情入境,理解感悟

师:同学们,小作者仔细观察秋天的水泥路就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他还想象自己的雨靴就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想象,美美地朗读课文。

三、总结课文,理清脉络

师:同学们,课文我们又读了一遍。你们发现课文的`写作特点了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展示:

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天开始放晴了。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这种写法叫首尾呼应。)

(若学生找不到,教师可直接指导。)

2.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句尾用上省略号,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

3.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句子更生动、形象。)

4.一个亮晶晶的水洼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

(量词的运用,让句子优美、清新。)

四、学习字词,认真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读一读。

2.为生字找词语朋友。(指名口头组词)

3.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4.全班交流,特别注意几个字的书写,如“铺”字右边的点不要漏写;“印”的第一笔是短撇;“规”左边的点不能写成捺。

5.学生书写生字。

五、丰富文本,完成练笔

1.出示课后的“阅读链接”。

2.学生自读,发现和课文在写法上的不同。

3.教师简介汪曾祺及《自报家门》这篇文章。

4.学生交流读后感。

5.出示学校周围的图片,引导学生想一想上学或放学路上自己看到了什么?

6.小组内互相交流,说一说自己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的发现。

7.师:同学们,你能像课文或“阅读链接”那样把自己看到的景色写下来吗?

8.学生练笔。

9.作品展示,全班交流。

巴掌树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读写“印、规、铺、迟”等生字,理解“明朗、湿漉漉、熨帖、规则、凌乱”等词语。

2、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的心情。

3、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准确读写“印、规、铺、迟”等生字。

2、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感受秋天的水泥道上的美丽,体会作者的心情。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湿漉漉、熨帖、规则、凌乱”等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一叶落而知秋,铺满落叶的水泥道路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去欣赏秋天的美吧!师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理解课题含义。

“金色巴掌”是指的什么?(文中是指“水泥道两边的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它们像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

3、“铺”是个多音字,引生注意积累。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生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你难理解的词语,读出文章的感情。

2、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

洼印凌增棕靴

(2)我会写

铺:左右结构,不能少写一点。

泥:右边是半包围结构,竖弯钩要写规范。

晶:品字结构,上面一个日要写扁一些,

印:左边的部分不要少写一横。

迟:“之”字底要舒展。

(3)我积累

明朗湿漉漉熨帖凌乱增添

3、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我”在一段落满梧桐树叶的水泥路上的所见所想,表达了“我”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4、读完课文,你产生了什么样的疑问呢?

预设:(1)为什么“我”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它美在哪里?

三、熟读课文,积累优美句子

1、熟读课文,把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抄录在摘抄本上,并且多读几遍。

2、写一写。在田字格中把本课的生字词语各抄写两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课

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复习认读。

2、回顾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

为什么“我”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它美在哪里?

3、生自学课文第7—10段,边读边思考上面的问题,在文中勾画出写水泥道的美的句子,和同学之间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二、精读课文

1、美在晴朗的秋日里。

(1)师出示句子:

啊!多么明朗的天空。

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

(2)指生读这两句话,读出惊奇、高兴的语气来。

(3)生自由发言,交流读这两个句子的收获。

(4)师点拨:

“明朗”一词怎么理解?能不能换成“明亮”?为什么?

2、美在金色的落叶中。

(1)师出示相关句段: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2)指生读这两段话,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班级展示交流结果,师适时点拨。

a。理解“熨帖”“规则”“凌乱”“增添”等词语的含义。

“熨帖”(yùtiē)是一组多音字,意思是贴切、妥帖;也可以理解为舒服。在本文中是指梧桐叶很服帖粘在水泥道上。

“凌乱”一词在字典上的含义是“杂乱而无条理”,在本文中则是指梧桐树叶随意落在地上,排列不整齐。

b。(大屏幕出示金色的小道和金黄的梧桐叶)

师:作者把这条铺满金黄色梧桐叶的水泥路想象成一条金色的地毯,把这一片片梧桐叶想象成一个个金色的小手掌,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泥道和梧桐叶写得十分生动形象。请发挥你的想象,仿照上面的句子,也来写一写呢?

练习1:水泥道像_____

练习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像_____

3、美在欢快的脚步下。

欣赏了水泥路的美丽,连我们也要忍不住上去走一走了。真羡慕作者啊,看看他走在水泥道上的真切体验吧!

(1)师出示句子: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2)生齐读这一段,边读边体会。

a。“我”为什么要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试着读出作者的心情。文段中还有哪些词语也可以看出来?(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b。文中把_____比作_____,写出了自己走在这条路上的欢快心情。

三、发现身边的美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真美,这是多么美的发现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路

美在晴朗的秋日里

美在金色的落叶中赞美秋天

美在欢快的脚步下

巴掌树教案篇5

一、教学内容:

学习歌曲《打花巴掌》。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

2、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并为歌曲改编歌词,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感受说童谣唱儿歌的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

准确地唱好歌曲。

四、教学难点:

歌曲中附点八分音符的演唱。

五、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课件、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会玩拍手游戏吗?(多媒体出示拍手歌)

生:会。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吧!(师带领学生结伴玩拍手游戏。)

师:同学们玩得可真开心,北京的小朋友也会玩拍手游戏,你们想不想听一听他们在玩拍手游戏时唱的一首儿歌呢?

生:想。

师:这首儿歌的名字叫《打花巴掌》。(多媒体出示儿歌内容)

生:齐读课题。

教师播放歌曲录音,学生初听歌曲。(师引导学生听到xxx时拍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寓教于乐

1、分析歌曲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

生:喜欢。

师:这首儿歌和我们以前学的歌曲不太一样,前半部分是——说出来的,后半部分是——唱出来的,由“说”和“唱”两部分组成。

2、学习“说”的部分

①指导学生正确读出附点八分音符

师: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前半部分,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段。

生:读第一段。

师:同学们读的不错,如果你们按照一定的速度和节奏来读就更好了。

教师示范后,学生再读。

师:这里面出现了一个附点音符,你们知道在哪吗?

生:“小朋友”的“小”。

师:对,同学们回答的非常正确。(多媒体出示附点八分音符及相应的字)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生:把“小”字读的长一些,请学生示范并评价。

师示范,生模仿,后三段相应的字也加以讲解。

②生齐读“说”的部分。

③生加上拍手读“说”的部分,老师接唱“唱”的部分。(为学习“唱”的部分做铺垫)

师:现在我们加上拍手,完整的把第一部分读一读,“唱”的地方老师来唱。

④随录音边拍手边读,注意要加快一点速度,因为录音机里的小朋友读得比较快,“唱”的地方对口型默唱。(为学习“唱”的部分做铺垫)

3、学习“唱”的部分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对这首歌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它是由“说”和“唱”两部分组成的,谁能告诉老师“唱”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他们干什么去了?

生:他们去采花了。

师:都采到什么花了?

生:有茉莉花、海棠花、野菊花、玫瑰花、牡丹花。

①生随琴逐句学唱

师:现在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试着唱一唱,老师弹一句,同学们唱一句。(多媒体出示三处附点八分音符)请同学们注意这三处附点音符的唱法,注意区分两处“采朵”的不同。

②生随琴完整演唱“唱”的部分

4、完整演唱歌曲

现在,我们加上前半部分,完整的演唱歌曲。

①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说”的部分边拍手边读。

②生随琴完整演唱歌曲,“说”的部分与同桌拍手。

三、创造表现

1、①学生创编

师:同学们唱的可真好,你们看,这“说”的地方我们是边拍手边读的,那么“唱”的地方我们能不能边唱边表演呢?我们给它加一加动作好吗?

生:创编动作。(教师及时给与评价)

②师总结后带领学生表演

③师生一同随录音表演,“说”的部分与同桌拍手。

2、①学生创作

师:同学们表演的可真好,我想给你们出一道更难一点的,这首儿歌从一月一说到了四月四,你能接着往下说吗?(多媒体出示创编内容)我把大家分成四大组,一个大组编一个。

生:创作歌词。

②小组汇报创编结果。

个别代表汇报后,小组齐读并给予评价,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创编结果。

③个别学生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跟伴奏演唱创作作品。

师:同学们编的可真好,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创作的作品唱给听课的老师听呢?(想!)好,那你们就要用优美的歌声来演唱!谁到前面来表演?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五、完美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说唱风格的北京儿歌,名字叫——《打花巴掌》,并且给它改编了新的歌词,课下我们又可以玩新的拍手游戏了,同学们,你们高兴吗?(高兴)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会演唱歌曲,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并为歌曲改编歌词,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最后在音乐声中结束本课。达到了预想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