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编写教案时,我们需要考虑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教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下面是淘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一年级古诗两首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一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初步理解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
教学方法:
讲读法、情境法、表演法
教具:投影仪、字词卡、图片、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古诗《登鹳雀楼》。读题
2、学习“登”的偏旁以及偏旁的笔顺;学习“楼”字
二、理解题意
1、读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呢?
2、整理问题:
①谁登鹳雀楼?
②鹳雀楼在哪里?什么样子?
③《登鹳雀楼》是谁写的?
④鹳雀是什么?
⑤“登”是什么的意思?
3、师简介作者王之涣。
4、边介绍边板画鹳雀楼所处的位置。
5、理解登鹳雀楼的意思。
三、初读课文
1、师范读古诗。
2、生自读生字、课文。
3、抽读生字词。
4、指名读古诗。
四、学习第一句
1、板书第一句
2、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诗中哪个字是太阳的意思?
3、比较黑板上画的太阳和图片上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白日”的意思就是指傍晚的太阳。哪个字的意思是“没了、完了”?
4、理解“依”是什么意思?(做动作)
5、连起来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傍晚的太阳依靠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了。)
6、指导读第一句,指名读、齐读。
五、学习第二句
1、出示第二句
2、看图片上的黄河,说说你在电视里看到的黄河是怎样的?(气势磅礴)黄河里的水滚滚流动到哪里?哪个字是“到”的意思?
3、说说第二句的诗意。
4、指导读出黄河奔流的气势。
5、齐读第一、第二句并连起来说这两句的意思。
六、学习第三、第四句
1、出示诗句。
2、看图理解:诗人站在哪层楼?他想要看到更远的地方必须怎么样?(移动诗人的位置。)
3、诗里哪个字的意思是“想要”(欲),“穷”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师解释“千里目”:很远很远的地方。“更”是什么意思?
5、学生讨论诗意: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6、指导朗读第三、第四句
七、巩固
1、齐读古诗
2、前两句所写的是诗人在鹳雀楼上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的想法。
3、欣赏歌曲《登鹳雀楼》。
4、师范背古诗。
5、游戏:“才富小考场”,赛题内容:题目意思,古诗意思,带点字意思,作者……(略)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读通课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4、相机出示生字:古、行、时、识、作、台、朗、呼、疑、镜。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四、识记生字字形。
1、自学生字。
2、小组内交流。
3、班内交流,指导“作、台”。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扩展:画一幅有关月亮的图画。
七、作业
1、朗读背诵诗歌
2、把诗的意思说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古朗月行
白日依山尽,小时不识月,
黄河入海流。呼作百玉盘。
欲穷千里目,又疑瑶台镜,
更上一层楼。飞在青云端。
一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首、踪”等12个生字,会写“首、无”等7个生字。
2、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踪迹、采、藏”等词语的意思,初步感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图文结合,感受诗中蕴藏的夏天的情趣。
【重点难点】
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图文结合等方法初知古诗的大意。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
2、生字卡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引言:夏天,多美呀,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采了白莲回来,池塘里面蜻蜓已经站在荷叶尖尖的角上。小朋友们快来读读这两首诗,感受池塘里的美丽吧。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欣赏--第12课《古诗二首》。诗人白居易也来到了池边,看见了荷花池上发生的`一个关于小娃的有趣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写了一首诗。揭题:板书诗题。相机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古诗。
(二)熟读古诗。
1、老师指名汇报读。(正音,理清节奏)
2、老师讲解诵读要领并范读。
3、学生齐读古诗。
4、趣味诵读。(合作读、开火车读、表演读……)
三、诵读诗句,品析人物。
(一)前两行--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1、师引言:一个小娃在池塘上偷偷地采了好多白莲,究竟有趣在哪儿呢?让我们一同走到荷花池边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2、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3、揭示诗意:一个小娃撑着轻便的小船,偷偷采了白莲急着回来。
4、认识白莲。
5、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出示字典中关于偷的义项,让学生选择。
(2)小娃为什么要偷偷地去采白莲呢?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情景与画面,体会小娃的可爱,并带上这种成功采回白莲的兴奋心情朗读。
小结:对呀,一个“偷”字,形象地表现了小娃的天真活泼可爱,写出了诗人对小娃的喜爱之情。(齐读)
(二)后两行--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师引导:小娃偷采白莲,真的不会被发现吗?你们从哪儿知道的?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
3、解释重点词语及诗意。
4、认识浮萍。
5、师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小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小主人公天真幼稚、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表达了作者对乡村孩子的喜爱之情。
四、指导写字
1、先让学生观察“采”的字形,引导学生分析。
2、教师范写。
3、学生练习写。(要求学生保持正确的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
一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3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忄、木、矢、攵、尸”五个新偏旁。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勃勃生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和新偏旁。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书写生字。
4、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自己热爱春天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曲《春江花月夜》的磁带、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
情境法、谈话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
五、课型:
看图学古诗
六、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画: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2、老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春晓)
3、师解题:“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4、过渡:理解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师:上学期我们都已经把这首诗背下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自读《春晓》。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学生就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感悟欣赏
(想象画面,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受?
2、谁能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读后评议)
3、师指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现在,让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想象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吧!
四、学习生字“春、知、少、处”。
1、师范写,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扩展活动
师:课下,请大家再搜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我们在下一节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春晓》。
2、全班背诵。
3、教师导言:春天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季节,不仅我们喜欢春天,古代的诗人也喜欢,他们写下了许多关于春天的优美古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好景象的古诗。
4、板书课题:村居(学生齐读课题)
5、理解题意:村(农村)居(居住)。
二、认识生字,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从诗句中圈出生字。
2、学生汇报,教师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练习读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村居杨柳春烟儿童散学放纸鸢
(4)引导学生结合挂图,理解以上词语的意思。
(5)分句指名读诗句。
(6)全班齐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读懂古诗
1、学生一边读古诗,一边认真看图想象图中所描写的景物。
2、说说你读懂了哪几行诗句?
3、学生反馈,练习朗读相对应的诗句。
4、指名将各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总结想象,读好古诗
1、学生再读古诗,说说这首诗中哪几行诗句是写景的,哪几行是写人的?
2、指名学生反馈,指导朗读。
五、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1、抽读生字:放、忙、居、村
2、练习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4、学生逐字仿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把本课的两首古诗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古诗两首
春晓村居
春眠/不觉晓,草长/莺飞/二月天,
处处/闻啼鸟。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儿童/散学/归来早,
花落/知多少。忙趁/东风/放纸鸢。
一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4
一、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想象力,进行审美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二、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语气地朗读古诗。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诗中描写的意境,体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四、教学过程:
(一)创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美丽的大自然的录像片断,并配上优美的音乐。)
同学们,看看这大自然吧,万物总是那么和谐的相处,使大自然如此的美丽。从古至今不知道有多少诗人用他们的笔来赞美过大自然的万物。如我们刚学过的'
(1)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让我们看到了春风的神力。
(2)宋代诗人王令笔下的《送春》
?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又把我们带到了花开花落三月-
(3)还有前几天我们学过的南宋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中的《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等等,让我们走过了春天,又步入了四月初夏时节,
过渡:今天我就再来学习一首描写初夏时节的诗句《小池》。
(二)初读诗,感受意境。
1、有积累过这首诗的吗?背给大家听听。
2、很多同学都熟悉这首诗,其实它描写的就是一处初夏的小池塘(出示课件)。美吗?的宋代诗人杨万里当年看到了这个小池塘,在周围的景物映衬下,被深深的吸引、陶醉,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吟诵的诗句《小池》。
3、介绍作者:杨万里是南宋诗人,最善长写山水诗,一生写诗二万多首,与大诗人陆游,范成大齐名。
4、听录音范读。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听清读诗的停顿与节奏。
5、学生自由试读。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6、相机认识生字及纠正字音。(惜露蜓。强调lǜ字的读音)师(刚才老师听同学读,有几个字不太准,在这里再强调下。)
7、生再读。请同学们再读一下古诗,注意生字,注意读诗的语气和节奏。
8、指生读。
(三)理解诗,领悟意境:
1、整体提问:在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板书:泉眼树阴小荷蜻蜓)
2、理解一、二句古诗。读中悟情。
(1)你知道泉眼是什么吗?(泉水的出口)。泉水是怎么流的呢?(无声、惜细流)无声指泉水流得很慢。惜指爱惜,谁爱惜谁呢?泉眼爱惜甘甜的泉水,舍不得多流一点儿。
(2)宁静悠美的景色应用什么语气来读呢?(舒缓,爱惜……)找生试读。
(3)泉眼在作者的头脑中想象得如此舒缓而美丽,那作者又是怎么想象池塘边大树的呢?树阴照水爱晴柔,借助注释理解一下。(生自由说二句意思,理通顺后,师小结)爱指喜欢,谁喜谁呢?
(4)这样柔和的美景谁能来读出?(读出柔美、喜爱……)找生读,师指导读。
3、理解三、四句诗,体会“立”的深意。
(1)同学们读得不错,后两句谁能来试着读一读。找一生读。
(2)你能从读中体会诗的意思吗?很浅显,同桌间交流下。
(3)汇报,师相机纠正。
(4),在评议中随机体会“立”巧妙用法。
“立”:(1)小晴蜓飞过来了,立在了荷叶上,你能给立换个词吗?(落、停、站……)
(2)你认为哪个字,为什么?师强调“立”字的用法,使诗句更生动,形象,体现了蜻蜓的可爱。
(5)蜻蜓立在了小荷之上,你能想象一下它们会交流什么吗?(谢谢你,看到你真高兴,我等你好久了……)
(6)其实诗人杨万里曾多次写过荷花,如上学期积累中《闲居初夏午睡起》中也描写了荷花,你还记得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7)谁能把后两句读一下。读出高兴、欣喜等语气。
4、齐读全诗。作者把泉水,大树,荷花和蜻蜓编织成了一副美丽的画卷,并表达了他对夏日池塘边美景的喜爱,带着高兴,喜爱的语气,品读一下全诗。
(四)赏读诗,内化意境。(适当配乐)
1、自由练读(读出个性)
2、个别读
3、同桌互读,背诵读。
4、想象读:你觉得在这个池塘边还会有哪些景色?(小草、小鱼、小鸟……)这么多景色作者只抓住了四种,却把整个夏天的美景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值得我们学习。在你脑海里能想象着更多的美景读一读吗?要读出你对景色的喜爱之情,你试试。
5、全班齐读(情感共鸣)
(五)教师总结:
涓涓细流,浓密的树阴,小巧的荷叶,顽皮的蜻蜓,让这宁静,优美的小池塘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情画意令人陶醉,不仅这些,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其实生活中到处都是美,让我们一起去发现美,享受美吧。
(六)课外积累:
搜集并积累杨万里的诗。
一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5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我们学习了《识字1》,通过朗读我们发现了春天的特点。今天我们来学习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大家对春天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草》这首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自读自语
2、小组合作朗读,提出不懂的词互相讨论。
三、细读理解诗意。
通过学习我们对诗有了大概的了解,共同来学习。
离离:指草长的非常茂盛。
岁:年
烧不尽:烧不完
你喜欢小草吗?喜欢它什么?
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
同学们,大火烧得那么厉害,可是第二年春天,春风一吹,小草齐刷刷地生长出来了。你觉得小草怎么样?
(把“强”写在黑板上)“强”字前边的“坚”字换一个什么字更合适?确切地说,是什么“强”?
生:是顽强!
师:对!是顽强!小草的生命力多么顽强!火把叶子都烧光了,第二年照样发芽,多么了不起呀!
面对小草的遭遇,你觉得大火是怎样的.?带着你的感觉来读第三句话。
而小草的顽强又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呢?请你也来读读第四句。
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小结:是啊!小草虽然狠渺小,但它却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即使是无情的大火也不能将它烧尽,只要春天温暖的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这首古诗使我们加深了对春天的认识,感受春光的美好和小草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让我们热爱大自然吧!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五、作业。
填空;
离离—()一岁—()野火—()春风—()
板书设计:
二次备课
一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6
知识目标: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熟读并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
能力目标: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古诗的意境。
情感目标:感受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古诗的愿望。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悟诗中的童趣和古诗的意境。
教学方法:边读边想,边看边想,合作探究,解决疑难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并背诵古诗。会认会写7个字,会认5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课件出示荷塘图片)
看到这么美的荷塘,你最想干什么或说什么?
1、师:看到那么美的池塘、莲花,谁不想欣赏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也来到池边,还看见荷花池上发生的关于一个小娃有趣的故事,于是,诗人忍不住就吟诵了一首诗(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来一位诗人,吟诵出这首诗《池上》)
2、师:想知道在这个小娃身上发生的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古诗。(揭示课题)
二、循序渐进,掌握字词句。
(一)自读诗句,认识生字词
1、自由读《池上》,划出生字娃娃,要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2、师:孩子们,老师把生字娃娃请到大屏上,能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同桌先试试。(课件出示生字)
小老师教读生字,重点指导“萍、艇、撑、踪”等平翘舌音的读法。
3、师:瞧!满池的莲花、莲蓬多美啊,你还想欣赏吗?就得先念准他们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莲花、莲蓬才能永远属于你,留在你的心里,有信心吗?(课件出示满是荷花、莲蓬的池塘,轻点荷花、莲蓬就出现本课生字词,再点荷花、莲蓬就消失)
采用抽生个别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灵活掌握本课生字。
(二)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师:生字娃娃很高兴和你们交上朋友,可是生字娃娃说如果能写出它们的名字,它会更高兴。可以吗?
生:可以。
2、师:书写之前要静下心来,摆好笔和本子,身子做端正,两手轻轻放桌子上。
学生做好准备。
学生书写爱写的字。
(三)生字娃娃告诉老师,想和你们一块玩捉迷藏的游戏,它们都躲到诗句里去了,看孩子们能不能准确的叫出它们的名字?(齐读古诗)
三、布置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诗意,处理课后习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听写生字
2、背诵古诗
二、诗情画意,诵读诗句,体会意境
孩子们,摘莲蓬是一件有趣的事,诗人笔下的小娃又别有一番情趣呢。赶快打开课本,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合作学习的要求:1、读读这首诗。2、思考:读懂了什么?3、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句做上记号在小组交流。)
(一)小组合作学习
(二)交流学习情况,体会意
1、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偷采、不解、踪迹)
2、读懂了什么?
展示:“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⑴孩子们,一边看画面,一边轻轻读诗句。读懂了什么?
⑵提问质疑:小娃为什么要偷采白莲?
⑶此时你是小娃,心情怎么样?
(用既高兴又害怕的心情读读这句话)
师:老师也想当小娃,也想来读。(范读)你们知道老师是用什么心情来读的吗?(又高兴又紧张)
⑷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小娃天真、可爱、顽皮)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疑问吗?
(小娃偷采白莲是不道德的行为,为什么诗人却觉得他是一个天真、可爱、顽皮的孩子呢?)
⑸师:你有过偷偷做一些顽皮的恶作剧的事情吗?那你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想像一下小娃偷摘白莲的情景。
生自由发言,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有趣的‘偷’的事情。
师:找一对好伙伴来试着表演读。
学生上台表演读,自由找伙伴表演读,体会小娃此时的心情。
⑹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心情,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
3、展示“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⑴读懂了什么?(小娃忘记了隐藏自己的身影,满湖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疯波痕)
⑵看到浮萍开了,你会怎么想?(替小娃担心、着急)学生读出这种心情。
⑶小娃想到这些了吗?为什么?(因为太高兴了)能高兴地读读这两行诗吗?(生读)
⑷你觉得这是怎样的小娃?(天真、可爱)
⑸带着感情,同桌互读,抽生朗读,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诗句。
三、吟诵积累。
1、是啊,小娃多么天真可爱呀,划着小船去偷摘白莲时,浮萍暴露了他的踪迹也不知道。让我们闭上眼睛想像展现在我们面前那充满童趣的《池上》吧!(音乐,师范读)
2、孩子们,愿意象诗人一样吟诵这首诗吗?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先试试。谁愿意来试试?推荐一个(展现诗句意境的画面,优美的古筝音乐)
3、男女比赛配诗。孩子们全体起立,一起来吟诵这首诗,能不看屏幕吗?
四、课外拓展
诗中的小娃多可爱呀,能把这首诗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吗?(学生改编故事,交流)
五、总结,升华
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让人神往的。孩子们,珍惜你们的童年,让它们多姿多彩吧。
六、布置作业
把你想写的字、词语或句子写一写。
板书设计
撑
池上采天真、可爱、顽皮
藏
一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7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1)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收闲田农夫粟犹自由拼读,读准字音。熟记、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3、诗句中“一粒”的“粒”表示(),“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